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译文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

1.江汉:长江与汉水。

2.浮浮:水流盛长貌。

3.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滔滔:顺流而下貌。

4.匪:同“非”。

5.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

6.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7.舒:徐,缓行。
8.铺:止,驻扎。

9.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10.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11.庶:庶几。
12.载:则。

13.浒(hǔ):水边。

14.式:发语词。辟:开辟。

15.彻:治。

16.疚(jiù):病,害。棘:“急”的假借。

17.极:准则。

18.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19.旬:“巡”的假借。

20.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

21.予小子:宣王自称。

22.似:“嗣”的假借。

23.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

24.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

25.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26.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27.文人:有文德的人。

28.周:岐周,周人发祥地。

29.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30.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31.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32.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33.明明:勉勉。

34.令闻:美好的声誉。

35.矢:“施”的假借。

赏析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背景

《大雅·江汉》一诗,《毛诗序》以为尹吉甫所作。今人以其无据多不相信。有人认为是召伯虎所作。其第一章诗人自称“我”,为第一人称手法写成;而第三章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说到周王之命,又自称“召虎”。第四、五、六章也有“王命召虎”、“虎拜稽首”等语。一般如果自称为“我”,而同周天子联系起来则称“召虎”、“虎”,则可以推定作者为召伯虎。此诗同传世的周代青铜器召伯虎簋上的铭文一样,都是记叙召伯虎平淮夷归来周王赏赐之事。

  据《后汉书·东夷传》,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以颂其祖召康公之德与天子之英明。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云枝紫微内。

分组承明阿。

飞艎遡极浦。

旌节去关河。

眇眇苍山色。

沉沉寒水波。

铙音巴渝曲。

箫鼓盛唐歌。

夫君迈惟德。

江汉仰清和。

苞枿矣i,惟恨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

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澒洞鸿濛,天兴无极。

寻纳江汉,节宣南北。

顺助其功,善下惟德。

我祀孔时,以介景福。

江汉滔滔,有楫有杭。

谁以济此,中流且风。

嗟尔君子,时处时默。

微云反覆,无伤尔足。

茶为西南病,岷俗记二李。

(杞与稷也。

)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

(谓思道与侄正孺、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也。

)君家尤出力,流落初坐此。

谓当收桑榆,华发看剑履。

胡为犯风雪,岁晚行未已。

念归诚得计,顾自为谋耳。

吾闻江汉间,疮痏有未起。

莫轻龚遂老,君王付尺箠。

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犹堪作水衡,供张园林美。

莫莫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

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

剪水开头碧玉条。

能令江汉客魂销。

只应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

凭将此意问妖娆。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

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

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

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

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

孤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

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素丝久即黑,黑鬓久即丝。

丝黑有涴法,鬓丝无染期。

日月有底忙,昼夜驰向西。

江汉与之友,却向东方驰。

江汉西流日东落,鬓丝漆黑还如昨。

夜长何不秉烛游,自是人生不行乐。

伍子山头宋旧宫,龙楼改观倍蜚声。

天连高柱星辰北,地控穷荒岛东。

凤引短箫悲落日,鹤归华表语秋风。

玉龙一曲千宫晓,江汉朝宗万国同。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苞枿ba矣,惟恨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

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千金一璧倾秦都,此璞未剖众所疑。

朱丝度曲有山水,袖手不鼓无人知。

黄香裋褐走江汉,失脚未上青云衢。

此客胸中有佳处,笑人论士相目皮。

敂关谒我即辞去,赤霄孔翠不可呼。

江城邂逅共杯酒,麈尾我生綌絺。

步行触热两足茧,别后略无双鲤鱼。

楚山摇落岁又晚,花信首回南北枝。

青灯抽穗由出金粟,喜见间关行李归。

粲然为我启贝齿,我不见如调饥。

挥毫妙入斲轮手,倒囊尽出骊龙珠。

朱朱白白颜色好,春风烂漫催花时。

肯留花底共醉倒,为君春酒满眼酤。

褦襶推之地去,忍使故人天一涯。

摩挲老眼望寥廊,愿见秋鹗凌风飞。

乱念瞩长原。

例见望遥{火向}。

逶迤似江汉。

泛滥若沧溟。

金波扬素沫。

银浪翻绿萍。

远思如可取。

近至了无形。

热缘热惚逼。

渴爱渴心生。

曲水流觞修禊事,祓除洗净春愁。

举尊再拜寿君侯。

只今虚鼎足,好去作班头。

自古相门还出相,春旗小驻南州。

云孙将绍祖风流。

他时如见忆,江汉一渔舟。

沃野三千里,春风十六城。

顾忧宁易释,遣送定非轻。

忆昔光华赋,随轩老稚迎。

根株探吏蠹,疴癢察人情。

汉纳宁疏漏,周原数按行。

堰渠丰{禾罢}稏,犴户绝笞榜。

六诏寂无警,三农容杂耕。

与民为父母,敛惠到孤惸。

江汉今犹昔,人才世载英。

颓流无砥柱,公道莽榛荆。

能使薰莸别,端由藻鉴明。

纲条虽整肃,襟度乃恢宏。

行路无思犯,濡丝已载赓。

前旒应渴见,方底趣终更。

岂有坳堂水,能容碧海鲸。

伫翔幽谷羽,入啭上林莺。

闻道宗风媺,推高月旦评。

荣非同象笏,爱亦异金籯。

博士尤姱节,端公更直声。

流芳镌琬琰,仍世盛簪缨。

早并胶庠彦,同为馆下生。

诗书勤澡濯,声誊响鉴鍧。

棘路仙班近,麻坛守绂荣。

徒劳将使指,未足殿修名。

王事犹多难,朝阳待一鸣。

吾君元盛德,庙算岂佳兵。

鹬蚌牢相守,貔貅滞远征。

秋砧霜户,晓角连营业员。

纵幸齐疆复,难轻海上盟,所忧新鬼大,何日泰阶平。

世论难撑拄,天时会扩清。

狼心宁易厌,鲂尾恐加赪。

椎剥无余算,丝何忍取赢。

急须元气护,可使内忧并。

否极当逢泰,屯余合遇亨。

丝论九天下,羽翼一朝成。

已卜皇图永,宁忧敌势勍。

公归瞻负扆,朝罢谒阿衡。

勿吝谋猷告,频将氏里倾。

致身须豹尾,平武即鹏程。

有客青衫陋,逢人白眼瞠。

愧无长袖舞,愁对短灯檠。

天悯龙钟极,身遭鉴赏精。

监车华锦绣。

土鼓发韺{音巠}。

披豁叨深眷,睽违耿素诚。

谁云鸳序远,忍欠鲤鱼烹。

愿效鹰鸇击,生憎虎豹狞。

送公腾召驾,撩我动心旌。

湔祓惭褒衮,凄凉乏报琼。

松筠青不落,看取岁峥嵘。

四世凡五公,贵盛古自昔。

於我如浮云,光前在仁宅。

仰观我(上契去大加糸)斋,江汉濯之白。

下视世所羡,腰黄眼前赤。

度越此流辈,人何啻千百。

希舜尘野居,介然有如石。

尝为耳目人,天子屡前席。

义难若是恝,命岂可终逆。

非如一小官,去就惟我适。

况当有道时,丘自不与易。

世方厄三空,实当有长策。

心肝奉至尊,忧劳敢云斁。

行矣金玉声,智勇全赵璧。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

江汉拨乱,凫鹥持盈。

四诗之道,始于和平。

五际之变,通于晦明。

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

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苞枿ba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青女飞来汗漫游。

素娥相赏玉为舟。

三千年也蟠桃熟,万岁山高锦树秋。

开寿域,望神州。

日华云影思悠悠。

愿将江汉清风颂,镌向崧崖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