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注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上。

③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④气势:景象、气派。

赏析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诗人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63篇诗文

诗文推荐

终约夜舟乘月去,苍梧云底望长安。

奇哉慧剑,无影无形。

纯钢斩铁截钉。

劈碎恩山,斫断爱欲尘情。

剿除三尸六贼,不须弹、神鬼皆惊。

常把握,镇龟蛇二物,足下安宁。

此剑人人皆有,但专心向道,自显功能。

更以常清常静,涤刃光明。

自然通玄通妙,又何愁、性不灵灵。

功行满,也须当,须去蓬瀛。

休执拗,莫痴顽。

休迷假相莫悭贪。

休起愁,莫害惭。

听予劝,访长安。

逍遥坦荡得真欢。

守清净,结大丹。

兼中至,长安大道闲游戏。

处处无私空合空,法法同归水投水。

长安一分首,万里隔烟波。

——王早海上青山暮,天涯白发多。

——耿湋寻僧因看竹,访道或求鹅。

——辛晃云树无猿鸟,阴崖足薜萝。

——耿湋醉中留越客,兴里眄庭柯。

——辛晃黄叶身仍逐,丹霄背未摩。

——耿湋别愁连旦暮,归梦绕关河。

——辛晃高柳寒蝉对,空阶夜雨和。

——耿湋年华空荏苒,名宦转蹉跎。

——辛晃南陌东城路,春来几度过。

——耿湋

断雁怀归芦叶秋,离鸾感照菱花羞。

五更呼儿拭残泪,淹速有命吾归休。

殿头三拜疏,去意浩意收。

内前宣辞赐颜色,外间祖帐如云稠。

往年长安道,笑谈取公侯。

白璧抵山车断流,黄金牣屋花满楼。

万钉围腰笏头带,廷绅啧啧悬两眸。

吁嗟此何物,白尽人间头。

二十年重来,见此勇退杨沪洲。

平生志气未肯倾,卷怀归洗岷峨愁。

我往送之门,感事增百忧。

匆匆别公上车去,怕鬼见笑君奚留。

大家东咬西咬,忽然咬著一个。

始知是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庭透长安。

坐断千圣舌头,露出平生光彩。

莫嫌冷淡无滋味,一饱能忘万劫饥。

李先生,忒执拗。

全真堂下,最难训教。

学修行、不尚扶犁,道我咱偏好。

再三劝,再四告。

认取五色祥云,自然耕道。

种紫芝、灿烂灵光,

蕊珠宫里三千女。

滴粉为春尘不住。

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

一枝谁寄长安去。

想得韶光能几许。

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此门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如能到,脚头脚底长安道。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销骨尽烟火死,长安城中贼毛起。

城门四走公卿士,走劝刘虞作天子。

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

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君马黄,我马玄。

君马金匼匝,我马锦连乾。

两马喜遇皆嘶鸣,何异主人相见情。

长安大道可并辔,莫夸得意争先行。

摇鞭共踏落花去,燕姬酒垆在何处?

排办张灯春事早。

十二都门。

物色宜新晓。

金犊车轻玉骢小。

拂头杨柳穿驰道。

莼羹鲈鲙非吾好。

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

满眼青山恨西照。

长安不见令人老。

南山有众盈筹,总是佛祖冤雠。

一夏资粮尚少,岂容坐视无谋。

长安城里,芳草渡头。

赖有作者,为我希求,要使个个饱饫而优游。

忽然遇维摩居士东指西指,又且如何对酬。

一言才勘破,笑倒老金牛。

扰扰匆匆,红尘满袖,自然心在溪山。

寻思百计,真个不如闲。

浮世纷华梦影,嚣尘路、来往循环。

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

盘旋。

那忍去,他帮纵好,终异乡关。

向七峰回首,清泪班班。

西望烟波万里,扁舟去、何日东还。

分携处,相期痛饮,莫放酒杯慳。

平凉坛西鼓声吼,伏兵大呼侍中走。

君王正喜边兵休,武将尽贺书生忧。

邠宁飞书夜半至,西平老臣先掩涕。

君心多猜谋不足,平凉不伏长安伏。

枉伐大安园上竹。

昨梦鹤山去,风景逐时新。

藕花拍满栏槛,松竹被池频。

尽日兄酥弟酪,触处言鲭义_,相对只翁卿。

梦觉帝乡远,有酒为谁倾。

忽飞来,天外句,梦中人。

自怜何事,强把麋鹿里朝绅。

坐看九衢车马,鞭策长安日月,檐阁太玄经。

只说来时节,金气已高明。

权门极珍羞,未办食龙肉。

我家湘楚山,箨龙饫奴仆。

淮南户户有黄虀,公今径归亦不痴。

更包笋脯赠行李,定应笑杀长安儿。

昨日道袍破敝。

今朝便著新衣。

有人问我这因依。

且显同知厚惠。

又恐著他华丽。

弃之更不生疑。

道家蓑笠最相宜。

贫后安眠稳睡。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