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译文

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

自从分别以后,她捎来书信中所说的种种,还有临别时为我刺绣、缝纫的针线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离了躯体,暗地里跟随着情郎远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

注释

⑴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⑵沔(miǎn)东: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姜夔早岁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⑶燕燕、莺莺:借指伊人。苏轼《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⑷华胥(xū):梦境。

⑸郎行:情郎那边。

⑹淮南:指合肥。

⑺冥冥(míng):自然界的幽暗深远。

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意中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可谓善于化用。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载黄帝曾梦游华青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为呢称)啊,你又怎能尽知我相思的深重呢?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捡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眼,尚著在体。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皆情至之语。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词人来到远方。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借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境极浑成。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绝奇绝。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浑融,不著痕迹。

背景

作者二十多岁时在合肥(宋时属淮南路)结识了某位女郎,后来分手了,但他对她一直眷念不已。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此词。

诗人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330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楚子梦云铃阁密,郢人歌雪射堂开。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页。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势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gS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

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道者杖藜归。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灵应堂中一羽衣,衡山来此住多时,因来佛榻终朝卧,醉后敲门半夜归。

留客屡尝教买酒,向人长自说吟诗。

开轩略种闲花木,此外悬知少是非。

举案家风未肯低。

清心端自秀深闺。

芝兰玉树宁馨儿。

早岁安禅灵照女,静中经卷手常携。

声名要与断机齐。

君不见晋阳作垣期自固,中藏荻蒿劲箘簵。

知音会遇张孟谈,安赵有才终一顾。

人生会遇自有时,两股何须欲置锥。

快将好景供诗酒,嗟嗟戚戚非男儿。

且将丝糹乍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

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浪正东流。

池上已看莺舌默,云间应即雁翰开。

唯愁别后当风立,万树将秋入恨来。

林麓幽幽气象闲,三年肄留萃衣冠。

自从引翼无求地。

烝哉皇极,道靡有息。

勤勤以谟,罔视其迹。

鑿饮自鼓,耕食自绩。

维相以歌,勿荷后辟。

今夜雨。

扫尽一番袢暑。

宛似潇潇鸣远浦。

短蓬何日去。

自漉床头玉醑。

清兴有谁知否。

反笑功名能几许。

槐宫非浪语。

雨洗元宵。

楼台烟锁,隐隐笙箫。

且插梅花,自烧银烛,沈水香飘。

软红尘里星桥。

想霁色、皇都绛霄。

屏掩潇湘,醉和衣倒,春梦迢迢。

荷锸自随刘伯伦,裸葬旧闻杨王孙。

伟哉二子真旷达,身虽殒灭名独存。

要知形骸本外物,中有妙用超六根。

火风地水归四大,梦幻泡影何足论。

君不见桓{左鬼右隹}石槨秦铁户,歌钟未彻野火焚。

不如得钱即沽酒,时时醉倒三家村。

美人家在江南住。

每惆恨、江南日暮。

白苹洲畔花无数。

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

怎强作、莺声燕语。

东风占断_筝柱。

也逐落花归去。

鸣茄叠鼓催双桨。

扁舟稳泛桃花浪。

别泪洒东风。

前欢如梦中。

梦魂无定据。

不到相逢处。

纵使梦相逢。

香闺岂解同。

奇哉慧剑,无影无形。

纯钢斩铁截钉。

劈碎恩山,斫断爱欲尘情。

剿除三尸六贼,不须弹、神鬼皆惊。

常把握,镇龟蛇二物,足下安宁。

此剑人人皆有,但专心向道,自显功能。

更以常清常静,涤刃光明。

自然通玄通妙,又何愁、性不灵灵。

功行满,也须当,须去蓬瀛。

重亲万寿,八帙衍新元。

礼典备文孙。

温温和气迎长日,宝册焕瑶琨。

徽音显号自尧门。

德行已该存。

更期昌算齐箕翼,愈久愈崇尊。

夜寒江净山含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思浓如酒。

”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

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

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作“点绛唇”云云。

最末句,“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

”或问曰:“归梦浓如酒,何以在晚鸦啼后?

”汪曰:“无奈这一队畜生何。

”不惟事失其实,而改窜二字,殊乖本义。

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

短亭回首。

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

还知否。

凤池归后。

无路陪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