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塞芦子(芦子关属夏州,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wŭ chéng hé tiáo tiáo,tiáo tiáo gé hé shuĭ。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biān bīng jìn dōng zhēng,chéng nèi kōng jīng qĭ。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sī míng gē huái wèi,xiù yán xī wèi yĭ。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huí lüè dà huāng lái,[yáo,xiáo] hán gài xū ĕr。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yán zhōu qín bĕi hù,guān fáng yóu kĕ yĭ。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yān dé yī wàn rén,jí qū sài lú zĭ。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qí yŏu xuē dà fū,páng zhì shān zéi qĭ。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jìn wén kūn róng tú,wèi tuì sān băi lĭ。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lú guān è liăng kòu,shēn yì shí zài cĭ。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shuí néng jiào dì hūn,hú xíng sù rú guĭ。

赏析

作品赏析

  此诗属至德间陷贼中作。塞,屯兵以塞此关也,【钱笺】《元和郡县志》:塞门镇,在延州延昌县西北三十里。镇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芦子关属夏州,北去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①,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②,城内空荆杞③。思明割怀卫④,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⑤,崤函盖虚尔⑥。  (此诗为筹边而作也。首言撤兵东征,边方单弱,恐寇来西突,不由近关也。)  ①五城,指定远、丰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诗:“五城邻北极。”五城,在黄河之北,故曰隔河水。②《汉书》:陈豨监赵代边兵。《通鉴》:禄山反,边兵精锐,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留兵残弱,匈奴蚕食之。《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③阮籍诗:“堂上生荆杞。”④《唐书》:史思明,胡人也,本名窣于,玄宗改为思明。高秀岩,本哥舒翰将,降贼为伪河东节度使。【钱笺】至德二载,思明自博陵寇太原,舍河北而西,故曰“割怀卫”。秀岩自大同与思明合兵,故曰西未已。二贼欲取太原,将长驱朔方、河陇也。【朱注】怀州河内郡,卫州汲郡,俱属河北道。⑤《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⑥《过秦论》:“孝公据崤函之固。”《汉书注》:崤山,今陕县二崤是也。函谷,今桃林县南洪溜涧是也。师氏曰:虚,言其无备御。《杜臆》:雍州山从西北来,地势西高东下,故关中视中原其势俯,视羌戎其势仰,函关之险,特对中原而言,若贼从芦关来,则函关不足恃矣,故云:“回略大荒来,函关盖虚耳。”  延州秦北户①,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②,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③,为退三百里。  (此言延州要地,亟宜防守,所幸景仙犄角,得遏敌冲也。)  ①《旧唐书》:延州中都督府,属关内道,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扶风,即古岐周地。②《通鉴》:至德元载七月,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防御使,贼遣兵寇扶风,景仙击却之,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贼兵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景仙之力也。③《前汉·杨恽传》:“昆戎旧壤。”昆夷犬戎,比近境贼徒。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①,胡行速如鬼②。  (此结防寇本意,欲紧扼芦关之险也。两寇,指思明,秀岩。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②《左传》:“其行速,遇险而不整。”《诗》:“如鬼如蜮。”朱鹤龄曰:《唐书·方镇表》:朔方节度,领定远、丰安二军及东中西三受降城,五城当以此为据。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往巡五城,措置兵马。元戴请城原州云,北带灵武五城,为之羽翼,皆即此诗所指也。《地理志》载夏州朔方县,有乌延、宥州、临塞、阴河、陶子等城,在芦子关北,乃长庆四年节度使李祐筑,鲍钦止引之以证此诗,误矣。《梦溪笔谈》以宋时延州五城为杜诗五城,尤误。又曰,“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才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节度治灵州。灵距延才六百里尔。灵武为兴复根本,公恐二寇乘虚入之,故欲以万人守芦关,牵制二寇使不得北。塞字作壅塞解。时太原几不守,幸禄山死,思明走归范阳,势甚岌岌,公故深以为虑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焉得附书与我军”也。此本陷贼时诗、诸本多误解,故次在收京之后。  王嗣奭曰,此篇直作筹时条议,剀切敷陈,灼见情势,真可运筹决胜,若徒以诗词目之,则犹文人之见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三丹宝。

难分剖。

昏昏默默怎生保。

*哩,哩*。

在虚空长怀抱。

绯衫裹了新乌帽。

*哩,哩*。

窗绡深隐护芳尘。

翠眉颦。

越精神。

几雨几晴,做得这些春。

切莫近前轻著语,题品错,怕渠嗔。

碧壶谁贮玉粼粼。

醉香茵。

晚风频。

吹得酒痕,如洗一番新。

只恨谪仙浑懒却,辜负那,倚阑人。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保所为。

煌煌茂英,不根而生。

蒲茸夺色,铜池著名。

晨敷表异,三秀分荣。

书于瑞典,光我文明。

池开口镜奁,山耸青螺髻。

急著眼来看,不得作境会。

觌体全彰解脱门,一蹭牢关百杂碎。

奇哉慧剑,无影无形。

纯钢斩铁截钉。

劈碎恩山,斫断爱欲尘情。

剿除三尸六贼,不须弹、神鬼皆惊。

常把握,镇龟蛇二物,足下安宁。

此剑人人皆有,但专心向道,自显功能。

更以常清常静,涤刃光明。

自然通玄通妙,又何愁、性不灵灵。

功行满,也须当,须去蓬瀛。

乾峰锦包特石,云门铁裹泥团。

筑著磕著,言端语端。

不是任公子,徒劳话钓竿。

七十九年间,大地遭欺诳。

且喜葛藤根,今朝曝地断。

后代儿孙,三马九乱。

十五日已前,湖光潋滟晴方好。

十五日已后,山色空濛雨益奇。

正当十五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佛病法病,佛药法药。

本色衲僧,俱不染著。

遇饭开口,要行移脚。

自是现成,谁能造作。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用刀圭。

剖昏迷。

合和一处怎生携。

哩*,哩*。

人头落,现虹霓。

白莲花朵出青莲。

哩*,哩*。

痴人面前,不可说梦。

胡子无须,惺惺添懵。

赤骨律穷,单靠布袋。

子细思量,大有事在。

平地要升兜率天,你这汉是颠是騃。

再世唐尧,更生虞舜。

统御金轮,永膺天命。

林泉何以报生成,一缕檀烟万佛名。

贫苦芝峰,赏元宵节。

宴乐佳宾,将何铺设。

明挑海底灯,细剪亭前月。

打拍东山瓦鼓歌,掤领先剌札,乐有余,清不彻。

趣味森严,恰似赵州,曾到未到,吃杯杯茶,洞山生姜不改辣。

哑,不是知心向谁说。

学道初从此处修,断除贪爱别娇柔。

长守静,处深幽,服气餐霞饱即休。

有一物,无人识。

或在东南,或居西北。

破草鞋跟踏著,价重千金;

折拄杖头挑来,分文不直,识不识,吴地冬瓜,镇州萝蔔。

一二三四五六七,数目分明谁委悉。

李淳风与袁天纲,推尽先天算不出。

算得出,昨日五月尽,今朝六月一。

赵州四门长开,不碍诸方往来。

十字街头人大叫,平铺买卖没相猜。

兽之穷,逼我墙,韩卢走兔无窟藏。

江麋假息尚扑朔,穴鼠无技犹张皇。

我{左饣右甘}岂不甘,我缨岂不长。

貍步张侯虎为落,{左豸右开}未及献弓先亡。

兽之穷,莫抵当,泽虞不戒专诸忙。

春蒐犹禁塞榆白,秋战不耐泾水黄。

昔闻养鹰志在逐,无使饱食栖平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