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chūn shuĭ yuè xiá lái,fú zhōu wàng ān jí?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zhèng shì táo huā liú,yī rán jĭn jiāng sè。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jiāng sè lǜ qiĕ míng,máng máng yŭ tiān píng。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wēi yí bā shān jìn,yáo [yè,zhuài,yì] chŭ yún xíng。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xuĕ zhào jù shā yàn,huā fēi chū gŭ yīng。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fāng zhōu què yĭ zhuăn,bì shù sēn sēn yíng。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liú mù pŭ yān xī,yáng fān hăi yuè shēng。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jiāng líng shí yáo huŏ,yīng dào zhŭ gōng chéng。

译文

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

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

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

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

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注释

⑴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蜀江,指今四川省境内的长江。

⑵月峡,即四川巴县的明月峡。峡上石壁有孔,形如满月,故称。

⑶望安极,怎么能望到尽头呢?即一望无际的意思。

⑷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候上涨的江水。

⑸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称“府内河”。

⑹逶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巴山,即大巴山,绵延于川、甘、陕、鄂四省边境。摇曳,缓慢地飘荡。楚云,荆门古时属楚国,故称荆门一带的云为楚云。两句意为:曲折绵延的巴山至此完全消失,荆门上空云彩在缓慢地飘动。

⑺“雪照”两句意为:白沙如雪,映照着集聚的雁群;杨花飘舞,出谷之莺自在地飞翔。

⑻却,退。却已转,指小船继续前进,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

⑼碧树,绿树。森森,树木繁盛的样子。迎,迎面来到。

⑽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浦,水滨。烟夕,云烟弥漫的傍晚。

⑾海月,这里指江月。

⑿遥火,远处的灯火。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江陵”两句意为:江陵灯火遥遥在望,该是到渚宫城了。

赏析

李白曾以如椽采笔,驱山走海,状物图貌,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卷,再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这些诗篇,流传千古,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有《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情意。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江水深绿,碧波荡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辉映,显得异常明净,真是春水碧于天。难怪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赞之为“夺化工之巧”,是“真善状物”的妙笔。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

  中间六句又是另一幅图画。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景物宜人,春光骀荡。连绵的巴山,逐渐消失;万里晴空,白云漂浮,舒卷变化,摇曳多姿;江边,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开,飞出山谷的黄莺,在花丛中穿飞;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送来扑鼻芳香,但转瞬即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林木。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止的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最后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背景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春天,李白终因参加永王璘的幕府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公元759年(乾元二年),诗人在长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独自卷帘楼上望。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笔兹东土,含润无疆。

维时发春,嘉荐令芳。

祭用藐沈,顺性含藏。

不涸不童,诞降祺祥。

半夜劈破太空,太阳正照白书。

掩却万象生铁一团,二俱列下别有商量。

南海观音菩萨,端坐水月道场。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明月芦华四望连。

转身人上合同船。

借功自有旁参事,历历机头看正偏。

东南地迥宵烽息,西北楼高晚望迷。

山头望,波光泼眼。

禁里秋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

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

满座清风天子送。

随车甘雨郡人迎。

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

愁雾锁金扉。

蓬莱待得仙丹至,人世已成非。

龙轩天仗转西畿。

旌旆入云飞。

望陵宫女垂红泪,不见翠舆归。

牧牛儿,远陂牧。

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

涧边古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田平。

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牸卧噍饥不鸣。

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

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

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

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

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

方令庚生初皎皎。

珠帘钩上华堂晓。

十二栏干多窈窕。

妆欲妙。

玉篦偷学娥眉小。

扰扰时人随兔走。

十人皆望菱花照。

瑞荚莫嫌生得少。

圆未了。

已圆却恐佳期窎。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时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送区弘》。

《事文类聚》)。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野鹤孤云去复还。

欲留难。

断肠恩爱两情关。

泪阑珊。

秋后凄凉归路远,速跻攀。

洛西烟浦柳*间。

望家山。

持节来时初有雁。

十万人家春已满。

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

江桥晚。

一见湖山看未遍。

障扇欲收歌泪溅。

亭下花空罗绮散。

樯竿渐向望中疏,旗影转。

鼙声断。

惆怅不如船尾燕。

宿戌供王事,膏车趱客程。

折荣湓浦柳,行色武昌城。

借卬科边饷,巡江点骑兵。

忧时心更切,满望邑尘清

金谷水派银河流,金谷峙据三神丘。

太仆卿君十二楼,花草不识人间秋。

蜀江染丝红五色,紫凤衔丝终夜织。

剪断鲸涛三万匹,天女江妃不敢惜。

明珠量斛买娥眉,时时玉笛障中吹。

红鸾翠鹊飞在地,香尘蹋蹋凝流脂。

野鹰西来歌吹歇,踏锦未收风雨裂。

楼前甲士屯如云,楼上佳人坠如雪。

呜呼!

董家郿坞金成泥,鬼灯一点燃空脐。

齐州奴,何用尔,只须豆粥与萍齑。

不见只今金谷底,野花作障山禽啼。

言旋其处,以奠中域。

无替厥灵,四方是则。

神永不息,祀不永愆。

以享以报,于万斯年。

听我劝,公莫谩风流。

猿马不闲空践野,光阴虚过度春秋。

怎得免荒丘。

如省悟,急急把心收。

对景直须抛亡想,於身若是少贪求。

何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