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jiōng jiōng mŭ mă,zài jiōng zhī yĕ。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bó yán jiōng zhĕ,yŏu yù yŏu huáng,yŏu lí yŏu huáng,yĭ chē péng péng。

思无疆思,马斯臧。sī wú jiāng sī,mă sī zāng。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jiōng jiōng mŭ mă,zài jiōng zhī yĕ。

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bó yán jiōng zhĕ,yŏu zhuī yŏu pī,yŏu xīng yŏu qí,yĭ chē pī pī。

思无期思,马斯才。sī wú qī sī,mă sī cái。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jiōng jiōng mŭ mă,zài jiōng zhī yĕ。

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pŭ yán jiōng zhĕ,yŏu tuó yŏu luò,yŏu liú yŏu luò,yĭ chē yì yì。

思无斁思,马斯作。sī wú [yì,dù] sī,mă sī zuò。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jiōng jiōng mŭ mă,zài jiōng zhī yĕ。

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bó yán jiōng zhĕ,yŏu yīn yŏu xiá,yŏu tán yŏu yú,yĭ chē qū qū。

思无邪思,马斯徂。sī wú xié sī,mă sī cú。

译文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黑身白胯有白底带黄,有一色纯黑有黄中带赤,驾车蹄声阵阵响。鲁君深思又熟虑,养的马儿多肥壮。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苍白杂色有白色间黄,有赤而兼黄有青黑杂色,驾车有力奔前方。鲁君思谋永不止,养的马儿都好样。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青毛鳞斑有黑身白鬃,有赤身黑鬃有黑身白鬃,驾车跑来多快当。鲁君谋虑无懈怠,养的马儿神气旺。

高大健壮的公马,放牧在遥远的原野上。高大健壮那些马,有浅黑带白有赤白相杂,有黑身黄脊有眼圈纯白,驾车驰骋真健强。鲁君思虑总正确,养的马儿跑远方。

注释

⑴駉(jiōng)駉:马健壮貌。

⑵坰(jiōng):野外。

⑶薄言:语助词。

⑷驈(yù):黑身白胯的马。皇:鲁诗作“騜”,黄白杂色的马。

⑸骊(lí):纯黑色的马。黄:黄赤色的马。

⑹以车:用马驾车。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

⑺思:语助词。臧:好。

⑻骓(zhuī):苍白杂色的马。

⑼骍(xīn):赤黄色的马。骐:青黑色相间的马。

⑽伾(pī)伾:有力的样子。

⑾驒(tuó):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骆:黑身白鬃的马。

⑿駵(líu):赤身黑鬃的马。雒(luò):黑身白鬃的马。

⒀绎绎:跑得很快的样子。

⒁斁(yì):厌倦。

⒂駰(yīn):浅黑间杂白色的马。騢(xiá):赤白杂色的马。

⒃驔(diàn):黑身黄脊的马。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

⒄祛(qū)祛:强健的样子。

赏析

《毛诗序》云:“《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郑笺云:“季孙行父,季文子也。史克,鲁史也。”孔疏云:“文公六年(前621),行父始见于经(《春秋》),十八年,史克名始见于《传》(《左传》)。此诗之作,当在文公之世。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观其善恶,以为黜陟。周尊鲁若王者,巡守述职,不陈其诗,虽鲁人有作,周室不采。故王道既衰,变《风》皆作,鲁独无之。至臣颂君功,亦乐使周室闻之,是以行父请焉。”序说之事实固如朱熹《诗序辨说》所称“皆无可考”,但谓之“凿矣”,则亦过甚其辞。据诗意,此篇系鲁人歌颂鲁君注重牧业,国以富强之作。朱谋玮说:“鲁政多矣,独举考牧一事,军国之所重也。”(《传说汇纂》引)此言能得其实。诗的作者古文经学家说是史克,今文经学家则说是奚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史克作颂,惟见《毛序》,他无可证。三家诗说皆以《鲁颂》为奚斯作,……汉人承用皆属奚斯……,史克见《左传》在文公十八年,至宣公世尚存,见《国语》,奚斯见闵(湣)公二年(前660),故文公二年《传》已引《閟宫》之诗。不应季孙行父请命于周之前,已有史克先奚斯作颂。”他指出的历史事实固然不错,但从年代上只可断定史克不能作《閟宫》,说此篇《駉》亦非其所作,则缺乏说服力。《毛诗序》之说较有条理,在现有文献不足证伪的情况下,不妨暂从毛说。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四章中各种各样毛色的马都有,难道说“骊”一定是良马、“駵”一定是劣马?“彭彭”、“伾伾”、“绎绎”、“祛祛”与“臧”、“才”、“作”、“徂”这些形容词(或动词)也看不出与德、力、精神、志向有特定的对应关系。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思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一些读者会有此疑问:这样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为何不在《国风》中?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前引孔颖达疏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駉》自不待言,《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吾闻广南东十州,诸蛮错处如蚍蜉。

东州之蛮富珠贝,西州有马供群驺。

一从陇右失刍牧,万里山蹊来作足。

部分驿使视行厩,路远疲农输食粟。

边头给估不敢悭,内地供亿好坏得閒。

匹马中人五家产,岁入不足充军颁。

天子择侯严五管,横山之雄视方面。

大贤不合著炎方,一马直应劳远算。

往时此地惊智高,四海俶扰如抑搔。

要荒易动古所畏,况复立制争锥刀。

年来马质乱三物,廊庙谋深匹夫忽。

达官喜事失拊循,机矢銛矛变仓猝。

远利安蛮福及人,公行公行南中春。

一篇駉颂谁能写,足用爱民功到马。

吾友方济宁,其人世希生。

有如炎燉之雪,曙天之星。

平生特立不徇俗,穷年矻矻,惟究心乎羲文周孔之遗经。

一旦起作郡,卓然为群黎之怙恃,列牧之仪刑。

九原长往不可作,使人思之泫然双涕零。

我言济宁今不死,济宁有子字希直,外焉才华已绝世,内焉持敬恒惺惺。

往年我谒宋太史,见之座右爱其风。

神秀发目光,如月双眉青。

太史文章擅中土,东播逾若木,西流入麋泠。

每称希直禀间气,旁驰余子犹以清渭临浊泾。

太史犹巨钟,而我犹寸莛。

我诵芜陋辞,一一为我侧耳听。

只今远行不可觌,送入樊笼相过使我洒泪如醉醒。

握手尘市中,顾影两蛉。

雄文细字塞巨帙,咄哉著述能尔馨。

振袂快读不可了,雅辞宏论开心扃。

其显遏云汉,其幽通窈冥。

赡如戈甲积晋库,奇如盘鼎镌商铭。

丽如勾芒青春布花卉,壮如隆丰白日驱雷霆。

千流万派怒奔放,终然帖帖趋东溟。

顾我敛退余,守口动如蝇。

今日得子文,耽诵不暂停。

有如赤日途,解渴得楚萍。

又如藜藿肠,忽咀五侯鲭。

琐琐彼何人,乃工月露形。

划然周廷睹巨燎,光影不复窥微萤。

嗟哉希直执经太史门,闻礼济宁庭。

以文比行行益峻,持以用世不啻如养生之谷粟,济疾之参苓。

胡乃避处东海裔,坐阅晦朔雕荛蓂。

我欲其为不朽计,铓锷淬砺重发硎。

至音讵能秘,锡鸾答和铃。

直须上追虞书媲周雅,岂肯下比秦誓方鲁駉。

于以作《春秋》之羽翼,为《礼》、《乐》之藩屏。

嗟哉载道器,孰谓在世犹刍灵。

上帝阅世悯斯文,宁复下取敕六丁。

水为江汉星作斗,镌之金石垂千龄。

恭惟天佑宋,奕叶际明良。

积德由文武,生贤迈汉唐。

粤稽资殿老,降自皛山阳。

崧极申函粹,东维传启祥。

堂堂三代直,赫赫万夫望。

清庙圭璋璧,明堂枫柞樟。

诏成来凤翥,云滃际龙骧。

谁误玄黄篚,争驰赤白囊。

搀抢星有耀,晻{左日右台}日无光。

白昼鸣枭獍,长衢纵虎狼。

公卿失匕箸,帷幄自金汤。

昔在齐刘豫,前睎石敬瑭。

久为虏臣妾,深入汉封疆。

谁似机筹妙,曾无矢镞伤。

边城长男女,农亩遂耕桑。

惠泽孚禽兽,威棱憺犬羊。

报动隆爵秩,纪绩满旗常。

事业侔伊吕,功名陋霍张。

岩岩千仞壁,纳纳百川语泻天潢。

寿域周三蜀,春祺遍一方。

篷峦擎屃赑,壶玉扣鸳鸯。

御府颁殊玩,褒轮下十行。

绣鞍翻昱爚,茸纛立荧煌。

万古功名样,千年节义香。

九重新政理,二枋孰维纲。

当宁畴耆硕,非公莫便章。

白麻颺殿陛,金衮赴文昌。

会整乾坤了,长令海县康。

作经七六艺,致主四三王。

自雇蓬蒿质,敢希桃李场。

熊祥入梦,駉颂寿如冈。

画地数勋烈,指心成激昂。

莫驰千里足,亲对九霞觞。

天汉江山美,中书日月长。

原言崇令德,永作世津梁。

东邻南极老人星,音吐洪亮眼晶荧。

诸郎个个佳宁馨,长者早占千佛经。

仲季锐如刃发硎,三珠粲烂照户庭。

老人散策傲郊坰,健笔哦诗惊六丁,仰天高唱雨霖铃。

餐和毓粹养灵扃,炼和无知如鹤形。

文堂纵谈耳惊霆,硬语盍作盘盂铭。

笑渠教谄儿懒听,只今人物混渭泾。

贤者聚类醒萍,报复未已况调停。

我狂畏暑卧风棂,日夕西望忧朝廷。

何时乾坤得清宁,未信日月长昏冥。

不必餔糟学独醒,不烦餐菊制颓龄。

支驾皇舆待騋駉,问讯谁来坐东厅。

老成自有典刑,尚父须符渭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