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chŭ sài sān xiāng jiē,jīng mén jiŭ pài tōng。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jiāng liú tiān dì wài,shān sè yŏu wú zhōng。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jùn yì fú qián pŭ,bō lán dòng yuăn kōng。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xiāng yáng hăo fēng rì,liú zuì yŭ shān wēng。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赏析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背景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径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真人临御,实瑞集丰融。

万国仰天聪。

嘉礼盛礼文章焕,齐洁致清衷。

笙镛六变三神格,喜备盛仪容。

乾穹上达昭灵飨,庆绪蔼丕隆。

阳郊报本,礼意弥勤礼。

太一下威神。

天临两观推三赦,庆祉被臣民。

徽名荐册缛仪陈。

盛节焕书筠。

涂歌邑诵扬徽懿,鼎命协惟新。

才临复日,便逢生旦,料想门阑多喜。

好将何物寿冰翁,但有个、新词为礼。

如今已办,一千馀阕,尽按宫商角徵。

一年一阕祝椿龄,自今日、从头数起。

义献之迹,临者米也。

遡观欣书,乃二体也。

随珠卞璧,萃此纸也。

以鉴得之,亦可纪也。

太上临关日,吾宗受道时。

七雄戈戟斗相持。

何处起慈悲。

直至西天行化。

大教普闻天下。

古今今古类皆同。

方显道家风。

钟箭自徘徊。

皇堂荐羽杯。

桥平疑水落。

石迥见山开。

林前暝色静。

花处近香来。

西嵫伤抚夕。

北阁滥游陪。

禊帖之亡,坏土其朽。

至于贞无,夫岂一手。

仿佛之传,烂如晨星。

尚胜定武,以石得名。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滉荡,绣毂下娉婷。

林榭回葱蒨,笙歌转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棘端虽非譬。

至妙安可量。

要知同罔象。

然始见毫芒。

论帖至晋,书法之祖。

遡晋而西,又举一试。

扑散质寓,意妍态鲁。

禁脔之藏,尚觌真古。

山外半规残日,云边一缕余霞。

满城飞雪散苕花。

万顷溪连罨画。

柳惲风流旧国,鹤龄潇洒人家。

肯嗟流落在天涯。

云水从今起价。

水一塘,fq一只。

fq头漾漾知风起,fq背萧萧闻雨滴。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

船缓进,水平流。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书法淳古,遡晋而上。

于上品中,则有皇象。

汉歌大风,思士之壮。

帝临此书,猎渭怀望。

於昭诒谋,倚重惟将。

岂象之临,亦意之尚。

千金高堰合。

百顷浚源开。

翻逢积翠浪。

更识昆明灰。

猿啸风还急。

鸡鸣潮即来。

时看青雀舫。

遥逐桂舟回。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

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

百二山河空壮。

底事中原尘涨。

丧乱几时休。

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

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

老去英雄不见。

惟与渔樵为伴。

回首得无忧。

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江湖性终在,平地难久居。

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河身萦疋素,洪口转千车。

愿言弃城市,长竿夜独渔。

懒思久废诗,拨不堪酒。

强颜水石间,滥迹宾主后。

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

莫随使车尘,岂畏严城斗。

雪后湖山玉作围,小舟乘兴弄清辉。

贪看月里鸾回舞,不觉风前退飞。

云母屏空春雰寂,水晶宫冷晚霏微。

仙家一笑乾坤老,谁驭瑶池八骏归。

东风催客呼前渡,宿鸟投林暮。

欲归人送得归人。

万叠青山罗列、是愁城。

谁家台榭当年筑,芳草垂杨绿。

云深雾暗不须悲。

只缘盈虚消息、少人知。

燕雀风轻二月天。

一枝何处是家园(按:此句是字上下缺一字)。

有花不惜是谁怜。

生嫌怕,不为老人妍。

眉黛拥连娟。

高情时载酒、雁湖边。

略无雕饰自天然。

新诗好,品第入朱弦。

迟于春日好于秋,野客相携上钓舟。

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

料得祇君能爱此,不争烟水似封侯。

西城北渚旧追随。

荒台今是非。

白苹无主绿浦迷。

停舟忆旧时。

双鸭戏,乱鸥飞。

人家烟雨西。

不成携手折芳菲。

兰柳惆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