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乐毅报燕王书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

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

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

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

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

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

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

’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

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

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

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

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

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

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

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

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译文

  昌国君乐毅,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都划归燕国。还有三座城邑未攻下,燕昭王就去世了。燕惠王继位,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齐国大将田单用计骗了骑劫,打败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

  燕王后悔了,又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燕国战败之机来攻燕,便派人去责备乐毅,又向乐毅表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将军,将军为燕攻破了齐国,为先王报了仇,天下人莫不震动。寡人怎敢一刻忘记将军的功勋啊!不幸先王抛弃群臣而去,寡人刚刚继位,左右蒙骗了寡人。不过,寡人派骑劫代替将军,只是因为将军长久在野外作战,所以调将军回国,休养休养,共商国是。将军却误信流言,和寡人有了隔阂,抛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为将军自己打算,固然可以;但是又怎样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恩情呢?”

  望诸君乐毅便派人进献书信,回答惠王说:

  “臣不才,不能奉承先王的遗命,顺从大王左右的心意,恐怕回来受到刀斧之刑,以致损害先王知人之明,又使您亏于君臣之义,只得投奔赵国,承担了不贤的罪名,也不愿表白。现在大王派人来数说臣的罪过,恐怕大王左右不能体会先王重用臣的理由,也不明白臣所以事奉先王的心意,才敢写信答复大王。

  “臣听说,贤圣的君主,不把爵禄私赏给自己的亲人,只有立功多的才授予;不把官职随便授予自己宠幸的人,只有才能相当的才任命。所以,考察才能而授官,是成就功业的君主;根据德行而结交,是树立名声的贤士。臣以所学的知识来观察,觉得先王处理国事,高于世俗的理想,因此借用魏王的使节,得以到燕国亲身考察。先王对臣过看重,从宾客中选拔出来,安置在群臣之上,不与王室的长辈商量,便任命臣为亚卿。臣自以为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免于罪过,也就毫不辞让,接受了任命。

  先王命令臣,说:‘我跟齐国积累了深仇大恨,那怕国小力微,也想报齐国之仇。’臣回答说:‘齐国本来有霸主的传统,打过多次胜仗,熟悉军事,长于攻战。大王如果要伐齐,必须发动天下的兵力来对付它。要发动天下的兵力,最好是先同赵国结盟。还有淮北,本是宋国的土地,被齐国独吞了,楚魏两国都想得一份。赵如果赞同,约同楚魏尽力帮助,以四国的力量进攻,就可大破齐国了。’先王说:‘好!’臣便接受命令,准备符节,南下出使赵国。很快回国复命,发兵攻齐。顺应上天之道,倚仗先王的声威,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都随着先王进兵济上而为燕国所有了,济水上的燕军,奉令出击,大获胜利。士卒轻装,武器锐利,长驱直入,攻占齐都。齐王逃奔至莒,幸免一死。所有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归燕国所有。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上,燕国的宝鼎又运回历室殿,齐国的宝器都摆设在燕国的宁台。原来树立在蓟丘的燕国旗帜,插到齐国汶水两岸的竹田。自从五霸以来,没有谁的功勋能赶上先王。先王很惬意,认为臣没有贻误他的命令,所以裂土封,使臣得比于小国诸侯。臣不才,自信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可以侥幸免于罪过,因此毫不推辞而接受了封爵。

  臣听说,贤明的君主,建立了功业就不让它废弃,所以才能记载于史册;有预见的贤士,成名之后决不让它败坏,所以为后世称赞。像先王这样报仇雪恨,征服了万辆兵车的强国,没收它八百年的积蓄,直到逝世那天,还留下叮嘱嗣君的遗训,使执政任事的官员能遵循法令,安抚亲疏上下,推及百姓奴隶,这都是能够教育后世的啊。

  “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还不改变他的怨愤。所以,脱身免祸,保伐齐的大功,用以表明先王的业绩,这是臣的上策。遭受诋毁和侮辱的错误处置,毁害先王的美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面临着不测之罪,却又助赵攻燕,妄图私利,我决不干这不义之事。

  “臣听说,古代的君子,和朋友断绝交往,也决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表白。臣虽然不才,也曾多次受过君子的教诲,只是恐怕大王轻信左右的谗言,因此冒昧回信说明,希望您多加考虑。”

注释

①五国之兵:赵、楚、韩、燕、魏五国联军。

②三城:指齐国的聊城、莒、即墨三城,都在今山东省。

③用齐人反间:齐将田单放出谣言,说乐毅想反叛燕国,自己做齐王。燕惠王信以为真。

④骑劫:燕国将领。

⑤望诸君:赵国给乐毅的封号。

⑥田单:战国时齐国大将,屡立战功,封安平君,被齐襄王任为国相。诈骑劫: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骑劫被蒙蔽;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扎苇草灌油,夜间点燃牛尾,猛冲燕军营帐,并以数千勇士随后冲杀,大败燕军,杀死骑劫。

⑦让:责备。

⑧先王:燕惠王之父燕昭王。

⑨左右误寡人:指燕惠王左右亲近的人造谣。

⑩过听:误信流言。隙:隔阂。捐:抛弃。

①不佞:没有才智。谦词。

②奉承:秉承,领受。左右: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表不敢直接称对方,只称呼对方的左右执事者。抵:遭受。斧质:刀斧与砧板,杀人的刑具。

③足下:对对方的尊称。古时用于尊者,后代只用于同辈。

④不肖:不贤。自谦之词。为辞说:用言词辩解。

⑤侍御者:侍侯国君的人,实指惠王。畜幸:畜养宠信。

⑥假节:凭借符节。节,外交使臣所持之凭证。

⑦擢:提拔。之:我。乎:同“于”,从。

⑧亚卿:官名,地位仅次于上卿。

①霸国:齐桓公曾称霸诸侯,故称齐国为霸国。余教:留下的功绩。骤胜:多次战胜。遗事:往事。

②闲:同“娴”,娴熟,熟练。甲兵:铠甲兵器,借指军事。

③径:直接。

④淮北:淮河以北地区,是齐国属地。宋地:今江苏铜山、河南商丘、山东曲阜之间的地区,为齐所吞并。

⑤河北:黄河以北。济上:济水旁边。

⑥莒:今山东莒县。

⑦大吕: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

⑧故鼎:指齐国掠夺的燕鼎,复归燕国。历室:燕国宫殿名。

⑨宁台:燕国宫殿名。

⑩蓟丘:燕国都城,今北京市西南。汶篁:齐国汶水边的竹田。

⑪不顿命:不辜负使命。

①春秋:指一般史书。古代编年史都叫春秋。

②蚤:通“早”。

③八百岁:从姜太公建国到这次战争约八百年。

④庶孽:妾生的儿子。

⑤施:延续普及。萌隶:指百姓。

①善作者:善于开创事业的人。善成:善于守业。

②乎:同“于”,被。

③远迹:在远处留下足迹,指长途伐楚。郢: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

④鸱夷:皮革制的口袋。

⑤先论:预见。
⑥量:气量。

⑦离:通“罹”,遭受。

⑧堕:败坏。

赏析

燕王哙时,齐湣王因燕乱起兵攻燕,掳掠燕国宝器运回齐国。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燕昭王。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的军队攻破齐国。后来燕国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乐毅被迫出逃,齐人大破燕军。燕惠王因而写信给乐毅,乐毅写这封信来回答。

  乐毅针对燕惠王来信中说的“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从两方面予以回答:第一,写他为了报先王知遇之恩,作了详尽规划,再率军队彻底报了积怨。第二,考虑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以“负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免得“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从而保留先王知人之明。这第二点,正是回答惠王责备他的“弃燕归赵”。最后再说明“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他在回答第二点时只用典而不点破,正是“不出恶声”;他不避“遁逃奔赵”,正是“不洁其名”。这封信,回答燕惠王的责问,措辞极为婉转得体;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作者的善于谋划,善于用兵,以及善于全身保名。靠君臣知遇来建功立业,是古代不少有才能的人的愿望,所以这封信成为历代所传诵的名篇。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既临下土,复归于天。

神之报贶,受福无边。

风雨时若,自天降康。

稼樯滋殖,自神发祥。

彀我妇子,岂年穰穰。

报本严祀,齐明允藏。

当此朱炎火日,恨无玉骨冰肌。

问来思欲动凉B659。

宝D64E荷君相遗。

如铁又添颜甲,报琼难续声诗。

愿言长在奉扬时。

似恁团F45F到底。

维皇斋精,鬷假于庙。

观盥之初,惟以洁告。

衎承祖宗,恤祀昭孝。

诚心有孚,介福斯报。

以身吒孤,实惟死友。

抚妪长之,若父若母。

潜授于韩,克兴厥后。

崇斋以献,德侈报厚。

翊佐先朝,章明台教。

淑顺谦勤,徽音在劭。

树风不止,劬劳匪报。

黍稷令芳,嘏兹乃告。

一拽石,二般土,发机须是千钧弩。

象骨老师曾辊毬,争似禾山解打鼓。

报君知,莫莽卤,甜者甜兮苦者苦。

生民之朔,衣皮而群。

惟圣有作,被冒以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

欲报之德,金石谐均。

猗欤先农,笔兹黍稷。

既殖既播,有此粒食。

秬经洁清,比罇疏幂。

竭我瑶斝,莫报嘉绩。

毅斋大老除机关报绶,名节尤偏无所尊。

曾是胪传第一唱,却留衣付外诸孙。

挹挼柳汗初承渥,称泛霞觞共拜恩。

尚记吾家多夙契,何当握手得重论。

礼有祈报,国惟典常。

笾豆丰洁,降升齐庄。

备物致志,式计累觞。

昭格来享,自天降康。

长乐晚彩戏莱衣。

奄忽梦报仙期。

帝乡渺渺乘鸾去,啼红嫔御不胜悲。

苍梧烟水杳难追。

肠断处、过江时。

银涛千万叠,不知何处是瑶池。

报慈一隔,描邈不得。

大用现前,不存轨则。

雪花飞堕。

有人报、江南意。

博山炉畔,砚屏风里,铜盘寒水。

赋得幽香,疏淡数枝相倚。

绛肤黄蕊。

另一种、高标致。

笛中芳信,岭头春色,不传紫红。

寂寞闲亭,月下夜阑影碎。

发祥仙源,汉泽万世。

曷其报之,样乡三几。

相维列卿,洁粢是馈。

匪物之尚,诚之为至。

[太簇为徽]三时不害,四方顺成。

酬功报始,以我齐明。

引颂土鼓,乐此嘉平。

降祥幅员,惠于函生。

相予阴威,厥功浩浩。

一岁之功,何以为报。

府有珪币,我其敢私。

肃肃孔怀,于以将之。

曼殊问疾老毗耶,不二门开看作家。

珉表粹中谁赏鉴,忘前失后莫咨嗟。

区区抱璞兮楚庭膑士,璨璨报珠兮隋城断蛇。

休点破,绝疵瑕,俗气浑无却较些。

物之熙熙,胡为其然。

蒙神之休,迺敢报旃。

有邸斯珪,有量斯币。

于以奠之,格此精意。

西颢肃清,群生茂遂。

有严报典,孔明祀事。

珪币告虔,神灵燕喜。

麦我丰年,以锡民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