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译文

黄河之水从西而来,它决开昆仑,咆哮万里,冲击着龙门。

尧帝曾经为这滔天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也为治理这泛滥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别家出走。

在治水的日子里,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勤劳为公。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虽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古时有一个狂夫,他披头散发大清早便冲出门去,要徒步渡河。

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里跳。

猛虎虽可缚,大河却不可渡,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尸首随波逐流,漂至大海。

被那白齿如山的长鲸所吞食。

其妻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来了。

注释

⑴昆仑:昆仑山。

⑵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⑶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讳,改“治”为“理”。

⑷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⑸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不至于有滔天之祸,仍有风沙之害。

⑹凭:徒步渡过河流。

赏析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

  于是,“大禹”出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本可以激发诗人的许多奇思。但此节重在描述黄河,故诗中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带过,以表现桀骜狂暴的洪水在这位英雄脚下的驯服。 然而,在“杀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诗人添了几声大禹之子“儿啼”,“儿啼不归家”,寥寥五个字就使一位为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风貌,由此跃然纸上。黄河的荒古之害从此驱除,但它的浪波在汹涌归道之际,却在两岸留下了“茫然风沙”! 以上一节从荒古的河害,写到滔天洪水的平治。 不仅展现了黄河那西“决昆仑”、东“触龙门”的雄奇之境,更让读者从它 “波滔天”的历史危害中,领略了它所独具的狂暴肆虐之性。为下文作足了铺垫。 而今,那白发之叟,竟想“凭河”(涉水渡河)而渡,难道就不怕被它吞没?

  诗之后一节,正以极大的困惑,向悲剧主人公发出了呼喊:“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这呼喊仿佛是“狂夫”之妻的陡然惊呼!因为诗人紧接狂夫“临流”之后,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于是,全诗的情景发生了惊人的突变:在轰然震荡的浪涛声中,诗人自身隐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恸而歌的蓬发妇人:“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水边)。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诗中以夸张的笔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终于作了巨若“ 雪山”的鲸齿冤魂。这景象是恐怖的。何况又从“援箜篌而歌” 的狂夫之妻的恸哭声中写来,更觉有一种天旋地转、恻怛号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声声震颤在读者耳边,实在令人不忍卒听。结尾诗人陡变双行体为单行,似乎被悲愤笼罩,无以复言,便掷笔而叹:“箜篌所悲竟不还!”全诗就这样结束了。黄河的裂岸涛浪却还在汹涌,“ 狂夫”之妻的恻怛号泣还压过浪波,在长天下回荡!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 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背景

此诗具体作年难以考证。大多数人认为此诗作于安禄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费侦探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后,当永王使韦子春带着五百两黄金来三请李白下山的时候。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竹马同游,平生志、相期霄壑。

今老矣,儒冠宁误,戎装徒著。

卷起鲸鲵江海事,放教禽鸟山林乐。

问尚堪、舞剑渡河无,公应莫。

粟可饭,衣从恶。

秫可酒,茶胜薄。

但此身长健,老天不错。

竹院昼闲参内景,蒲团夜坐披圆觉。

愿此生、无愧北山猿,西湖鹤。

匈奴听镝忘劬劳,外家未必忘飞髇。

如何异类待同匹,丹凤下与枭为巢。

君不见大唐公主亲嫁辱,终唐老鹘来相纱。

渡河白来话涕泣,后人犹以昏为交。

人心大义,不作不奋。

楚汉之间,较者尺寸。

翼翼京邑,九圣所都。

时方多艰,天下之枢。

势进则张,狙诈作使。

聚而遗毒,不人则己。

一退则衄,彼莫我宗。

于敌弗施,各逞其锋。

天方授吾,狼贪如罕。

使乘其弊,只轮不返。

机失于昨,何救匪今。

方愤之人,未弱之心。

京国有君,河外有统。

如彼见关,孰不鼓勇。

荦荦忠简,蓍数龟陈。

瞭其胸中,七十之身。

黄汪何知,爱以姑息。

捐之中原,俾自为敌。

谓不可敌,公方渡河。

连壁百万,万腾士歌。

公心何爱,愤至于死。

纽不在上,虽缔易弛。

荥阳勿守,汉业岂高。

屠狗贩侩,何吠不嘈。

公之皇皇,意固有谓。

究观后来,公则知至。

人谓公迹,如祖豫州。

河南晋土,未终其谋。

人谓公身,如葛丞相。

祁山屡出,竟沮凋丧。

惟我谓公,特知所先。

用公之言,必也万全。

三光其分,五岳其裂。

天乎奈何,谁实为孽。

精卫往矣,所填者波。

叫于九阍,公心不磨。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

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

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

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

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

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

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

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

云师族聚曷遽散,电母儿号奚不乳。

黑猪渡河去远迹,苍龙衔珠噤弗语。

朱鸟崛强王偃徐,乌龟缩颈老沮渠。

夫君笺天帝冯怒,旱魃磔死不问余。

天街清润联璧珠,不为乾封为太初。

一雨三日谁力欤,更唱迭和忘欷嘘。

归之太守不肯有,欸乃聊代志喜书。

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必欲渡意如何。

波涛汹涌何足畏,中原未复一身多。

争知平地有风波,人心之险险于河。

碧寒眼脑,黧黑面皮。

佛魔销铄处,自己住持时。

针或联线,机不挂丝。

风月渡河无夜色,水天连霁有秋姿。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

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

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

此时送远人,怅望春水上。

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

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

郎把紫泥书,东征觐庭闱。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

五两得便风,几日到扬州。

莫贪扬州好,客行剩淹留。

郎到官渡头,春阑已应久。

殷勤道远别,为谢大堤柳。

攀条倘相忆,五里一回首。

明年柳枝黄,问郎还家否。

上山晨采樵,下山逢猛虎。

深林丛薄不可度,熊貔巉岩兮向我怒。

虎欲食我低头据地而长号,使我心悲泪如雨。

舍中无人,言父与妻。

爨下又无食,使我孤儿啼。

拔剑前致词:“尔胡不仁至此为!

凌牙锯齿,食人之肝。

拒骨而撑尸,膏血布川谷。

乌衔其肉,倒挂东南枝。

”恻恻草野中,行哭声正悲。

娇女行采桑,道逢野虎抟食之。

沧浪之天更不慈,猛虎瞑目若摇思。

便复舍我置道傍,我欲东归河无梁。

绵绵邈邈,思我故乡。

嗟尔行路人,猛虎当关慎莫行,思我父母多苦辛。

吁嗟猛虎白额狸斑而黑文,何不渡河而去从彼豺狼群?

城中咆哮竟夕闻,吾将诉汝泰山君。

《猛虎行》且莫歌,泰山之君奈若何!

公乎渡河不可航,年既老,智则童。

临流径渡何伥伥,夫岂有急须自亡。

前无掣,后无挤,且无迹捕至尔门,未至东市之诛磔死如牛羊。

河流在前白日光,谁以锦覆河流黄。

公不见河源夭矫落崑崙,悬天注地千里强。

飞奔突入中原疆,一击无有完堤防。

跳蹴后土舂穹苍,公懵视之行康庄。

掉臂而往无褰裳,不能驭风骑气奚为狂。

河之流汤汤,鲲鲸之恶未可量。

长戈为鳍锯为尾,刀崖斧窟镵牙张。

公其以身委饥肠,人生无难死足伤。

以饥寒死骨犹藏,棺槨送尔松柏冈。

何必为河之鬼冯夷乡,其下浊泥出无梁。

何不相蹙公自僵,奈何乎箜篌之音河水旁。

渡河风动旆,巡部雨沾车。

河源来自昆仓西,滔天沃日无津涯,櫂夫渔子不敢窥。

公欲径渡公诚痴,痴公溺死如何为。

竟委骨肉於蛟螭,徒使万古箜篌悲。

离碛雁冲雪,渡河人上冰。

双针竞引双丝缕。

家家尽道迎牛女。

不见渡河时。

空闻乌鹊飞。

西南低片月。

应恐云梳发。

寄语问星津。

谁为得巧人。

君不见猿啼苍梧烟,风捲潇湘水。

双蛾无处挽重瞳,粉篁点点凝春泪。

又不见鹤饮瑶池月,露泣龟台花。

百官极目望八骏,青鸟寥寥空暮霞。

呜呼,不自爱惜甘蹈死,亦不闻乎千金子。

公无渡河要渡河,公要渡河争奈何。

公无渡河,河不公惜。

黄河犹可,奈此河伯。

高楼直挽银河住,当时曾笑牵牛处。

今夕渡河津,牵牛应笑人。

桐梢垂露脚,梢上惊鸟掠。

灯焰不成青,绿窗纱半明。

玄沙不出岭,拄杖生根休用剪。

保寿不渡河,钵盂无柄不须安。

校尉始辞国。

楼船欲渡河。

輴轩临碛岸。

旌节映江沱。

观涛想帷盖。

争长忆干戈。

虽同燕市泣。

犹听赵津歌。

圆期压秋半,飞影破云端。

明极翻无夜,清馀遂作寒,桂繁团露湿,轮驶渡河乾。

且置穷边思,何殊故国看。

客游经岁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

秋分俱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