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lóu yĭ shuāng shù wài,jìng tiān wú yī háo。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nán shān yŭ qiū sè,qì shì liăng xiāng gāo。

译文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注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上。

③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④气势:景象、气派。

赏析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诗人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63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不为萧娘旧约寒。

何因容易别长安。

预愁衣上粉痕干。

阁合深沈灯焰喜,小炉邻近酒杯宽。

为君门外脱归鞍。

昨日道袍破敝。

今朝便著新衣。

有人问我这因依。

且显同知厚惠。

又恐著他华丽。

弃之更不生疑。

道家蓑笠最相宜。

贫后安眠稳睡。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说短说长,自起自倒。

跛脚老云门,慈悲成过咎。

长安一路坦然平,往来曾不禁人行。

死生事紧,悬甚儿孙。

怡然跳出家门。

物外逍遥,住个无事闲轩。

常常澄心绝虑,便名为、捉马擒猿。

尘念断,觉惺惺洒洒,自悟玄言。

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

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

性命岂由天地,这灵明、返本还元。

归蓬岛,更无生无灭常存。

绮燕高张,玉潭月丽玻璃满。

旆霞行卷。

无复长安远。

夏木阴阴,路袅薰风转。

空留恋。

细吹银管。

别意随声缓。

弃财戒酒。

药囊系肘。

常清静,便把虎龙引逗。

心起大慈悲,人人尽欲救。

化愚迷、诗词如咒。

休要攀花柳。

速修神秀。

玉壶中,有个自然红狗。

日日吠青霄,谁知合著口。

更披云、能飞解走。

兼中至,长安大道闲游戏。

处处无私空合空,法法同归水投水。

家家门口透长安,不见纤毫眼界宽。

无法无人谁付嘱,难兄难自相谩。

进止详华,文章尔雅,金銮恩异群彦。

尘断银台,天低鳌禁,最是玉皇香案。

燕公视草,星斗动、昭回云汉。

对罢宵分,又是金莲,烛引归院。

年来偃藩江畔。

赖湖山、慰公心眼。

碧瓦千家,少借衤夸襦余暖。

黄气珠庭渐满。

望红日、长安殊不远。

缓辔端门,青春未晚。

巉岩复巉岩,昨日通灵滩。

通灵二十里,有峡名马肝。

一山削壁立万仞,中有突兀如芝蟠。

轮囷累片叶,盘结分枝栾。

宛然老枝菌,如出枯树端。

大窠数尺迸崖缝,小者四五高低攒。

往来竞称马肝石,不悟石芝为异观。

朝廷日清明,郡国无旷官。

钟此温厚气,瑞划凝巑岏。

不见为羊又为马,石芝灵异元非难。

此芝瑞峡中,一一行人看。

何人果妙丹青手,便可图上归长安。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憧憧合合,八表一辙。

黄尘雾合,车马火热。

名汤风雨,利辗霜雪。

千车万驮,半宿关月。

上有尧禹,下有夔卨.紫气银轮兮常覆金阙。

仙掌捧日兮浊河澄澈。

愚将草木兮有言,与华封人兮不别。

此门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如能到,脚头脚底长安道。

年少莫寻潜玉老。

无才无艺烦君笑。

暖过茅檐霜日晓。

休起早。

竹间尽日无人到。

别径小峰孤碧峭。

曲沟浅浸寒清绕。

此老相看情不少。

浑忘了。

浑教忘了长安道。

马风乾。

有微言。

一别风仙恰二年。

思心似倒县。

去无缘。

阙盘缠。

乞化长安自肯钱。

成人在众贤。

梦云萧散,帘卷画堂晓。

残熏尽烛隐映,绮席金壶倒。

尘送行鞭袅袅。

醉指长安道。

波平天渺。

兰舟欲上。

回首离愁满芳草。

已恨归期不早。

枉负狂年少。

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

心记新声缥缈。

翻是相思调。

明年春杪。

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

此个散人姓贾。

悟彻身躯是假。

急急便投真,物外修完纯嘏。

纯嘏。

纯嘏。

内饮何须持*。

荐福少方便,拳头如掣电。

千眼地摸索,千耳不可见,家家门首透长安。

秦公我辈士,早踏翰墨场。

万言若投石,十年犹枯囊。

苦欲泛江海,有亲在高堂。

牢落京华春,门无一壶浆。

长鞭策瘦马,送我古道旁。

怜我值险艰,赤心写摧伤。

铿锵五字句,势雕鹗翔。

感此坐矫首,星星鬓成苍。

西风小摇落,雨洗烟岚光。

嶂晓露孤秀,野阴棲暗芳。

更携鲍谢流,履尽千岩霜。

搜奇得幽深,访古到渺茫。

月落潭影空,清吟殊未央。

缅怀此芝宇,百忧绕回肠。

三叹已哺食,十起中夜床。

云埋长安日,魂梦不敢骧。

茂苑富山水,结庐予所尝。

我欲放船下,卜邻俯沧浪。

耦耕种秫田,共扫三径荒。

头白青山里,长歌乐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