查看拼音

谒金门(用李後主韵二首)

梅梢腊尽春归了。

毕竟春寒少。

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

惟有华风改。

醉中幸自不曾愁。

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刘辰翁词的风格遒劲有力 ,这二首词也不例外。作于宋亡后,同样抒发作者的亡国之悲,这二首词颇能体现作者的风格。题云用李后主韵,就是步李后主《虞美人》的原韵。“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枝头梅花将尽,冬去春又来。春寒比之冬寒还要好多了。起笔和从容,读者可能以为已是春暖时节。实际上并非如此。“乱山残烛雪和风 。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乱山,写出周围的环境。残烛,描摹所居室内之情物。雪和风,词境复推向天地。上句是写实。宋亡后,辰翁飘零隐匿于深山。下句跳宕翻跌,意境无比高远。阴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者羊群。此句典出《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词人引苏武故事,表现其对他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 、牧羊北海之苏武。襟怀之高尚,读之令人叹然。只有如此襟抱,才能身冒风雪交加而从容道出毕竟春寒少的诗句 。此二句,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相互对应,具见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故国之思不忘。作者另有词句云:“想关塞无烟,时动衰草。苏郎卧处愁难扫。”“闲说那回,海上苏李。雪深夜如被。想携手、汉天不语,叫□不应疑水。”宋朝不少大臣在宋亡之时被掳北去,辰翁同乡同学挚友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列举的这两句词,可以证明阴山海上寓指被掳北上之宋臣,禅为尚友古人表明心志之意。“年光老去才情在 。唯有华风改。”此二句,由江郎才尽点化而来。但另有新意。“淹少以文章显,晚年才思微退”,其后“文章踬矣”,以至“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年光老去才情仍在,词人颇具自信之心。此二句忽然写至自己之词作,并非偶然。词人言老来才情未改,只是改变了过去绚丽的风格,寄寓了深沉的亡国之悲。才情仍在,隐约透露出自己不改初衷之意。华风变尽 ,寓示亡国之后,心灵怀有万千悲痛。词风为之大变。寓亡国之悲于词风之变,与李后主词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谓异曲同工“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醉中本想可逃愁。却忽听得有人唱起了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不禁让词人潸然垂泪。只希望醉中能解千愁,逃脱忧愁,谁料得醉中也无可逃愁 ,反触起无限伤心,则遗民生涯之,忧伤愁恨,牢不可破,不言而喻。再看第二首。“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好梦,指故国之梦。李后主原词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为参注。虽也知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悲苦至极之情溢于言表,“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诗人因笛谱有《梅花落》曲,而想象吹笛惊梅,使其惊落 ,这在前人诗词中亦常见 。此二句言凄厉的笛声,在风雨交加长夜响彻着,有谁看见梅花飘零如堕泪,而默默无言呵。谁见一语,无异词人自言。此二句是写眼前情景,虽看似写景,实当有所寄托。包括辰翁在内,宋季词人常用春象征故国,以花喻民。“单于吹尽五更风”句中的“单于”当指蒙元统治者。故在词人之潜伏意识中,此二句所描写之兴象,象征着国土沦亡的悲痛之情。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孩儿寄书相问,问我今在何方?此句是写实,因宋亡后,辰翁长期过着漂泊的生活。下句言烟雨茫茫,楼台尽改。所改者何?词未明言,但亡国之悲寄托极显,读者自可判度,“改”之一字,意境全赖焉。李后主原词尚云“雕栏玉砌应犹在 ”,辰翁此词则更云烟雨楼台改,这是由于悲苦之极所致。后主之悲,亡国(亡于异姓)之悲耳。辰翁之悲,实亡天下之悲也,所以说悲苦过之。上言儿童之问,下言楼台之改 ,似乎语气不连,其实其间自有深意。“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上句,极言江山之美。画出,犹言江山在其无限美丽之呈现中,亦托出无限哀愁。古今愁即今昔恨 ,愈增岁月悠邈之感,沧桑变化,其悲更甚。词人凝视着江山,觉得江山也凝聚着忧愁。江山与我同恨,此句确是奇笔。下句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化出,可见词人对后主词体味之深。若问我今在何处,则我就象落化随流水飘流,不知所向,所归,唯有飘流而已。结笔著一空字,无所归依之失落感描摹的生动传神。然此失落之感决非一般,而是遗民亡国之恨。返观过片写出儿童问我今何在,中间突接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直至结算才答以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深意何在?论笔法,此正突接之法。论意味,则词情经此一段迂回曲折,遂自然呈露出词人深切的亡国悲恸国之家又何在的心态,体现出先天下后其家之胸襟。此二词系联章体,形式上都步李后主《虞美人》词原韵,内容上都抒发亡国亡天下之悲愤,故实为一有机整体。词中将遗民生涯及心态等一系列片断组接起来,营造出亡国破家的悲剧性意境。笔姿跳宕而又浑化无痕,写意性强,得后主词之神。词作委婉沉郁而有情致,纯然为辰翁学养襟怀之写照。第一首上言春归了、春寒少,下言才情仍在,华风已改,言冀逃愁醉中,反闻歌流泪;第二首言情知是梦,好梦仍少,言梅花飘落而无言,言江山画出古今愁,毕极其曲折委婉,沉郁伤怀。至其所体现出之高致,则第一首言乱山风雪比起北海牧羊便无足道,俨然有古之圣贤之气质节操 。第二首言儿童问我今何在,而我已亡国,无所归依,亦有国已亡,何为家,与文天祥诗“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皆同一境界。此等高远情致,都是中国文化精神之生动体现。辰翁与天祥同出欧阳守道(巽斋)之门,从辰翁之词,又可以见宋词与学术之间的密切关系,此二词可作证明。

诗人简介

朱子厚是宋末时期的一位词人,代表作有:谒金门、菩萨蛮等。子厚与宋末俞德邻同时。► 14篇诗文

诗文推荐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坤元生物,公里相宣。

蠲兹祀事,美报致虔。

清酤芬如,灵坛岿然。

酌尊奠觞,神其格焉。

莲叶初生南浦。

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

凝伫。

楼外一江烟雨。

马风乾。

有微言。

一别风仙恰二年。

思心似倒县。

去无缘。

阙盘缠。

乞化长安自肯钱。

成人在众贤。

保墓贤人别有思,痛心考古播邪辞。

三皇五帝推翻后,稻桶[道统]灰飞大圣悲。

言言祠宫,爰考我礼。

维西有疊,维东有洗。

爰洁爰条,载荐其困。

神在何斯,匪远具迩。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

圣实先识,躬以教民。

功被天下,为万世丈。

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浮云吐明月,流影玉◇阴。

千里虽共照,安知夜夜心。

自从元白去寰中,重色轻情妙法空。

小住祝郎三百岁,为他重作(去声)

羽旗云车,飘飘自天。

猗欤南箕,歆嘉升烟。

牲饩粢盛,俎簋铏笾。

维神戾止,从空泠然。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宣传吾真,吾为宣说。

眨上眉毛,大巧若拙。

虎憎鸡嘴,闻者畏之。

后人衡鉴不高,唤作二俱弄险。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频年忍流移,犹幸稊稗熟。

稊亦已无,何以填饥腹。

时方迫冻馁,势恐瞢荣辱。

傥无意外忧,根蘖犹可斸。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风萧萧,雨萧萧。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达磨大师无端游梁历魏,二祖大师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马师一踏,天下大禅佛枉自吃了四藤条,说着令人恨不消。

二月探供三月酒,今年未得去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