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手捻香笺忆小莲。

欲将遗恨倩谁传。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

只应花月似欢缘。

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赏析

这首词是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首句直呼小莲之名,等于明确地标出题目,这与把她们的名字嵌入句中的那种隐蔽含蓄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直呼其名更为突出,更为强烈。“手捻香笺”,刻画词人凝神沉思之情状,因为“欲将遗恨倩谁传”,把思念之情写成诗句,题上香笺,却无人为之传递,小莲本人也是见不到的。暗中表示,不知小莲如今流落何方!故而思念之情也就被沉痛地称作了“遗恨”。接下来的对偶句中,“逍遥”和“酩酊”只是填充和配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两句所说的就是“归来独卧”,“梦里相逢”。想做个什么梦,只是一种主观的意愿,而且是十九不能实现的,所以最终还是连梦中相逢都是不可能的。写到下片,词人认识到了,自己和小莲等人的“欢缘”,只能如花之易落、月之难圆。行笔至此,词人的伤感之情已是相当浓烈的了。人称小晏是古之“伤心人”,于此可见一斑。最后,又把遗恨的想法交付给了秦筝。“秦筝算有心情在”,这表明是经过选择,才想起了秦筝的,认为这种乐器还算能够寄托自己的哀伤。“在”字是语助词,有音无义,只起加重语气、强调所述事情的作用,用在这儿,是表示词人对秦筝可以寄情的信赖之意。能否真的起作用呢?全词的结句仍然把悬念留给了读者——“试写离声入旧弦”,只是试一试看,那结果呢?读者自己去猜测吧。

诗人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28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地旷日难晚,海宽天欲浮。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混成一气,周行四时。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邂逅一杯酒,东风柳絮天。

蟹生溪味爽,梅报野香疏。

荣光休气天为瑞。

道祖当天传宝裔。

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

漠漠轻寒梅柳细。

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与子缠分手,何人更赏心。

春风未肯催桃李,留得疏篱浅淡香。

酥滴寒英露滴香。

沉香亭前燕来后,三郎鼓中放花柳。

西宫困人春最先,华清溶溶暖如酒。

雪肢欲透红蔷薇,锦裆卸尽流苏帏。

小莲侍拥扶不起,翠被卷作梨云飞。

蟠龙髻重未胜绾,燕钗半落犀梳偃。

晚漏壶中水声远,帘外日斜花影转。

琵琶未受宣唤促,睡重黎腰春正熟。

不知小衤朋思塞酥,梦中化作衔花鹿。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十步宫香出绣帘。

恼人帘底月纤纤。

五花骄马垂杨渡,孤负仙郎侧帽檐。

秋澹澹,酒厌厌。

新诗和恨入香奁。

相思恰似鸳鸯锦,一夜新凉一夜

蛩声千里暮,雁影一天秋。

殷勤欲送春归去。

白首题将断肠句。

春去自依依。

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

握手留春住。

小住碧桃枝。

桃根不属谁。

香严透语渗漏,被语言缚杀。

石霜透情漏,被情识使杀。

曹山透见渗漏,被见闻觉知或杀。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烟漠漠。

醉里看春都错。

过了清明迟一著。

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

天与芳辰难却。

驻得韶华元有药。

桃源谁共约。

曾与回翁把手,自宜老子如龙。

怀胎不敢问春冬。

等待鞭鸾笞凤。

昨夜又迟黄石,今朝重叩鸿濛。

碧桃花下醉相逢。

说尽鹏游蝶梦。

昨夜报春来,的皪岭梅开雪。

携手玉人同赏,比看谁奇绝。

阑干倚遍忆多情,怕角声呜咽。

与折一枝斜戴,衬鬓云梳月。

张无尽尝谓公奇男子,梦中剧谈若或见之。

矧予于手迹之遗,犹足以睹百年之风姿。

仕系于时,才高用违,览者未尝不三叹息于斯。

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