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译文

①荡飏:即荡扬。

②一点香泥:或作“一口香泥”。

③糁:这里是散落之意。

注释

①荡飏:即荡扬。

②一点香泥:或作“一口香泥”。

③糁:这里是散落之意。

赏析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春愁。上片着意描绘春景。轻云荡飏,东风送雨,落花飘香,双燕衔泥。美景如画,春光宜人。下片对景怀人,以春景映衬春愁。落红糁径,海棠铺绣。深院黄昏,月下忆人。良辰美景,惹人愁思。全词和婉秀丽,意境美,景亦美,表现了陈亮词风的多样化。

诗人简介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9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银鸳金凤画暗销。

晓帘栊、新翠渐交。

算多少、相思恨,被东风,吹上柳梢。

罗窗夜夜梨花瘦,奈月明、香梦易消。

便拟倩、题红叶,趁落花、流过谢桥。

乾坤秀气孕三奇,勋人间有口碑。

台近常阴遗法在,楼辉秋萼起人思。

后先玉季金昆政,多少丹山碧水诗。

世事荡来尚胶轕,赖君一手纷丝。

东风昨夜归来後。

景物便为春意候。

金丝齐奏喜新春,愿介香醪千岁寿。

寻花插破桃枝臭。

造化工夫先到柳。

熔酥剪彩恨无香,且放真香先入酒。

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层丘。

木偃蹇兮枝相谬,皇胡为兮于此留。

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

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叙兮何言。

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酴醿过也,酴醿过后,无花堪折。

只有垂杨,垂杨却作,絮惊行色。

海棠半在如无,又争倩、蔷薇恋得。

除是东风,随君归问,玉堂消息。

流苏静掩罗屏小。

春梦苦无分晓。

一缕旧情谁表。

暗逐余香袅。

相思谩寄流红杳。

人瘦花枝多少。

郎马未归春老。

空怨王孙草。

天涯绿遍王孙草。

魂梦长飞绕。

长安无复丽人行。

只有青山,依旧向人明。

平泉金谷俱陈迹。

古路荒苔碧。

金鞍去去不思归。

不道绿窗深处故

残梦腾腾。

好鸟一声呼醒。

小窗明、萧萧鬓影。

当年头上,惯曾簪幡胜。

到如今、有谁怀省。

东风著面,却自依然相认。

哄痴儿、堪声弄景。

盘蔬杯酒,强教人欢领。

也微酣、带些春兴。

当时养士知何许。

总把降幡去。

汉家王气塞乾坤。

一树盈盈、不为汉家春。

粉脸霞生一缕。

掩映绿云秋水。

言语更雍容,具足十分娇美。

无比。

无比。

要比除非镜里。

前度刘郎,重来访、玄都燕麦。

回首地、暗香销尽,暮云低碧。

啼鸟犹知人怅望,东风不管花狼籍。

又凄凄、红雨夕阳中,空相忆。

繁华梦,浑无迹。

丹青笔,还留得。

恍一枝常见,故园春色。

尘世事多吾欲避,武陵路远谁能觅。

但有山、可隐便须归,栽桃客。

薄劣东风性叵常,欺人才去顿炎凉,夜来解尽池塘冻,不到诗髯点检霜。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三观互融显其机,十门不二荡其迹。

如月印水兮光入共微,如春在花兮香袭共裓。

是谓教庠之英,北峰这嫡。

描邈将来不如伊,从教大地无人识。

三张机。

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一帘红雨。

飘荡谁家去。

门外垂杨千万缕。

不把东风留住。

旧巢燕子来迟。

故园绿暗残枝。

肠断画桥烟水,此情不许春知。

趁得东风汗漫游。

见他歌后怎生愁。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眉黛敛,眼波流。

十年薄_谩扬州。

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

红药开时人可怜,烂云明锦破晴烟。

雍容近待千花右,绰约翻阶四户前,不分柳条开白眼,直愁榆叶散青钱,我来偶落东风后,只有鲛绡处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