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shí tóu chéng shàng,wàng tiān dī wú chŭ,yăn kōng wú wù。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zhĭ diăn liù cháo xíng shèng dì,wéi yŏu qīng shān rú bì。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bì rì jīng qí,lián yún qiáng lŭ,bái gŭ fēn rú xuĕ。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yī jiāng nán bĕi,xiāo mó duō shăo háo jié。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jì mò bì shŭ lí gōng,dōng fēng niăn lù,fāng căo nián nián fā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luò rì wú rén sōng jìng lĕng,guĭ huŏ gāo dī míng miè。

(冷 一作:里)(lĕng yī zuò:lĭ )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gē wŭ zūn qián,fán huá jìng lĭ,àn huàn qīng qīng fà。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shāng xīn qiān gŭ,qín huái yī piàn míng yuè!

译文

站在高高的石头城上,放眼望去,苍天的尽头与吴、楚两国连接在一起,一片空旷。昔日六朝胜地的繁华,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江河青山依旧。遥想当年,战火纷飞,硝烟不断,生灵涂炭,白骨遍野如雪。多少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的长河席卷而去,只有浩瀚的长江依然奔腾不息,滚滚东流。

孤寂的行宫内院,东风吹过,昔日皇帝车架经常碾压的道路,早已是年年岁岁芳草萋萋。每当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可在当年有多少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在这里青丝变成了白发,送走了一世的青春年华。如今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给人留下的只有无限的伤感。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因全词共一百字,又称百字令。

⑵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

⑶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放眼望去,天边连着吴楚,天地相接,一片空旷。吴楚,今江、浙一带地区。

⑷六朝形胜:指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地形优越壮美。

⑸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写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

⑹江:长江。

⑺避暑离宫:在离宫避暑。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⑻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东风吹到皇帝车架走的路,每年都长出青草。辇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

⑼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日落以后,松树林里没有人,只见鬼火时隐时现。松径,松林间的小路。明灭,忽隐忽现,时隐时现。

⑽尊:同“樽”,酒杯。

⑾繁华:鲜花盛开,喻青春美丽。

⑿暗换青青发:乌黑的头发变灰变白。

⒀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这句话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秦淮,流过石头城的秦淮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写出了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感慨,也表现对战争残酷惨烈的心痛。

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叫人怎能不抚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年的纷纷战火!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毛泽东当年站在橘子洲头看着眼前的大好江山咏出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浑诗句,然而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如此一来,下文追述历史上的连年战乱也就顺利成章了。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这三句话以简洁的文字,以极富于代表性的事物“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旌旗,泛指旗帜。樯橹,桅杆和划船工具,这里代指船只。不论怎样,历史都会过去,那些龙争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历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诗人所写的那样,“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下阙: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已是“东风辇路”皆芳草萋萋,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避暑离宫”前边加上“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内院里宫殿之间的通道上,每到春风吹来,都要长出青青的野草,这还是皇上和宫女们饮酒歌舞享乐的地方了吗?不仅如此,诗人还以“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诗人用其借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

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思笔流畅,再加之采取倒叙的手法,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

背景

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词人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在金陵各地游玩时,见古迹依稀,往事萦怀,诗情时涌,留下了不少有关金陵的诗、词,本篇只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4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烟漠漠。

醉里看春都错。

过了清明迟一著。

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

天与芳辰难却。

驻得韶华元有药。

桃源谁共约。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

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

向来御史驄。

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大哉乾元,既极形容。

坤元德至,实兴比隆。

实册闰登,勒崇垂鸿。

相我缛备,肃肃雍雍。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

孤生危苦,播荡风雨。

岁不我与,誓将寻斧。

刳心达节,万籁中发。

黄锺同律,伟哉造物。

太行擘破黄河出,赑屃翻身沧海立。

老龙抱宝正鼾睡,地底黑风吹霹雳。

挹之以北斗之枘,瀹之以明月之璧。

啜之以太白东坡两谪仙,尚不负乎此山之泉石。

论行藏。

盍在凌烟阁上。

”因次其韵妙墨龙蛇飞动,新词雪月交光。

论文齿颊带冰霜。

凤阁从来宫样。

寿菊丛开三径,清姿高压群芳。

折花聊尔问行藏。

曾见横飞直上。

巍巍孝庙,圣德天通。

同符艺祖,克绍高宗。

有和有册,载推载崇。

镂玉绳金,登奉祏宫。

帝居在震。

龙德司春。

开元布泽。

含和尚仁。

羣居既散。

岁云阳止。

饬农分地。

民粒惟始。

雕梁绣栱。

丹楹玉墀。

灵威以降。

百福来绥。

何人戴目倚钱神,更问吾徒拂甑尘。

醉缬不供诗客眼,弊裘应广文贫。

坐看十日渑为雨,遥想千家桂作薪。

贷子曲身当得句,地炉分施腊前春。

工祝致辞,黄流协鬯。

爰登清歌,载期神享。

噫予诚心,精社是虔。

嘉予陈祀,岂盈豆笾。

於赫我皇,建中立极。

动以武功,静以文德。

昭事上帝,欢心万国。

大报严禋,四海述职。

传与东坡尊舅。

欲作栏干护佑。

心性慢些儿,先著他人机构。

虚谬。

虚谬。

这段姻缘生受。

逢人借问春归处。

遥指芜城烟树。

收尽柳梢残雨。

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

漫惹闲愁无数。

燕子为谁来去。

似说江头路。

锦帐如云处。

高不知重数。

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

问花花诉。

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西湖烟尽水溶溶。

一笑与谁同。

多谢湖边霜菊,伴人三见秋风。

两高南北,天教看尽,吴越西东。

趁取老来犹健,登临莫放杯空。

簇簇红云冷欲凝。

东风特地唤花醒。

数枝夜色当银烛,一段春娇入画屏。

如有恨,似多情。

柳边莺语十分明。

柳边莺语如何说,莫笑梅花太瘦生。

爰熙嘉坛,揭虔毖祀。

人人沃兴,赞我裸事。

于降于登,以作以止。

莫不肃雍,告灵乡矣。

东西都汉犹司马,三百年唐只次山。

肃庄绅緌,吉蠲牲牺。

于皇明祀,荐登惟时。

神之来兮,肸乡之隋。

神之云兮,休嘉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