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倍”通“背”,背诵。

8:乃:于是,就。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终夜:半夜。

诗人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45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东西都汉犹司马,三百年唐只次山。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

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贤哉颜子,好学独称。

既竭吾才,欲罢不能。

不贰不迁,庶乎亚圣。

一箪一瓢,不幸短命。

道本于身,真积乃全。

贯以一诚,虽人实天。

元佑之初,帝贲良弼。

匪康其躬,为民而出。

龙起于洛,云兴于嵩。

有泽其膏,四海之丰。

方共未骧,一念下土。

九关虽扃,编此守虎。

及其既用,草偃维风。

群贤鳞差,滃然而从。

天以诚开,民以诚格。

混融流通,何索何犹。

有崇南山,太平之基。

岩岩具瞻,维公宜之。

平生不欺,涵泳浃洽。

心画之作,为天下法。

取人以直,持己以谦。

岂徒幅笺,二德之兼。

荣光属天,公书在椟。

有德有言,温其如玉。

叔夜千载人,生也当晋魏。

君卑巨寖强,駸駸司马氏。

幽愤无所洩,舒写向桐梓。

慢商与宫同,惨痛声足备。

规橅既弘阔,音节分巨细。

拨刺洎全扶,他曲安有是。

昌黎赠颖师,必为此曲制。

昵昵变轩昂,悲壮见英气。

形容泛丝声,云絮无根蒂。

孤凤出喧啾,或失千丈势。

谓此琵琶诗,欧苏俱过矣。

余生无他好,嗜此如嗜芰,良夜或无寐。

向时几似之,激烈至流涕。

素考韩臯言,神授托奇诡。

别姊取韩相,多用聂政事。

近读清真序,始知石函秘。

贤哉许阿讷,自言家有此。

文君昔宝藏,人亡琴亦废。

荷君重然诺,写谱远相寄。

按柏三十六,大同小有异。

此即名止息,八拍信为赘。

君远未能来,我老从此逝。

何当为君弹,更穷不尽意。

陕楼重倚望轩城,百感中来久未平。

屈指疑迁饶岁月,逼身添重许功名,飞觞置酒高阳兴,旧树攀条司马情。

昔日使君今上将,请看前后万犀兵。

杜康造底。

昔日文君,当垆沽底。

蓦想古业毕卓,亲曾偷底。

是刘伶,十分偏爱底。

帝前李白曾吐底。

栾巴马起慈,救火遥*底。

司马相公,常常专专诫底。

又争知,是郎中贵姓底。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春渐老,年已耄,一时自适非不要。

花香妙,柳腰袅,老怀未怯输年少。

东风吹吹杖履便,燕娇莺姹不我嫌。

南邻载酒西邻会,鸭肝猪肚供肥甘。

回头看浮世,晨炊晚不继。

我非世外人,乃为醉饱计。

乐极愧生难为辞,礼谨意厚辞则非。

何妨真率存古道,杯茶盏酒会亦奇。

雨韭夜,菜羹社,前有杜老后司马。

金谷楼台灰尘飞,两家淡薄千年话。

圣君如尧舜,岂无巢与由。

计然亦何慕,五湖一扁舟。

之人不久作,侧席思岩幽。

尝闻鹿何君,清芬彻凝旒。

重华锡嘉号,见一光林丘。

谁谓雅道息,竞风日悠悠。

脱冠挂神武,有士归乐州。

笑将金闺籍,猛博处士裘。

钧天为开颜,曰此夷逸俦。

大书继一字,虹光属奎娄。

宸章轶麟衮,正声出天球。

清名奖静退,下视古素侯。

睿谟先宅,姱节追前修。

况今辑众隽,丞弼登虞周。

明时乐閒暇,出处自不侔。

赤城宅仙子,登登方蓬洲。

君归访司马,坐忘春与秋。

方瞳照绿发,戏转黄河流。

烟雾肃逋客,隐者应辍耰。

欸乃辅行色,春风生柁楼。

《凤翔八观》诗,记可观者八也。

昔司马子长登会稽,探禹穴,不远千里;

而李太白亦以七泽之观至荆州。

二子盖悲世悼俗,自伤不见古人,而欲一观其遗迹,故其勤如此。

凤翔当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来此八观者,又皆跬步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观焉,故作诗以告欲观而不知者。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

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名缰相引,别离登州。

远来积石时秋。

司判美任,止是一载因由。

才到瓜期相逼,岂都无、行色忧愁。

叹往复,是八千馀里,毕竟何求。

好学渊明解职,效海蟾纳印,慷慨云游。

相继神翁决裂,物外真修。

保养先天之物,运自然、火锻丹丘。

功行满,驾祥云,趋赴瀛洲。

樽前谁遣雪儿歌,司马风情晚更多。

银蜡影偏人已醉,紫檀声断欲如何。

归来尚想桓伊笛,醒后空惭学士波。

戏问韦娘今健否,青楼元自不曾过。

十月二十八日,予与文量晚酌朱懋暹处,懋暹以教坊弟子王秀侑觞,夜深风冽,琵琶弦屡断,而懋暹以洞箫继之,已而秀舍弦按拍清歌数曲,中有所谓学士波者,余不解,文量哂之曰:“此方言也。

”文量醉甚,戏问秀:“杜韦娘安否?

”秀茫无以对,因相与抚掌而罢云。

败叶霜天晓。

渐鼓吹、催行棹。

栽成桃李未开,便解银章最报。

去取麒麟图画,要及年少。

劝公醉倒。

别语怎向醒时道。

楚山千里暮云,正锁离人情抱。

记取江州司马,坐中最老。

把杯莫唱阳关曲。

行客去、居人恨_。

屏山似展江如簇。

不见尊前醉玉。

鹃啼处、怨声裂竹。

问后夜、兰舟那宿。

帛书早系征鸿足。

肠断弦孤怎续。

早是清和便束装,只今庭叶报新凉。

山应险尽饶宽大,水欲平来尚激昂。

已服官常犹潦草。

未纾民力要商量。

鲜于司马经行处,文物彬彬意绪长。

梦断京华故倦游。

只今芳草替人愁。

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

青衫司马且江州。

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

菊糕萸蟹年年有,未信今年此地无。

一瓻新酿正三白,幸是杖头钱可沽。

客况凄凉宦情薄,釜欲生鱼门罗雀。

未能早赋归田园,白酒黄鸡差自乐。

户曹司马村校书,相呼径诣黄公垆。

满头插菊把茱萸,强歌强舞醉相扶,何必更画豳风图。

爱吴山佳处,凝望际,眼增明。

正帘卷江涛,屏开罨画,境接蓬瀛。

中朝相君宽厚,领太平、歌吹宴簪缨。

巧啭雏莺锦字,哀弹小雁银筝。

人生乐事古难并。

清兴卷沧溟。

恨老矣刘郎,病馀司马,慵举瑶觥。

登临不留一语,怕风烟、笑我太无情。

收拾新诗未了,钱塘落日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