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今日西京掾,多除内省郎。jīn rì xī jīng yuàn,duō chú nèi [shĕng,xĭng] láng。

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tōng jiā wéi shĕn shì,yè dì sì féng táng。

诗律群公问,儒门旧史长。shī lǜ qún gōng wèn,rú mén jiù shĭ cháng。

清秋便寓直,列宿顿辉光。qīng qiū biàn yù zhí,liè sù dùn huī guāng。

未暇申宴慰,含情空激扬。wèi xiá shēn yàn wèi,hán qíng kōng jī yáng。

司存何所比,膳部默凄伤。sī cún hé suŏ bĭ,shàn bù mò qī shāng。

贫贱人事略,经过霖潦妨。pín jiàn rén shì lüè,jīng guò lín [liăo,liáo,lăo] fáng。

礼同诸父长,恩岂布衣忘。lĭ tóng zhū fù cháng,ēn qĭ bù yī wàng。

天路牵骐骥,云台引栋梁。tiān lù qiān qí jì,yún tái yĭn dòng liáng。

徒怀贡公喜,飒飒鬓毛苍。tú huái gòng gōng xĭ,sà sà bìn máo cāng。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此是天宝十三载作。盖是年九月,淫雨不止,诗云清秋霖潦,正其时也。题首承字,乃谦己尊人之词,后承闻故相房公诗题,亦然。《唐书》:膳部,属礼部,郎中、员外各一人。《太平广记》:《纪闻》:唐沈东美为员外郎,太子詹事佳期之子。【朱注】《唐书》:佺期以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与公祖审言同事武后,故诗中有利日史”、“通家”等语,而比东美为诸父。又律体盛于佺期,故云“诗律群公问”也。旧说沈丈俱作沈既济之胄,大谬。既济,德宗时人,《唐书》可考。  今日西京掾①,多除南省郎②。(原注:府掾四人,同日拜郎。)通家惟沈氏③,谒帝似冯唐④。诗律群公问⑤,儒门旧史长⑥。清秋便寓直⑦,列宿顿辉光⑧。  (首叙沈除员外。掾多除郎,四人同拜也。沈为世交,故云通家。晚得郎官,故比冯唐。诗律二句,称其家学。清秋二句,新授员外也。)  ①黄希曰:掾,谓京兆府掾,如司录、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之类。《唐志》并正七品。府掾拜郎。盖自七品而升六品也。又曰:西京掾,明掾起于汉西京也。两汉有决曹掾、赋曹掾,又张汤以儿宽为奏谳掾。②【钱笺】《国史补》: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杜氏《通典》:时谓尚书省为南省,门下中书为北省。③通家,见本卷。④曹植诗:“谒帝承明庐。”《汉书》:冯唐年九十余为郎。⑤《后汉·钟皓传》:以诗律教授同郡陈寔。本谓诗与律法,此诗则指诗之律体。希曰:《宋之问传》:魂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又,沈约亦修宋史。⑥颜延之诗:“国尚师位,家崇儒门。”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⑦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潘岳《秋兴赋序》:“余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寓,寄也。⑧《后汉书》: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史记·正义》:郎位十五星,在太微中,帝座东北。杜佑曰:近代皆以郎官上应列宿,为尚书郎故事。按:天文有武贲、郎位等星,皆在太微帝座后,为翊卫之象,应劭、杨秉所言三署郎是也。世人谓之尚书郎,则误矣。其失盖自梁陶藻《职官要录》,以汉三署郎故事,通为尚书郎,循名失实,疑误后代。曹植诗:“列宿正参差。焦竑曰:星宿之宿,《韵略》音秀,误也。宿是日月五星之次舍,以止宿为义。《阴符经》:“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又古语:“知星宿,衣不覆。”亦作入声读。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辉光。”  未暇申安慰①,含情空激扬②。司存何所比,膳部默凄伤。(原注:甫大父昔任此官。)贫贱人事略③,经过霖潦妨④。礼同诸父长⑤,恩岂布衣忘⑥。  (次言阻雨失贺。安慰,谓往贺之词。司存二句,承前南省,自念其祖也。霖潦,为淫雨所阻。礼同二句,应前通家,自述交情也。)  ①《续汉书》:赵岐为太仆,持节安慰天下。《古诗焦仲卿妻》:“时时为安慰。”②王粲诗:“含情欲待谁。”激扬,喜跃之意。江淹《恨赋》:“神气激扬。”③蔡中郎碑:“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式是百司。”事字叶读时。陶潜诗:“野外罕人事。”④萧贲诗:“经过狭斜里。”曹摅诗:“霖潦淹庭除。”⑤《诗》:“以速诸父。”⑥《汉书·卢绾传》:“待客如布衣交。”诸父,谓沈。布衣,自谓。  天路牵骐骥①,云台引栋梁②。徒怀贡公喜③,飒飒鬓毛苍④。  (未乃颂沈而自慨。天路云台,沈仕于朝。骐骥栋梁,言能致远而任重。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枚乘传》:“天路隔无期。”曹植表:“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②《淮南子》:“云台之高高。”注:“台高际于云,故曰云台。”《南史》:袁粲见王俭曰:“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器矣。”③贡公喜,见首卷。④柳恽诗:“飒飒似霜叶。”谢朓诗:“宁伤蓬鬓飒。”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黄钟为角]赤精之君,位于朱明。

茂有万物,假然长赢。

我洁我盛,我蠲我诚。

神其下来,云车是承。

八裔皆水,此一会同。

沄沄天墟,洞荡洪濛。

至哉维坎,不有斯功。

所秩伊何,黄流山中。

鹤冷风亭,鸿迷烟渚,晓来雪意填空。

酿成嘉瑞,端为兆年丰。

况有神娲妙手,调和得、云彩皆同。

楼台上,铺琼缀玉。

随步广寒宫。

天公。

开地轴,八C133混一,莫辨提封。

又须教、归禽狡兽沈踪。

坐见花敷万木,谁知道、春已输工。

三杯酒,西湖父老,相与话时雍。

疏梅风韵。

不许游蜂飞蝶近。

要识芳容。

除向瑶台月下逢。

尊前一见。

换尽平生桃李眼。

却笑襄王。

楚梦无踪空断肠。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一本云潇湘景物疏。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本作雨?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术,一作业。

?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义山禾水在处在,明月清风无地无。

光禄子孙宁底巧,不应造物独私渠。

君不见谢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笔如掾,何用殷懃问杨子。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

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

向来御史驄。

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明珠翠羽。

小绾同心缕。

好去吴松江上路。

寄与双鱼尺素。

兰桡飞取归来。

愁眉待得伊开。

相见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怀。

晓日浓阴,冷云遮断山无数。

雁飞筝柱。

都向愁边去。

帘影沈沈,一缕芳香度。

深庭户。

且寻欢聚。

雪意还成雨。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宝册既奉,祗诵迺言。

仁深庆衍,益承益尊。

和声协气,弃溢乾坤。

闰受伊嘏,圣子神孙。

一时诗有思,何待苦吟成。

老易惟难健,贫多但少清。

藏书终不卖,耽酒别无营。

十六年林下,休官万事轻

蓂褪尧阶八叶,桃翻禹浪三层。

欢传崧岳挺生申。

儿女团栾争庆。

名注长生仙籍,未须仰祝龟龄。

芳联子舍早蜚声。

富贵荣华鼎盛。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去腊陈三劄,兹秋奉九筵。

群英俱有赋,孤迹敢无篇。

宗祀新隆礼,宸衷上格天。

虚明融寂寞,大化合敷宣。

近骇边烽急,前惊内寇连。

鬼神虽然佑,刑政谨将然。

咸谓公私杂,希聆宰相贤。

积深千万弊,任止二三年苟且姑循旧,嗟咨亦屡传。

旱蝗难熟视,殍殣惨相联。

寒后裘方索,薪间火已然。

冕旒几咫尺,轩陛隔天渊。

善颂无谀语,愚衷有至虔。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

南极储祥,少微呈瑞,八旬应现人寰。

水云疏散,金鼎炼神丹。

玩尽长春洞府,逍遥占、物外高闲。

无衰老,龟旋鹤绕,相对且怡颜。

殷勤重祷祝,温炉澹炷,劫外旃檀。

念亘初容貌,不许凋残。

通古今如旦暮,蟠桃见、几度华繁。

常常在,金壶碧酒,高会到仙班。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

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

孤迥迥,圆陀陀,眼力尽处高峩峩。

月落潭空夜色重,云收山瘦秋容多。

八封位正,五行气和,身先在里见来麽。

南阳父子兮却似知有,西竺佛祖兮无如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