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烟晓散春如雾。
参差护晴窗户。
柳色初分,汤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
临流笑语。
映十二阑干,翠嚬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偏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宫烟晓散春如雾。
参差护晴窗户。
柳色初分,汤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
临流笑语。
映十二阑干,翠嚬红妒。
短帽轻鞍,倦游曾偏断桥路。
东风为谁媚妩。
岁华顿感慨,双鬓何许。
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心期暗数。
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
【注释】:王易简是南宋末的及第进士。南宋都城临安,有西湖这样的美景 ,想必他在春风得意时必多畅游其处。后来作者又历亡国之事,在晚年着笔,以长安写临安,其个中滋味,亦是难以卒言。上阕写清明寒食的景象,以“倦游曾遍”提点全文,说明这是对往事的追忆。“宫烟晓散春如雾,参差护睛窗户 。”早晨,宫中烟气飘散,宛如春雾,参差披拂 ,笼罩睛窗。“春如雾”,读为“如春雾”。词序颠倒,意为增加朦胧之美。这两句写的是清明寒食的情景。据史载,寒食的第三天即清明节。南宋宫中风俗命小内侍在阁门用榆木钻火 ,先成者赐之金碗和绢三匹 。并赐臣僚与臣烛,常谓“钻木改火”。唐诗人韩翃曾有:“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可见唐宫之俗亦如是。这是当日宫廷的一种节日仪式,作者把它加以诗化。“柳色初分,饧香未冷 ”,是清明景象。南宋时俗,在寒食和清明时,京城家家用柳条插到门上,叫“明眼”。这便是“柳色初分”的含义。饧,即饴糖,是寒食应节食品。“初分”、“未冷”,初,未指程度。“ 正是清明百五 ”用“ 正是”明确点出时令。“百五”指寒食节,据载,和冬节正好相距一百零五日,叫寒食,禁火三日。因而称之。“临流笑语。映十二栏于,翠颦红妒 ”:一群衣饰明艳的游春女子正倚着栏干,临流谈笑,姿色周围的红花翠柳感到嫉妒。“ 十二栏干 ”,出自南朝乐府《 西洲曲 》:“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红”、“翠” ,如“红衰翠减”、“绿肥红瘦”、“惨绿愁红”之类常用之来代表繁花绿叶,或花光柳色。“颦、妒”两字是词眼,作景人合一的描写,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倚栏笑语的女郎们美艳动人之处。连清明前后烂漫娇柔的花柳尚怀生嫉忌之心 ,反衬姑娘们的美貌多姿。南宋时西湖上有很多可以行乐的地方。从断桥以西到苏公堤,都种繁花柳树,都有一些小亭馆可以休息。这里自有很多“栏干”和“红翠”了。“短帽轻鞍,倦游曾遍断桥路”。游而至“倦”,想必次数极多。西湖是杭州人常游之地,有钱人常在这里抛金洒银,故有“销金锅儿”之称。作者年轻时便是那“销金锅儿”的常客。联系上面,他的西湖之游大概不单是观赏风景 ,而包括“ 风月冶游 ” 在内的。“东风为谁媚妩”追忆完毕,便是感慨。“媚妩”是娇美之意。东风啊,你今天又为谁酿就这满湖春色呢?这一切恐怕都已经与己无关了。岁月无情,人亦易老,感慨系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境界拓深,抒发出更内在、更深沉感慨:我就象当年的刘禹锡、杜牧,旧地重游,美丽已不见,只剩些尘土,真有恍如隔之感 !“前度刘郎”借于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中。“ 三生杜牧 ”,黄庭坚曾有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杜牧有诗《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者把自己比作是杜牧的后身,这大概是指的自己在美好的春日里重到西湖所产生物是人非、难以为怀的感慨 。由此引出下文:“心中暗数。总寂寞当年,酒筹花谱 。”酒筹,喝酒时用以计数的筹子。花谱,指记载四时花卉的书籍。这里“酒筹花谱”指宴游玩乐之事。自己美好的心愿都已落空,再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地宴饮畅游、尽情欢乐了。心境沮丧已极,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 ,夜幕降临,淅沥细雨敲打心头,一股愁闷的阴影不觉悄悄袭上心头 。“付与春愁,小楼今夜雨”,往日欢游,化为今夜酿愁的春雨 。词不直抒而曲笔,使词意显得委婉蕴藉,更耐咀嚼。这首词从写景到抒怀 。在写景时,又以“夜雨”和“晓烟”护睛相呼应,衬托出词人的心境。作者是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属于“遗民作家”。词中借对风月冶游的眷念和追惜。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愁思。
暖波印日,倒秀影秦山,晓鬟梳洗。
步帷艳绮。
正梁园未雪,海棠犹睡。
藉绿盛红,怕委天香到地。
画船系。
舞西湖暗黄,虹卧新霁。
天梦春枕被。
和凤筑东风,宴歌曲水。
海宫对起。
灿骊光乍湿,杏梁云气。
夜色瑶台,禁蜡初传翡翠。
唤春醉。
问人间、几番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