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双双燕·满城社雨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măn chéng shè yŭ,yòu huàn qĭ wú jiā,yī nián xīn hèn。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huā qīng liŭ [zhòng,chóng],gé duàn hóng lóu fāng jìng。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jiù lĕi shuí jiā céng shí,gèng shēng pà、zhŭ rén xiāng wèn。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shāng liang duō shăo diāo yán,huán shì [chā,chà,chāi,cī] chí bù dìng。

谁省、去年春静。shuí [shĕng,xĭng]、qù nián chūn jìng。

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zhí shŭ dào jīn nián,sī hún xù yĭng。

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qián shēn yīng shì,yī piàn luò hóng cán fĕn。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bù zhù ne nán jiāo xùn,yòu ruò dé、yīng ér xián tīng。

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shū yú chí shàng yuān yāng,rì rì lán qián shuāng míng。

译文

⑴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

⑵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⑶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盛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晚唐韦庄《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⑷芳径:芳,此处指花卉。战国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径,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芳径,花间小道。

⑸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⑹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⑺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⑻差(ci)池:参差不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唐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

⑼ 省(xing):明白,醒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⑽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⑾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⑿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⒀ 呢喃:一指燕鸣声。北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一指低声絮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此处应解为燕子悦耳的鸣声。

⒁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讯,讯息,消息。盛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⒂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⒃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盛唐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⒄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北宋王安石《次韵董伯懿松声》:“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注释

⑴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

⑵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⑶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盛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晚唐韦庄《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

⑷芳径:芳,此处指花卉。战国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径,小路。《论语.雍也》:“行不由径。”芳径,花间小道。

⑸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其旧而新是谋。”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⑹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⑺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⑻差(ci)池:参差不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唐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

⑼ 省(xing):明白,醒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

⑽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⑾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⑿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⒀ 呢喃:一指燕鸣声。北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一指低声絮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兄于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夜尽四十余行。”此处应解为燕子悦耳的鸣声。

⒁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讯,讯息,消息。盛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⒂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⒃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盛唐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⒄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北宋王安石《次韵董伯懿松声》:“暝聒一堂无客梦,晓悲千嶂有猿惊。”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诗人简介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久晴不雨则旱,旱固可忧。

久雨不晴则涝,涝亦可忧。

不旱不涝,尤为可忧。

不曾下得春时种,空向田头望有秋。

风萧萧,雨萧萧。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达磨大师无端游梁历魏,二祖大师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马师一踏,天下大禅佛枉自吃了四藤条,说着令人恨不消。

[太簇为角]是尊是奉,兹率旧章。

乐音纯绎,荐溢圆方。

情文旧矣,神其迪赏。

永观锡义,多樯穰穰。

破昏衢。

地雷震动山头雨。

黄芽长、白雪飞舞。

露洒琼浆,瑞草满园圃。

玉蕊纷纷,金花绽吐。

要行更行,要住即住。

翻身踏破太虚空,推倒妙峰无影树。

古佛位中留不住,夜来和雨宿寒溪。

漠漠雨其濛,湛湛江之永。

冻压溪桥并见花,安得杯中影。

明水未登彝,饰玉先浮鼎。

寄语清居山上翁,驿使催归近。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

受露疏坛,承风启地。

絜粢登俎,醇牺入馈。

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

古木郁沉沉,祠亭相衮临。

雷驱山外响,云结日边阴。

◇霂来初合,依微势稍深。

土膏潜动◇,野气欲成霖。

陇上连云色,田间击壤音。

明光应奏瑞,黄屋正焦心。

帝邑三川美,离宫万瓦森。

废沟鸣故苑,红蘤发青林。

南亩犹须劝,余春尚可寻。

应容後车客,时作洛生吟。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风响蕉林似雨,烛生粉艳如花。

客星乘兴泛仙槎。

误到支机石下。

欢喜地中取醉,温柔乡里为家。

暖红香雾闹春华。

不道风波可怕。

戚里婿,城贵妃。

社内侍,董丞相。

无私交,难共事。

台兵不待章奏批,丞相出城君不知。

丞相出,天下惑。

君不知,竟何国。

林下路,水边亭。

凉吹水面散馀酲。

小藤床、随意横。

暗记得、旧时经。

翠荷闹雨做秋声。

恁时节、不怕听。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逢人借问春归处。

遥指芜城烟树。

收尽柳梢残雨。

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

漫惹闲愁无数。

燕子为谁来去。

似说江头路。

急雨惊秋晓。

今岁较、秋风早。

一觞一咏,更须莫负、晚风残照。

可惜莲花已谢,莲房尚小。

汀苹岸草。

怎称得、人情好。

有些言语,也待醉折,荷花向道。

道与荷花,人比去年总老。

璇杓西揭将指乾,商飙万里清无边。

亭亭东岘耸苍玉,双溪露净银河鲜。

天应敛此山川气,九秋蕴作人间瑞。

当年宝婺所宝何,今日我公廊庙器。

秘殿吾伊坟典光,粲然礼乐隆周王。

满怀献纳琅玕露,笔底璠璵金匮香。

晚节黄花清上苑,雝雝宗祀仪将蒇。

星辰直上复声隆,看踵台司调玉铉。

抱琴江皋客影单,四年指下不成弹。

瓠巴一曲西风递,请听双溪之水声潺潺。

舂崖漱石鸣湍玉,带月泠泠下溪曲。

须臾岘首片云生,雨杂寒泉座飞瀑。

山清波明公与溪山一样清,康宁千龄遥祝寿山福海之高深。

蹋阳春,人间二月雨和尘。

阳春蹋尽西风起,肠断人间白发人。

红蕉花谁植,风流太守家。

烁烁犀灯燃晚雨,亭亭蜜炬照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