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căi líng rén yŭ gé qiū yān,bō jìng rú héng liàn。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rù shŏu fēng guāng mò liú zhuăn,gòng liú lián,huà chuán yī xiào chūn fēng miàn。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jiāng shān xìn mĕi,zhōng fēi wú tŭ,wèn hé rì shì guī nián?

译文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

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

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注释

①练:白色的绢绸。
②入手:到来。

③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④“江山”二句:语本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美:确实美。

赏析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诗人简介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24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清霜下牛斗,凛然北固秋。

日上故陵烟漠漠,春归空苑水潺潺。

梅子收霖雨,榆花断瘴烟。

浓云明白鸟,深草暗乌犍。

岁月滩声裹,家山客枕边。

老来圭角尽,。

戒得是韦弦。

蛩声千里暮,雁影一天秋。

月洗黄芦雪,天生紫蟹秋。

夜阑潮动舸,秋迥月临城。

西湖烟尽水溶溶。

一笑与谁同。

多谢湖边霜菊,伴人三见秋风。

两高南北,天教看尽,吴越西东。

趁取老来犹健,登临莫放杯空。

风樵若耶路,霜橘洞庭秋。

再世唐尧,更生虞舜。

统御金轮,永膺天命。

林泉何以报生成,一缕檀烟万佛名。

深锁烟光在楼阁,旋移春色入门墙。

疏钟静起军城晚,华表双高水国秋。

淡烟疏雨又青山。

古木闽州道,驱羸落照间。

投村碍野水,问店隔荒山。

(见《泉州志》)

极目关河高倚汉,顺风鵰鹗远凌秋。

田彼黍矣,则食於秋。

我人之耕,载芟载薅。

岂不惮劳,将食无攸。

说著成凄楚。

正尘飞、岷峨滟滪,兔嗥狐舞。

颇牧禁中留不住,弹压征西幕府。

便一舸、月汀烟渚。

四塞三关天样险,问何人、自辟_鼯路。

成败事,几今古。

荼_芍药春将暮。

最无情、飘零柳絮,搅人离绪。

屈指秋风吹雁信,应忆西湖夜雨。

谩岁月、消磨如许。

上下四方男子志,肯临歧、昵昵儿曹语。

呼大白,为君举。

长亭急管生愁。

楚天秋。

落日寒鸦飞尽、水悠悠。

红蓼岸。

白苹散。

浴轻鸥。

人在碧云深处、倚高楼。

峨眉多雨雅江秋,溢岸清波入郡流。

高广融结,实维中央。

宣气报功,利彼一方。

坎壇以祀,六乐锵锵。

灵其有喜,酌以大璋。

惟熊佳梦。

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

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

利市平分沾四坐。

多谢无功。

此事如何到得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