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qiū guāng yī piàn,wèn cāng cāng guì yĭng,qí zhōng hé wù?

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yī yè piān zhōu bō wàn qĭng,sì gù [zhān,nián] tiān wú bì。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kòu yì cháng gē,cháng é yù xià,wàn lĭ huī bīng xuĕ。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jīng chén qiān zhàng,kĕ néng róng cĭ rén jié?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huí shŏu chì bì jī biān,qí jīng rén qù,jĭ dù shān huā fà。

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dàn dàn cháng kōng jīn gŭ mèng,zhĭ yŏu guī hóng míng miè。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wŏ yù cóng gōng,chéng fēng guī qù,sàn cĭ qí lín fà。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sān shān ān zài,yù xiāo chuī duàn míng yuè!

赏析

苏轼的词以豪放闻名。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娇》以凌厉无比的词笔,描绘江涛,壮美无比。是他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夜游黄州城外的赤壁(即亦鼻矶)后写下的。本词作者赵秉文是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这首词就是赵秉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和韵之作。

  《大江东去》即《念奴娇》,缘自苏轼赤壁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句:“用东坡先生韵”就是采用苏轼赤壁词的原韵。苏东坡作词,多隐括前人作品,这首词,也属这类作品,它隐括前人(特别是苏轼)之作,可以说句句有来历。上片,主要由《赤壁赋》化来,下片化用杜牧《登乐游原》诗句等,表达了词作者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同时借古说今,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从而产生的消极出世的思想。

  上片以问月起句。古诗词以“问月”起笔,以苏轼为例,就有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千古绝唱。本词问月,虽化用苏词,却亦有新意。他的问月,点明了作词的时间:深秋的月明之夜,(当年苏轼游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首句中“挂影”指月亮,但却用“苍苍”来形容,再加之以肃杀的“秋光”来相衬,顿时,一片苍凉、高洁、肃杀之感跃然纸上。随后,笔锋一转,由月及人,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想到当年一叶扁舟夜游赤壁的苏东坡。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皆是对苏轼《赤壁赋》语意的隐括,虽只寥寥数语,但当年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却尽观读者眼前,真是于平淡处见功力。“京尘千丈,可形容此人杰?”虽是问句,却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享尘”指当时错得复杂的官场,“人杰”指苏东坡,(本词作者赵秉文曾盛赞苏轼为“雄节迈伦,高气盖世”“人中麟凤”。)四这两句从技法上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骑鲸人“本指唐李白,这里借指苏轼,”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天“化用杜牧《登乐游厚》”长空澹澹孤鸟设,万声销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我欲从公“三句则语意更加决绝,欲与苏轼仙去,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但却难寻仙过,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结尾。感怀、悲戚、无奈之意萦绕不绝。

  本词虽是和韵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与苏轼《念奴娇》之壮美相比,却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殊为难得了。

  《金史》称: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也。幼颖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调安塞簿,以课最迁邯郸令,再迁唐山。丁父忧,用荐者起复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守贞可大用。章宗召问,言颇差异,于是命知大兴府事内族膏等鞫之。秉文初不肯言,诘其仆,历数交游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尝与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郑赞道、高坦等私议。”庭筠等皆下狱,决罚有差。有司论秉文上书狂妄,法当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当时为之语曰:“古有朱云,今有秉文,朱云攀槛,秉文攀人。”士大夫莫不耻之。坐是久废,后起为同知岢岚军州事,转北京路转运司支度判官。承安五年冬十月,阴晦连日,宰相张万公入对,上顾谓万公曰:“卿言天日晦冥,亦犹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极有理。若赵秉文曩以言事降授,闻其人有才藻,工书翰,又且敢言,朕非弃不用,以北边军事方兴,姑试之耳。”泰和二年,召为户部事,迁翰林修撰。十月,出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先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盗悉屏迹。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

  金史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备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寻为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俄转翰林直学士。

  金史贞祐初,建言时事可行者三:一迁都,二导河,三封建。朝廷略施行之。明年,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之意,且曰:“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曰:“使臣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上曰:“秉文志固可尚,然方今翰苑尤难其人,卿宿儒,当在左右。”不许。四年,拜翰林侍讲学士,言:“宝券滞塞,盖朝廷初议更张,市肆已妄传其不用,因之抑遏,渐至废绝。臣愚以为宜立回易务,令近上职官通市道者掌之,给以银钞粟麦缣帛之类,权其低昂而出纳。”诏有司议行之。

  金史兴定元年,转侍读学士。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又明年,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仕。金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其弊益甚。盖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度而已,稍涉奇峭,即遭绌落,于是文风大衰。贞祐初,秉文为省试,得李献能赋,虽格律稍疏而词藻颇丽,擢为第一。举人遂大喧噪,诉於台省,以为赵公大坏文格,且作诗谤之,久之方息。俄而献能复中宏词,入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

  金史五年,复为礼部尚书,入谢,上曰:“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须复用卿。”秉文以身受厚恩,无以自效,愿开忠言、广圣虑,每进见从容为上言,人主当俭勤、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纳焉。哀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许。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官。以上嗣德在初,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进《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

  金史正大九年正月,汴京戒严,上命秉文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秉文指事陈义,辞情俱尽。及兵退,大臣欲称贺,且命为表,秉文曰:“《春秋》‘新宫火,三日哭’。今园陵如此,酌之以礼,当慰不当贺。”遂已。时年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三月,草《开兴改元诏》,闾巷间皆能传诵,洛阳人拜诏毕,举城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卒,年七十四,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

  金史正大间,同杨云翼作《龟鉴万年录》上之。又因进讲,与云翼共集自古治术,号《君臣政要》为一编以进焉。秉文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著《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玄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孟子解》各一十卷,《资暇录》一十五卷,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三十卷。

  金史秉文之文长于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字画则草书尤遒劲。朝使至自河、湟者,多言夏人问秉文及王庭筠起居状,其为四方所重如此。

  金史为人至诚乐易,与人交不立崖岸,未尝以大名自居。仕五朝,官六卿,自奉养如寒士。杨云翼尝与秉文代掌文柄,时人号“杨赵”。然晚年颇以禅语自污,人亦以为秉文之恨云。

  金史赞曰:杨云翼、赵秉文,金士巨擘,其文墨论议以及政事皆有足传。云翼谏伐宋一疏,宣宗虽不见听,此心何愧景略。庭筠之累,秉文所为,兹事大愧高允。

诗人简介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10篇诗文

诗文推荐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张帆欲去仍搔首。

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

记著尊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元规端委,得似幼舆丘壑。

人言此辈宜高阁。

几载种天随菊,采庞公药。

龙尾道、难安汗脚。

浮荣菌_,选甚庶官从橐。

对床句、子真佳作。

安用羡伊结驷,叹侬罗雀。

呼便了、沽来共酌。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

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

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

水连山接。

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

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

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

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

问愁谁怯。

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覆雨翻云市道交,公持正论息群嘲。

风高莫送翎毛短,春暖难生土脉搏硗。

攻过每蒙奇药赐,卫生更借好方抄。

一阳来复侵侵泰,善类倾心望拔茅。

几年块处断足音,日咏楚歌常林。

朋知久矣张邴我,矻矻抱瓮如汉阴。

末路面颜殊自笑,故人情义无深。

桑榆可收倚君重,表表玉立行班心。

献奠云毕,纯嘏祁祁。

威灵藏用,邈矣何之。

寒光凌乱六花纤。

巧穿帘。

不鸣檐。

十里黄垆,遥望辨青帘。

玉树参差何处觅,吟雪曲,捻霜髯。

坐来令我看无厌。

拟名盐。

试尝甜。

飞入深潭,应照老蛟潜。

三白频占来岁稔,良可喜,更何嫌。

一明玄理,二曜交宫。

三才四象究穷。

通五彩霞光,来往清雨ㄨㄨ。

六欲七情涤尽,八衢流、运转回风。

九窍内,十分颠倒,显现真功。

十极晴空虚白,九重门开阐,金玉重重。

八色琉璃洞里,卧虎眠龙。

七宝花开六出,五方中、四位归宗。

三光照,二仪相从,一个神翁。

锦帐如云处。

高不知重数。

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

问花花诉。

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春波浅碧涨方池。

池台深锁烟霏。

缓歌争胜早莺啼。

客忍轻归。

合坐香凝宿雾,垫巾梅插寒枝。

渐西蟾影漾余辉。

醉倒谁知。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

梦时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驴唇先生开口笑,阿修罗王打勃跳。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竅。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字语言。

仰之弥高,鑽之弥坚。

岩头划之则曰句非句,临济用之则曰三要三玄。

禅禅,吞却栗棘蓬,透出金刚圈。

休论赵老汉庭前柏树子,莫问首山新妇骑驴阿家牵。

但请一时放下著,当人本体自周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玉帐传心如镜,青龙绕指成轮。

尘中多少白头人。

干里寻壬难认。

世事说来都了,鬼神见也须瞋。

迷槎问我是何津。

向道先生昼困。

布袋挨开,猿啼晓月。

海岳逃形,佛魔路绝。

列列挈挈,翘翘杰杰。

大机兮棒打不回闲,大用兮利剑流鲜血。

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林麓幽幽气象闲,三年肄留萃衣冠。

自从引翼无求地。

卓学迈伦,居超径诣。

观我灵龟,以烛来世。

展矣君子,克广厥居。

澄然自得,春风咏归。

五运惟火,寔宗众阳。

宿壮用明,千载愈光。

神保聿归,安处火房。

厅攸不作,炎图永昌。

郁烈香浮雨,团栾绿荫波,近堤千叶乱,知有画船过。

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汤浴黄金佛。

今年大阬当此时,真珠水洗白玉儿。

吾家英杰相间起,胄出关西老夫颞。

公家宣和中大夫,大江之西推名儒。

六十年来谁继渠,愿儿长成读祖书,再起门户光乡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