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那种想见西湖又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出来。
绝岸临西野,旷然尘事遥。
清川下逦迤,茅栋上岧峣.玩月爱佳夕,望山属清朝。
俯砌视归翼,开襟纳远飙。
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闲游忽无累,心迹随景超。
明世重才彦,雨露降丹霄。
群公正云集,独予忻寂寥。
华发萧萧老遂良。
?褚河南帖云,即日遂良须发尽白,盖谪长沙时也。
?一身萍挂海中央。
无钱种菜为家业,有病安心是药方。
才疏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
万里归来空泣血,七年供奉殿西廊。
?迩英阁,在延和殿西廊下。
?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梁公觉有神。
白傅闲游空诵句,?事见白乐天《吴郡诗石记》。
?拾遗穷老敢论亲。
?事见子美《赠狄明府诗》。
?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庾公尘。
为公过岭传新唱,催发寒梅一信春。
天下稼轩,文章有弟,看来未迟。
正三齐盗起,两河民散,势倾似土,国泛如杯。
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机会之来人共知。
何为者,望桂林西去,一骑星驰。
离筵不用多悲唤红袖佳人分藕丝。
种黄柑千户,梅花万里,等闲游戏,毕竟男儿。
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
公余且,画玉簪珠履,倩米元晖。
赠王三校尉稽首王公,微言少告。
残年霜鬓君今到。
攀缘恩爱几时休,闲身强健灰心好。
深理幽微,世情颠倒。
寂寥潇洒搜玄奥。
水云同步访丹阳,孤峰共饮蟠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