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鹧鸪天(三山道中)

抛却山中诗酒窠。

却来官府听笙歌。

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

天生予懒奈予何。

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绍熙四年(1193)春,稼轩奉诏赴京途中。  词写再度出仕后的苦闷心境。一起“山中诗酒”与“官府笙歌”并举,但扬前抑后之意甚明,故三四句有“闲愁”、“白发”之叹。尤其念及此番奉诏进京,也许又要经历一场新的宦海风波,心境更是抑郁,然此中隐情,又不便与儿辈明说。言不由衷,言传而不能身教,此情此境,真个“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②“抛却”两句:怨己不该离山出仕。窠(kē颗):这里指隐居之处。  ③“闲愁”两句:闲愁天大,以致白发倍增。做弄:玩弄、戏弄。白发栽埋:谓白发全由自己一一栽埋。稼轩《水调歌头》词结句云:“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语义与此相同。日许多:日益增多。  ④“新剑戟”三句:天性疏懒,不愿参与无聊庸俗的官场斗争。剑戟:古时的两种武器,此喻官场斗争。“天生”句:《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人名)其如予何?”辛词套用此句式,并改字易意。  ⑤“此身”两句:此生已然不拟再有作为,但不能教儿辈如此去做。儿童:指自己的儿辈。恁么:如此这般。-----------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地旷日难晚,海宽天欲浮。

兴爵奠斝,载虔载恭。

笾豆静嘉,于乐鼓钟。

礼备三献,神具醉止。

孰埚神德,扬光纷委。

蜀儒为郡追任昉,歙士呼天借寇恂。

非不非,是不是,是非不入三摩地。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

黎杖横膝,衲衣拥肩。

默为佛事,情忘世缘。

家风空扫四壁。

活计冷坐三椽。

见闻声色外相讨,破晓青山啼杜鹃。

我馂惟阜。

我肴孔庶。

嘉味既充。

食旨斯饫。

属厌无爽。

冲和在御。

击壤齐欢。

怀生等豫。

烝庶乃粒。

实由仁恕。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开局遶天邑。

襟邑抱尊华。

碧浸澄沙上下天。

曲堤疏柳短长烟。

月明不待十分圆。

凿落未空牙板闹,阑干久凭夹衣寒。

婵娟薄幸冷相看。

金石具举,典礼茂明。

淑慎其止,遹观厥成。

瑶琚微动,同替翼行。

行光娥极,德迈嫔京。

茫茫实宇宙。

与善定冯虚。

大夫伤鲁道。

君子念殷墟。

程卿既开国。

安平遂徙居。

讵能从小隐。

终然游太初。

文士务悦目,常患器局卑。

余虽嗜古劲,而乏抚媚姿。

袖绎起深愧。

渐摩赖良规。

温言谩相訹,何以慰所思。

册行何乡,于门东偏。

礼德乐成,合扇鸣鞭。

皇举玉趾,如天之旋。

燕及家邦,亿万斯年。

衮绣蝉联三重客,朝回晓日曈昽。

绿杨门巷拥花骢。

喜承天上语,来作主人公。

况值瑶林风露爽,冰轮碾上晴空。

桂香和影堕金钟。

莫辞通夕醉,明日是秋中。

非男女之相,出有无之量。

透万机之前,超三界之上。

穷而通,简而当。

松含月兮夜寒,溪带雨而春涨。

肃庄绅緌,吉蠲牲牺。

于皇明祀,荐登惟时。

神之来兮,肸乡之隋。

神之云兮,休嘉之贻。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混成一气,周行四时。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入门一句,宾主历然。

不劳弹指,天宽地宽。

壶中消息异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