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双双燕·满城社雨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

谁省、去年春静。

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

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

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译文

⑴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

⑵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⑶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盛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晚唐韦庄《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⑷芳径:芳,此处指花卉。战国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径,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芳径,花间小道。

⑸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⑹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⑺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⑻差(ci)池:参差不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唐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

⑼ 省(xing):明白,醒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⑽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⑾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⑿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⒀ 呢喃:一指燕鸣声。北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一指低声絮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此处应解为燕子悦耳的鸣声。

⒁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讯,讯息,消息。盛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⒂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⒃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盛唐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⒄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北宋王安石《次韵董伯懿松声》:“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注释

⑴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

⑵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⑶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盛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晚唐韦庄《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⑷芳径:芳,此处指花卉。战国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径,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芳径,花间小道。

⑸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⑹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⑺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⑻差(ci)池:参差不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唐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

⑼ 省(xing):明白,醒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⑽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⑾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⑿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⒀ 呢喃:一指燕鸣声。北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一指低声絮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此处应解为燕子悦耳的鸣声。

⒁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讯,讯息,消息。盛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⒂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⒃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盛唐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⒄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北宋王安石《次韵董伯懿松声》:“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诗人简介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明艳注秋波。

轻松绾髻螺。

怕逢人、先敛双蛾。

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

梁绕忆清歌。

兰舟肯再过。

为他垂泪染香罗。

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淡烟疏雨又青山。

雨洗元宵。

楼台烟锁,隐隐笙箫。

且插梅花,自烧银烛,沈水香飘。

软红尘里星桥。

想霁色、皇都绛霄。

屏掩潇湘,醉和衣倒,春梦迢迢。

看看静,见其端。

星河斗湿,月窟蟾寒。

体无棱缝,用绝痕瘢。

不须喝彩还赢也,已见双双六在盘。

绕江生杜若,满地长辛夷。

剪草涂脂抹粉新壁,褰藤缚旧篱。

瓦瓶春貯酒,土灶夜蒸藜。

独步归来晚,东皋雨一犁。

皇振厥猷,法天以宁。

我法我度,我经我营。

或风或雨,或雷或霆。

日月昭然,奋皇之明。

霜肃以平,露泽以清。

左右百辟,烂兮敷星。

瑟瑟风松,萧萧雨桧。

师子咬人,韩{左犭右卢}逐瑰。

雨洗青冥风露。

云外双星初度。

乞巧夜楼空,月妒回廊私语。

凝伫。

凝伫。

不似去年情绪。

片云头上黑,淅淅野风秋。

室妇叹鸣鹳,分为两地愁

陈家园,野塘基。

千金花锦地,千年子孙期。

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

红楼在西家,无址遥相移。

主公规戒石,草中字离离。

妾流厮养妇,客散屠沽儿。

尚有庭中树,高蔓女萝枝。

飞来双燕子,岂识春风悲?

嗟我陈家园,盛衰固有时。

我闻陈主公,义侠犹见推。

挥金周所急,解佩酬相知。

君不见西家龌龊子,生女作门楣。

娇客灭门户,重令后人嗤。

畾雷惊散半空雨主,赫日冲开万里云。

依旧炎炎还酷暑,南来犹幸有晴薰。

今雨几人来,冰霰更凝寒色。

门外车多长者,顿光生蓬荜。

缤纷飞雪更初梅,特特为留客。

惟恨坐无华馔,只平时真率。

报本之记,载于申令。

灵坛昭告,神既来听。

入彼豆笾,精诚斯声。

实惟岂年,农天之庆。

云气吞江卷夕阳。

白头波上电飞忙。

奔雷惊雨溅胡床。

玉节故人同壮观,锦囊公子更平章。

榕阴归梦十分凉。

入门长恐先师在,香印纱灯似昔年,涧路萦回斋处远,松堂虚豁讲声圆。

顷为弟子曾同社,今忝星郎更契缘。

顾渚一瓯春有味,中林话旧亦潸然。

半雨半晴,桃红李白。

点著便行,不劳啗啄。

俱登瀛馆,俱还洛社,各自健如黄犊。

不消外监与留台,也不要、嵩山崇福。

我如原父,君如贡父,且把汉书重读。

韩公当局等闲过,又看到、温公当局。

露沾衣,月隐壁;

气凄凄,人寂寂,风回雨度虚瑶席。

来无声,去无迹,神心降和福远客。

今朝三月十五,天色半晴半雨。

十分春色在枝头,满眼觑见没可睹。

报诸人,草莽卤,甜瓜彻蒂甜菜,苦瓠连根苦。

溪源新腊后。

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晕酥砌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

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

孤岸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

尊前赋与多材,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

寿阳谩斗。

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风娇雨秀。

好乱插、繁花盈首。

须信道,羌管无情,看看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