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诗人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66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山雨酿春寒,晓湿梅花重。

结实较迟迟,且听香浮动。

化工有意待重来。

永为鼎鼐调羹用。

镜中失画双青鬓。

懒更占花信。

小梅半谢雨垂垂。

未许轻红破蕾、缀桃枝。

社前归燕穿帘语。

似说人憔悴。

自缘老去少欢悰。

不是春寒料峭、怯东风。

好梦初惊百感新。

谁家歌管隔墙闻。

残灯收罢空明月,腊雪消融更暮云。

莺有伴,雁离群。

西窗寂寞酒微醺。

春寒留得梅花在,剩为何郎瘦几

杨花撩乱与云干,春事可悲酸。

况是雨荒院落,江南但有春寒。

莺残燕懒,蜂慵蝶褪,谩等闲看。

不是无情描貌,奚奴且放安单。

清明寒食。

过了空相忆。

千里音书无处觅。

渺渺乱芜摇碧。

苍天雨细风斜。

小楼燕子谁家。

只道春寒都尽,一分犹在桐花。

雪压枯条◇未抽,春寒憀栗作春愁。

却思绿叶清阴下,来此曾闻黄栗留。

连阴漠漠锁春寒,间检新年历日看。

节里人言太幽独,休头书喜报平安。

山林决计应宜早。

藜苋谋生未苦难。

归对妻孥真大笑,点鱼元不解缘竿。

苕溪古岸,有朱门初建,落成华屋。

对启园林随杖履,迤逦柳蹊相属。

好是危亭,片峰迎面,独立清溪曲。

芜城低远,一尘不碍游目。

公子豪饮方酣,夜堂深静,隐隐鸣丝竹。

却尽春寒宾满座,深酌葡萄新绿。

密户储香,广庭留月,待得清欢足。

纷纷沾醉,四筵倒尽群玉。

独倚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

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

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老来穷健,无闷也无欢。

随分饥餐困睡,浑忘了、秋热春寒。

清平世,闲人自在,乘兴访溪山。

渔竿。

要老伴,浮江载酒,舣棹观澜。

倩轻鸥假道,白鹭随轩。

直到垂虹亭上,惊怪我、却做仙官。

中秋月,披襟四顾,不似在人间。

霁雨天迥。

平林烟暝。

灯闪沙汀,水生钓艇。

楼外柳暗谁家。

乱昏鸦。

相思怪得今番甚。

寒食近。

小砑鱼笺信。

屏山交掩,微醉独倚栏干。

恨春寒。

莺未老。

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二月寒如腊,群芳冻未芽。

有人能剪水,无树不飞花。

终不禁风暖,难教带月华,却还桃李径,次第散晴葩。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江南两浙,春寒秋势。

错!

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

这个是露柱,那个是香台。

错!

直饶荐得分明,未免将错就错。

春寒还似暮冬天,败絮重披有虱缘。

虽欠高僧分白,偶蒙暴客恕青毡。

浊醪盎盎贫犹醉,倦枕昏昏昼亦眠。

年少从渠笑衰嬾,相呼禹庙看龙船。

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无可谕,无可说,正是守著击驴橛。

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尘沙劫事在如今,如今不异尘沙劫。

水榭春寒,梅雪漫阶,竹云堕墙。

数花时近也,采芳香径,旧情著处,看月西窗。

十二楼中,玉妃卧冷,懒掬胭脂放海棠。

层堤外,渺归鸿无数,江树苍苍。

席藑夜礼东皇。

剪蕙叶为笺当绿章。

道杏晴三月,等莺啼晓,草烟万里,待鴂呜芳。

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白更长。

江南岸,正柳边无路,沙雨微茫。

雨过暮天南。

高下青峦。

小楼燕子话春寒。

多少夕阳芳草地,雾掩烟漫。

别恨正相关。

心上眉间。

离歌一曲间悲欢。

后夜月明何处梦,钟阜容山。

春寒薄。

睡起宿酲生恶。

枕上家山都梦却。

东风吹月落。

留客定知西阁。

有酒兴谁同酌。

别手临歧曾记握。

君心真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