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青玉案

之。

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召赴行在,公虽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不敢俟驾,故寓意此词。

道过分水岭,复题诗云:“谁知不作多时别。

”又题崇安驿诗云:“睡美生习晓色催。

”皆此意也。

既而罢归,离临安有词云:“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

”则公之去就,盖蚤定矣。

邻鸡不管离怀苦。

又还是、催人去。

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

谩留得、愁千缕。

欲倩归鸿分付与。

鸿飞不住。

倚栏无语。

独立长天暮。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黄公度词,陈廷焯推崇备至,称之曰 :“气和音雅 ,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白雨斋词语》卷一)所谓“ 风雅正声”,主要是指此兴和寄托;所谓“温、韦真脉”,主要是指词情婉约,格调闲雅 。细玩此词,的确有这两方面的特色。汲古阁本《知稼翁词》载公度之子黄沃案语,云 :“公之初登第也,赵丞相鼎延见款密,别后以书来往。秦益公(桧)闻而憾之。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召赴行在,公虽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不敢俟驾,故寓意此词 。”说明这首词是在离开泉州幕府,召赴临安时所作。当时在主战派赵鼎主和派秦桧的斗争中,词人是站在赵鼎一边的,因此受到秦桧的忌恨。他本不愿在政治斗争中讨生活 ,但因“迫于君命,不敢俟驾”,只好硬着头皮到临安这个是非之地去。可是内心仍然充满矛盾,因此在词的一开头就写道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 、催人去”。词人此日赴京,一大早雄鸡就不住地啼鸣,似乎在赶他上路。他感到十分讨厌,心里在咒骂着:“鸡啊,你太不理解我心中的痛苦了!”表面是怨鸡,可鸡是畜生,又凭什么怨它呢?分明是指鸡怨狗 ,骨子里是对“ 君命”或秦桧发出一种委婉的怨恨。这是用的比兴之义,即所谓“风雅正声”也。“回首”以下三句,仍是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城中人的怀念,抒发不忍离开泉州、不愿奔赴临安但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情。“回首高城音信阻”,语本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句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秦观在《满庭芳》(出抹微云)中也写过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由此可见,表面所指者乃泉州城中他所恋的那个人,实际当指泉州那个地方。词人不仅刚离泉州时,一步一回首,留恋城中那个人,而且一路之上,不管经过什么地方,总是在想着她。“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排比的手法写时间的转换和地点的转移,极言思念之深,且极富于形象性 。词人处于此进退维谷之境地,其感情尤为痛苦。北宋舒亶有一首《菩萨蛮》,词云:“画船挝鼓催君去 ,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江头潮欲平 。”也通过写一方催他出发,而另一方劝他留下 ,表现了在强烈的矛盾冲突的内心痛苦之情。但此词写得较为细腻舒展,婉约缠绵,颇得温韦之真脉。过片径承上阕意脉,进一步写别情 。“燕支雨”即溶有脂粉的泪水,这可以证实“高城”中人乃女性。“裛残别袖燕支雨”语意高度浓缩 ,“别袖”谓分别之时;“残”指既别之后 ,仅仅七个字,便把依依不舍的别情及别后思量无时或释的怀抱概括出来。后加“谩留得、愁千缕 ”一句 ,则于喟叹之中抒发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词人对入京以后的政治前途,感到何等的担忧!然而从字面上看,这几句又很艳丽,同韦庄《小重山》的“罗衣湿,红袂有啼痕”,词境多么相似 。若不知词人遭遇,我们尽可以把它当作艳词看 ;可是并不,其中有深意存焉。“欲倩”二句与上阕“回首高城 ”相应,高城人隔,音信不通,红泪裛残 ,愁绪难排 ,那么怎么办呢?他并不死心,还要取得联系。于是 ,“欲倩归鸿分付与”,托鸿雁以传消息 。可是“归鸿”偏偏又象“邻鸡”一样无情,连停也不肯停一下 。这完全是痴语、无理语,然却表现了无比的深情。鸿雁无情,此情难寄 ,词人真正处于无奈之中了。他只好独自倚危阑,失神凝望,但见暮霭沉沉,长天万里。这意境多么深远,把词人一腔难述之痛入骨之伤,都寄寓在不言之中。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清人张惠言在《词选》的序中说,词是“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盖诗之比兴 ,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读了这首《青玉案》,不是正可得出这样的印象吗?

诗人简介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349篇诗文

诗文推荐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风岁岁苍龙头。

偶然根叶著下土,散作人间百花树。

莫疑君家此花无种生,定是天上苍龙精。

白玉之趺青玉簇。

开花既奇成又速。

三年方骇大如林。

五年已见高逾屋。

我来吟作书林花,烟尘万卷重抽芽。

君家原不孝义种,自来青州丞相家。

为君出芝草,芝草那能千日好。

为君结琥珀,琥珀恐为贪者获。

不如此花混在春花丛,岁岁与君同春风。

春风同赏复同吟,愿与主人同好心。

更令此花分作千古本,处处种成君子林。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

结堂雄占云烟表。

万象争呈巧。

老木参天溪四绕。

乱山横秀,一湖澄照。

天付阴晴好。

夜空唤客清樽倒。

明月飞来上林杪。

凉满九霄风露浩。

酒慵起舞,一声清啸。

平压波声小。

十里轻阴,一川新绿,不应春事来迟。

试探消息,犹未减罗衣。

谁信闺房秀色,倚风试、桃李先枝。

呈纤巧,吹香滴粉,漫放镜奁移。

芳时。

常在眼,歌清舞软,烟缕霏霏。

向金徽促柱,玉局弹棋。

尽待功成九转,蓬莱近、未肯升栖。

还应是,梁鸿举案,同作百年期。

年年寓屋称觞处。

陪彩绶、尊前舞。

牢落潇湘归去未。

腊梅开遍,冰蟾圆后,梦断灵溪路。

长年厚福天分付。

算四海、今独步。

涧竹岩花如旧否。

与翁相伴,岁寒庭户,尽占闲中趣。

幸有棋中敌手,曾无镜里愁颜。

案上《南华》、《秋水》,屏间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

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

欲倩归鸿分付与。

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玉婴初有排云分。

向晚色、娟娟静。

秋入风枝清不尽。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

是彼此、无凡韵。

玉勒前头花柳近。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

钱塘江上潮来去。

花落花开六桥路。

三竺三茅钟晓暮。

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他谁做得愁如许。

平地波涛挟风雨。

往事凄凄都有据。

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阆苑瀛洲。

金谷重楼。

算不如、茅舍清幽。

野花绣地,莫也风流。

却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酒熟堪*。

客至须留。

更无荣、无辱无忧。

退闲一步、着甚来由。

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十二作元僧明本词。

案词综谓此词见呜鹤余音,但检鸣鹤余音卷六并未注

南州独数多名士。

谁富贵、归桑梓。

昼锦如公难比似。

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行须勋业超青史。

再侍宸帏任非次。

醉袖尽教春酒渍。

明年此会,寿觞欲举,百拜君王赐。

_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_仙。

雁落村间_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

只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_。

于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五味九变兼六和。

令芳甘旨庶且多。

三危之露九期禾。

圆案方丈粲星罗。

皇举斯乐同山河。

大机圆应,大用无方。

扑碎破沙盆,灭却正法眼。

要津把定,佛祖潜踪。

正案傍提,百发百中。

蓝案环吏牍,朱墨勘舛差。

自公借隙光,书函眩眼花。

千里有命驾,同心乐无涯,秋空霜月明,秋山云气佳。

留连忽重阳,列坐粲九华。

良会不可失,醉酣整乌纱。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闲居是念随云散。

琴帘底、却自平生心满。

百二十年期,笑道今才半。

一味齑盐清得瘦,婉娩似、梅花香晚。

相伴。

老霜松宁耐,溪山寒惯。

探借十日前春,小杯盘、也做寿筵模范。

绕膝舞斑衣,有酒从他劝。

但任真来浑是处,梦不到、笙歌瑶燕。

双健。

任旁人播尽,风流眉案。

心头远恶常修善。

自得真方便。

至道夷然容易见。

目前端正,是非休论,堪作长生伴。

玄言悟彻无分辩。

默默颐真内光现。

保养神丹成九转。

化身空外,六铢天赐,换了如今面。

巨舟双橹鸣鹅鹳。

千万顷、玻璃面。

宇宙浮萍堪永叹。

黄唐开辟,秦隋争战。

不把江山换。

芦花新雪秋撩乱。

何处渔舟起孤管。

一片古愁萦不断。

平沙矮树,溪烟荒岸。

落日西风雁。

恍如辽鹤归华表。

阅尽人间巧。

天乞一堂山对绕。

微波不动,岸巾时照。

照见星星好。

舞风荷盖从_倒。

碧树生凉自天杪。

谁识元龙胸次浩。

骑鲸欲去,引杯独啸。

醉眼青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