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塞芦子(芦子关属夏州,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wŭ chéng hé tiáo tiáo,tiáo tiáo gé hé shuĭ。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biān bīng jìn dōng zhēng,chéng nèi kōng jīng qĭ。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sī míng gē huái wèi,xiù yán xī wèi yĭ。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huí lüè dà huāng lái,[yáo,xiáo] hán gài xū ĕr。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yán zhōu qín bĕi hù,guān fáng yóu kĕ yĭ。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yān dé yī wàn rén,jí qū sài lú zĭ。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qí yŏu xuē dà fū,páng zhì shān zéi qĭ。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jìn wén kūn róng tú,wèi tuì sān băi lĭ。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lú guān è liăng kòu,shēn yì shí zài cĭ。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shuí néng jiào dì hūn,hú xíng sù rú guĭ。

赏析

作品赏析

  此诗属至德间陷贼中作。塞,屯兵以塞此关也,【钱笺】《元和郡县志》:塞门镇,在延州延昌县西北三十里。镇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芦子关属夏州,北去镇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①,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②,城内空荆杞③。思明割怀卫④,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⑤,崤函盖虚尔⑥。  (此诗为筹边而作也。首言撤兵东征,边方单弱,恐寇来西突,不由近关也。)  ①五城,指定远、丰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诗:“五城邻北极。”五城,在黄河之北,故曰隔河水。②《汉书》:陈豨监赵代边兵。《通鉴》:禄山反,边兵精锐,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留兵残弱,匈奴蚕食之。《诗》:“周公东征,四国是皇。”③阮籍诗:“堂上生荆杞。”④《唐书》:史思明,胡人也,本名窣于,玄宗改为思明。高秀岩,本哥舒翰将,降贼为伪河东节度使。【钱笺】至德二载,思明自博陵寇太原,舍河北而西,故曰“割怀卫”。秀岩自大同与思明合兵,故曰西未已。二贼欲取太原,将长驱朔方、河陇也。【朱注】怀州河内郡,卫州汲郡,俱属河北道。⑤《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是谓大荒之野。⑥《过秦论》:“孝公据崤函之固。”《汉书注》:崤山,今陕县二崤是也。函谷,今桃林县南洪溜涧是也。师氏曰:虚,言其无备御。《杜臆》:雍州山从西北来,地势西高东下,故关中视中原其势俯,视羌戎其势仰,函关之险,特对中原而言,若贼从芦关来,则函关不足恃矣,故云:“回略大荒来,函关盖虚耳。”  延州秦北户①,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②,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③,为退三百里。  (此言延州要地,亟宜防守,所幸景仙犄角,得遏敌冲也。)  ①《旧唐书》:延州中都督府,属关内道,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扶风,即古岐周地。②《通鉴》:至德元载七月,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防御使,贼遣兵寇扶风,景仙击却之,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贼兵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景仙之力也。③《前汉·杨恽传》:“昆戎旧壤。”昆夷犬戎,比近境贼徒。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①,胡行速如鬼②。  (此结防寇本意,欲紧扼芦关之险也。两寇,指思明,秀岩。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扬雄《甘泉赋》:“选巫咸兮叫帝阍。”②《左传》:“其行速,遇险而不整。”《诗》:“如鬼如蜮。”朱鹤龄曰:《唐书·方镇表》:朔方节度,领定远、丰安二军及东中西三受降城,五城当以此为据。张说为朔方节度大使,往巡五城,措置兵马。元戴请城原州云,北带灵武五城,为之羽翼,皆即此诗所指也。《地理志》载夏州朔方县,有乌延、宥州、临塞、阴河、陶子等城,在芦子关北,乃长庆四年节度使李祐筑,鲍钦止引之以证此诗,误矣。《梦溪笔谈》以宋时延州五城为杜诗五城,尤误。又曰,“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才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节度治灵州。灵距延才六百里尔。灵武为兴复根本,公恐二寇乘虚入之,故欲以万人守芦关,牵制二寇使不得北。塞字作壅塞解。时太原几不守,幸禄山死,思明走归范阳,势甚岌岌,公故深以为虑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焉得附书与我军”也。此本陷贼时诗、诸本多误解,故次在收京之后。  王嗣奭曰,此篇直作筹时条议,剀切敷陈,灼见情势,真可运筹决胜,若徒以诗词目之,则犹文人之见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心不自心始是心,眼不见眼始是眼。

堂堂无影迹,历历绝思惟。

明满环中,兔怀夜月。

翠横海上,犀晕秋山。

直须及尽玄微,始解承当底事。

於穆圣祖,宅神皇极。

降鉴在下,子孙千亿。

羽衣玉佩,旗纛旄节。

巍巍煌煌,秩祀万国。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他弓莫挽,他马莫骑。

他非莫辨,他是莫知。

小妓金陵歌楚声。

家僮丹砂学凤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

君心不肯向人倾。

钟一击,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

有人问我解何宗,瞬若多神面门黑。

天得一以清,元正启祚。

地得一以宁,万物咸新。

且道衲僧得,一合作麽生。

太平歌有道,和气笑迎春。

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天。

转侧木人惊梦破,雪芦满眼不成眠。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一言相契,万古不移。

柳眼发新条,梅花满旧枝。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大小大香岩,尾巴拖地。

灵隐一机,全无所示。

若也不会,投子道底。

坏与不坏,言端语端。

舌头咬破,自觉心酸。

大随投子,终无两般。

万里区区,独自往还。

仰之弥高,赞之弥坚。

瞻之在后,忽然在前。

石头重举,隐峰无言。

若更不会,三千大千。

如来禅,祖师意。

儿啼子哭,鸡鸣犬吠。

是汝诸人,瞥地也未。

百岁光阴如劈箭,无常生灭日迁变。

唯有摩诃般若多,耀古腾今无背面。

见不见,碗子扑落地,碟子成八片。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故国乌头白,太空鸡子黄。

蒲茸千顷麦,筠粉万株桑。

错莫昏花眼。

朦胧尘土肠。

天河如可挽,洗出太阳光。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pg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