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tiān wèn fù zhāo hún,wú yīn chè dì hūn。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qĭ zhī qiān lì jù,bù dí yī chán yán。

赏析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离骚”为题,取其忧愁怨愤之意,抒写了吟咏《离骚》的作者、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身遭放逐,心系君国,但无由以达天听的不幸遭遇和孤愤情怀;抨击了奸佞谗毁忠良的丑恶行经,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品〕历来吟咏屈原的诗作很多,为屈原的命运鸣不平,为楚国不用屈原而日渐衰落导致灭亡而感到悲痛。而这种鸣不平和悲痛又都是与诗人的身世遭遇连在一起的,诗中有诗人的影子在。一般在国之将亡以及遭逢乱世,这样的诗作尤其多。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这两句写屈原被放逐后,写下了许多表露中君爱国心迹的光辉诗篇,但没有办法呈送到君王身边,因而也无法改变君王受小人蒙蔽后的昏庸举动,这是多么的悲哀啊!上句的“天问”、“招魂”,都是屈原的作品。《天问》,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王逸《楚辞章句》说是屈原被放逐后,忧心愁惨,彷徨山泽,他走进楚国的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画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于是当场题辞,写下此篇,用以排解愤懑、舒泻愁思。《招魂》,屈原作于顷襄王三年。三年前楚怀王受秦欺骗,入武关而被拘于秦,逃跑不成,客死于秦。后秦欲与楚修好,归怀王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同情怀王,除敌忾之心外,还因怀王囚秦时,不肯割地屈服,总算有些骨气。屈原曾受怀王信用,后来被谗见疏,但总希望怀王有所觉悟。怀王一死,楚国又面临亲秦、拒秦的斗争。屈原写作《招魂》,为楚怀王招魂,既认同楚人“如悲亲戚”之情,也包含了对秦的敌忾之心。作者是用屈原的这两篇诗名代指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下句的“无因”,没有途径、门路;“彻”,通,达到;“帝阍”,天帝的看门人,此代指楚王身边的人。这两句既写出屈原的忠君爱国,也写出屈原的满腔悲愤。屈原那么多的作品,作者没有选择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诗作《离骚》,也没有选择其它作品,而是用“天问”、“招魂”来代表,并且用一“复”字相连,表明屈原,问天天无语,招魂魂不至,那种满腔爱国之情无由以达天听的悲愤情怀蕴涵于“天问”、“招魂”的题面之下;一“复”字,更是把屈原忠君爱国的执着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深沉地揭示出来。“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这两句承上面第二句而来,“无因”二字,说明君王身边被一帮奸佞小人包围着,这种小人是多么的可恶!句中的“岂知”,哪里知道;“丽句”,指屈原华美的诗篇,次代指屈原的才华、才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这样的事实:“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原的确是由于小人的谗言而使楚王疏远,离开朝廷,结果流浪沅湘间,愤而投汨罗,而楚国也很快就灭亡了,屈原一身系国家之安危。可是,屈原的一千句忠君爱国的言辞,竟然抵不上小人的一句谗言,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会现实!既然是这样,朝堂竟是小人,哪有不亡国的道理?这一句抵得上千言万语,佞臣的可恨,谗言的可畏,昏君的可恼,忠臣的可背,一股脑儿从诗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这首诗运用双关、夸张等表现方法,使全诗更具有表现力和战斗力;诗题为“离骚”,但诗中无一词涉及“离骚”,实际上为读《离骚》有感而作,取其《离骚》的忧愁怨愤之意,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说,短短二十个字,抵得上一篇战斗的檄文,矛头直指那些邪曲小人。同样的诗意,晚唐诗人汪遵的《三闾庙》诗云:“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可参看。2007年5月27日星期日[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7x.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7x.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诗人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590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一声欸乃烟波阔,千古离骚日月光。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黯离堂兮日晚,俨壶觞兮送远。

远水霁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

波泫泫兮烟幂幂,凝暮色于空碧。

纷离念兮随君,溯九江兮经七泽。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彩裳兮木兰舟。

我有潇湘泪,还供阊阖愁。

故人过我窗灯下,谓言客子宜悲秋。

往体格律乍相视,久矣揉练几百过。

不然何以解能云,是中不放客愁破。

文字能自达,何处有富贵。

莫爱离骚亡国音,学乎大雅则知未。

识君兮不早,君尚少兮我老。

兰与蕙兮多薰,搴杂佩兮芳芬。

兰倏往兮蕙随,心俯仰兮徘徊。

与识吴兮吴乐,尝适楚兮楚悦,君何为兮我阔。

麒麟絷兮不驰,凤皇蔽兮挑达。

均莫悲兮别离,怅公子兮何之。

绝大江兮无波,奉赤鲤兮藉荷。

芼莼荇兮陈羹,亲意得兮忘荣。

世反是兮从贵,聊送君兮伤情。

银钩虿尾。

一似钟繇字。

吏部文章麟角起。

自是惊人瑞世。

西垣准拟挥毫。

不须苦续离骚。

政看翻阶红药,无忘丛桂香醪。

玉质金相,长自守、间庭暗室。

对黄昏月冷,朦胧雾_。

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

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

屈平、子建愤世之不见知,《离骚》常以兰自况,而子建亦谓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鶗鴂乱,春芳寂。

络纬叫,池英摘。

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

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

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孤蓬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

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

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祐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神理之公参造化,简书千古岂虚传。

权衡无意物轻重,水镜何心人丑妍。

天爵一射元不欠,人生万事且随比值。

椒浆跪奠无余祷,拟续离骚愧斐然。

雪意不肯休,垂垂阁云端。

余暖蒸衣裘,热作堕指过时。

曛黄阴雨来,俄忽急雨{上雨下漫}。

空阶答檐语,跳珠上阑干。

世尊俨无说,冻坐谁为欢。

萧条僧舍影,痴兀依蒲团。

相照怜短檠,坐恐膏油乾。

劳生竟何如,岁月如走丸。

七星在长剑,细事何足弹。

尚想丘园人。

惭颊时一丹。

徘徊经屠门,饱意只自谩。

顾惟淬牛刀,庶足厌一餐。

不然学农圃,趁此筋力完。

年丰得饱饭,日晏眠茅莞。

咄嗟万里空,俯仰百岁殚。

行止信流坎,所遇随足安。

勋名片纸薄,天地如瓢箪。

离骚幸相逢,浊酒聊自宽。

谁与谈此心,夜气方漫漫。

绝墙过饥鼠,翻倒争余残。

病翁一榻萧然刘屏山号病翁,不知世有欢娱事。

雀罗庭院,载醪客去,催租人至。

报答秋光,要些酒量,要些诗思。

奈长鲸罢吸,寒蛩息响,茶瓯外、惟贪睡。

穷巷幸无干贽。

或相过、莫知谁氏。

柴门草户,阙人守舍,任伊题字。

自和山歌,国风之变,离骚之裔。

待从今向去,年年强健,插花高会。

当年只鹤扬州去,羽衣虹裳灭烟雾。

千年华表不归来,来时忘却邯郸路。

短篷月白起酸风,天阴鬼哭战场空。

黄昏欲望城西东,乱山青处白云中。

谁解歌离骚,我自斟酌酒。

一醉醉百年,无梦到浙右。

插我羽翼两臂间,顶丹蜕尽毛骨凡。

下天上天随君去,不与人世同悲欢。

星星有语说未已,夕阳西去东流水。

一声嘹唳入苍冥,青冢累累呼不起。

离骚读罢怨声声。

曾向江边问屈平。

醒还醉,醉还醒。

笑指沧浪可濯缨。

小小黄花尔许愁。

楚事悠悠。

晋事悠悠。

荒芜三径渺中洲。

开几番秋。

落几番秋。

不是孤芳万古留。

餐亦堪羞。

采亦堪羞。

离骚赋罢酒新篘。

醒也风流。

醉也风流。

雨溟濛。

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

真珠D54C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

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

相逢。

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

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

银瓶、三公,皆山名。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_,云澒洞,石__。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不必寻芳出远郊,八分春尽属亭皋。

漫波绿皱一溪水,暖日红蒸千树桃,乌绕屋檐呈卦兆,鹤窥庭户听离骚。

静中识得生生意,堂下蘼芜更不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