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译文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地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注释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地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赏析

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建于南朝齐时。破山即虞山,在今江苏常熟县。

  这首诗,是常建诸诗中最受后人称道的。《洪驹父诗话》载:"丹阳殷墦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为警策。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殷璠是常建同时代人,欧阳修和洪刍都是宋代人,可以说此诗问世不久,就受到人们的赏识和推崇。

  从南齐建寺到常建赋诗之时,破山寺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可算是一处古迹了。诗的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这是如实的记事写景。天刚蒙蒙亮,诗人便登上破山,来到了兴福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阳光铺洒在寺内外郁郁葱葱的林木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这一切,诗人感到心清目爽,诗兴随之而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旁长满了翠竹的羊肠小径,蜿蜒曲折,一直伸向幽深处。参差错落的掸房,掩映在蓬勃茂盛的奇花异木之中。这一联写了竹林、小路、花木、禅房,描绘出一个美妙幽寂的环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放眼望去,初升的阳光,在草木山石间相互辉映,许多色彩斑斓的山鸟在花间枝头蹦跳着,鸣唱着,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令人羡慕。傍山丛林之中,有一水潭。水清见底。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波纹。俯身下望。倒映的山光天色中,又添进了诗人的身影。随着水波的颤动,诗人顿然生出一种了悟之感。此前积蓄萦绕在心头的无数尘俗杂想荡然无存,自己已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了。"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诗人觉得一切似乎都停止了,身边乃至整个世界是那样的清净,只偶尔还能听到仿佛是天外传来的一两声缓慢的钟磬声。此刻,诗人的心灵完全得到了净化。得到了安宁。

  通观全诗,我们看到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操、审美心理, 与禅宗有着紧密的联系。自南朝宋末,佛教禅学派的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由古印度天竺来我国传法以后,禅宗便在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渐渐渗透开来。禅宗重视现世的内心自我解脱。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中得到启示。从大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超悟。在诗歌中,常常是通过清净、恬淡,幽寒、旷远的景物,创造出一种寂寥,宁静,超尘脱俗的意境。常建这首诗。是一首题壁诗。所题为佛寺掸院,所咏是寺中景物,表现了一种幽静空寂的氛围,并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脱顿悟,达到内心世界的自我平衡。联系作者的生平来看,常建一生"沦于一尉",仕途很不得志。辞官归隐后,他对社会现实也并没有完全忘却。在他的写边塞题材的诗歌中,就常常流露出作者对世事的感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这些再来读常建的山水田园诗,就会发现,他寄情山水,正是企望能以此排解内心的苦闷,摆脱尘俗的干扰。应该说,《题破山寺后掸院》同样也是作者这种心境的反映。

诗人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庄肃莅事,周旋礼容。

祼鬯严洁,穆穆雍雍。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保墓贤人别有思,痛心考古播邪辞。

三皇五帝推翻后,稻桶[道统]灰飞大圣悲。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

圣实先识,躬以教民。

功被天下,为万世丈。

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列列挈挈,硗硗聱聱。

廓然无圣,平地吃交。

鼻孔生三窍,眉毛只一般。

奇哉王道士,头戴桦皮冠。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一头却过六七岭,两足几乎百十斤。

恰喜故人能下榻,檠窗樽酒细论文

白云无根,青山有棱。

自得一句,妙出三乘。

和气而春回百草,光明而焰续千灯。

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

律候新风,阳开初蛰。

至德可飨,行潦斯挹。

锡以无疆,蒸人乃粒。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肃肃清祀,烝烝孝思。

荐享昭备,虔恭在兹。

雍歌彻俎,祝嘏陈辞。

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

古今攸赖,是曰人天。

耕斯帝籍,播厥公田。

式崇明祀,神其福焉。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二月探供三月酒,今年未得去年钱。

金石弃庭,珩璜在列。

绘画乾坤,形容日月。

巍巍功德,赤赤谟烈。

垂亿万年,鸿徽昭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