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xìn bĭ nán shān,wéi yŭ diàn zhī。

畇畇原隰,曾孙田之。yún yún yuán xí,zēng sūn tián zhī。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wŏ jiāng wŏ lĭ,nán dōng qí mŭ。

上天同云。shàng tiān tóng yún。

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yŭ xuĕ fēn fēn,yì zhī yĭ mài mù。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jì yōu jì wò,jì zhān jì zú。

生我百谷。shēng wŏ băi gŭ。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jiāng yì yì yì,shŭ jì yù yù。

曾孙之穑,以为酒食。zēng sūn zhī sè,yĭ wèi jiŭ shí。

畀我尸宾,寿考万年。bì wŏ shī bīn,shòu kăo wàn nián。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zhōng tián yŏu lú,jiāng yì yŏu guā。

是剥是菹,献之皇祖。shì [bō,bāo] shì zū,xiàn zhī huáng zŭ。

曾孙寿考,受天之祜。zēng sūn shòu kăo,shòu tiān zhī hù。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jì,zhài] yĭ qīng jiŭ,cóng yĭ xīng mŭ,xiăng yú zŭ kăo。

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zhí qí luán dāo,yĭ qĭ qí máo,qŭ qí xuè liáo。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shì zhēng shì xiăng,bì bì fēn fēn。

祀事孔明,先祖是皇。sì shì kŏng míng,xiān zŭ shì huáng。

报以介福。bào yĭ jiè fú。

万寿无疆。wàn shòu wú jiāng。

译文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注释

1.信(shēn):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2.维:是。禹:大禹。甸:治理。

3.畇(yún):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原隰(xí):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

4.曾孙:后代子孙。朱熹《诗集传》:“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相当于《小雅·楚茨》中所称“孝孙”,故又作为主祭者之代称。田:垦治田地。

5.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6.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7.上天:冬季的天空。《尔雅·释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8.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fēn)雰:纷纷。

9.益:加上。霢(mài)霂(mù):小雨。

10.优:充足。渥(wò):湿润。

11.沾:沾湿。

12.埸(yì):田界。翼翼:整齐貌。

13.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14.穑:收获庄稼。

15.畀(bì):给予。

16.庐:草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17.菹(zū):腌菜。

18.皇祖:先祖之美称。

19.祜(hù):福。

20.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

21.骍(xīng):赤黄色(栗色)的牲畜。牡:雄性兽,此指公牛。

22.鸾刀:带铃的刀。

23.膋(liáo):脂膏,此指牛油。

24.烝(zhēng):冬祭。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25.苾(bì):浓香。

赏析

此诗首章写开疆拓土,开篇言:“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区。在诗人看来,这畿内的大片土地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辟出来的。毛传训“甸”为治,而郑笺则落实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划分中的两个等级。《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因而郑笺等于坐实井田制起源于夏代。孔疏承郑笺之说,谓“是则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调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孔疏引孙毓说),但郑、孔之说也不无参考意义。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见古人对经理田界是非常重视的。毛传释此诗云:“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学者解释得更为具体,如王安石说:“疆者,为之大界;理者,衡从(横纵)其沟涂。”(《吕氏家塾读诗记》引)吕氏又引长乐刘氏说云:“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也。理谓有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导之也。”刘氏之说当是依据《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这里所谓“南东其亩”也与井田制有关。此句指顺应地形、水势而治田,南指其田陇为南北向者,东则为东西向者,此即《齐风·南山》所云“衡从其亩”。郑笺释曰:“‘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传·成公二年》载:晋郤克伐齐,齐顷公使上卿国佐求和于晋营,晋人要求“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也就是使齐国的陇亩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晋国一旦向齐国进兵,就可长驱直入。国佐回答晋人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国佐引此篇为据,说明先王当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据不同的地势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的田陇,如今晋国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强令齐国改变田陇的走向,是违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见诸其他典籍,但情节上有些出入。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晋文公伐卫,东其亩。”《吕氏春秋·简选)云:“晋文公东卫之亩。”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种证明。因为亩道系以国都为中心,故有南北纵走与东西横贯的两种大道。南北纵走的是南亩,东西横贯的就是东亩。《诗》上所说的‘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就是这个事实。……这些资料好像与井田制并无直接关系,而其实它们正是绝好的证明。”(《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

  第二章写风调雨顺。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纷纷,加之小雨如酥,润泽大地,五谷丰登。

  第三章写酒食祭祖。地界整齐,庄稼茂盛,曾孙收获,酿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宾客,静享清福,万寿无疆。

  第四章写瓜菹献祭。田中有庐,地畔种瓜,剥削干净,腌渍上供,敬献先祖。曾孙长命百岁,都是受上天佑护。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庐”,说者也以为与井田有关。《吕氏家塾读诗记》引邱氏说云:“公田百亩内,除二十亩为八家治田之庐。”又引董氏曰:“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每家庐舍二亩半。”按《孟子·公孙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榖梁传·宣公十五年》称:“古者三百步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范宁注:“此除公田八十亩,余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除二十亩,家合二亩半为庐舍”,“八家共居”。《韩诗外传》载:“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八家为邻,家得百亩。余夫各得二十五亩。家为公田十亩,余二十亩共为庐舍,各得二亩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忧,患难相救,有无相贷,饮食相招,嫁娶相谋,渔猎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亲而相好。《诗》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以上诸说大同小异,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庐舍二十亩。说诗者多从其说,但笺疏别有所解。郑笺云:“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农时则出而就田,须有庐舍,于田中种谷,于畔上种瓜,所以便地也。”按笺疏之说,田中的庐舍成了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的临时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旧说,以为庐与瓜为对文,庐也当为植物,故庐为芦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台、莱、瓜、壶均为植物一样。郭氏别出心裁,也可聊备一说(参见《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

  第五章写清酒牺牲。先以清酒祭献,继之以红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献先祖享受。曾孙作为主祭之人,手执带鸾铃之刀,剥开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净净敬献先祖。

  第六章写祭典礼成。冬祭进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报子孙大福大贵,万寿无疆。

背景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但二者也有不同:《小雅·楚茨》言“以往烝尝”,乃兼写秋冬二祭;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烝祭是一年的农事完毕以后的最后一次祭典,周人以农立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奉播植百谷的农神后稷为始祖,为了取得丰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而在年终的祭歌中着力歌唱农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剑或鸟兽,令我左右烦窥觇。

平生退之南山句,为渠持骋笔力严。

那知刻画果办此,造物至是无留殓殲。

信厚为质,温恭其仪。

视此标的,盛哉本支。

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

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梅花先腊开香雪,魁信已随春漏泄。

送君联骑入天京,不作人间儿女别。

锦江俊秀皆朋俦,其间偏善胡与刘。

胸襟巧蟠锦绣段,文采互照珊瑚钩。

采芹宫里群游戏,文字颉颃春燕翅。

西湖万柳娇春风,相期同缓看花辔。

棘闱风动桂香秋,一驽那输双骅骝。

我悲日色谩迷眼,君喜朱衣皆点头。

青天一界蟾宫路,只要朋侪先着步。

祝君猛去作为龙,行继延平跃云雾。

君不见苏易山简,不事探花与榜眼,明番状元未为晚。

其说谓洪崖者,三皇时有道之士,唐明皇时张氲召见,即其人。

端明洪公舜俞集中有此诗,予不敢信。

今俗画非止一本。

始信画前原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

帖之疑也,非取而并不足以为证,非视其印不足以信。

既信矣,又何加焉,曰一以订吾友之言,一以贻吾家之传。

伤彼苟且,祗益可怜。

於虖昔贤。

观天能尽,向三山四海,氤氲风*。

金木玄冥,云聚一时,六卦火记潜进。

七返功宜紧炼,丹质蕙兰香阵。

到此鬼神钦,不许三尸亲近。

尘情碎为残粉。

泼无明恚火,翻作冷烬。

智藏挥开神耀,占上清选院。

名科精俊。

实相峥嵘,障步虚际,烂霞光衬。

体显九阳,腾出尘堪信。

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

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

会不会,南山北山转滂霈。

颜貌胡妆点,形骸旋合攒。

*跄扭捏恁多端。

争信被人般。

由自摇头弄影。

日日当场驰骋。

一朝线断罢抽牵。

方悟假因缘。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清晨采撷南山麓,金刀细细裁青縠。

素盘恰办饥雷鸣,饱觉春阳满枯腹。

我生头颔非虎燕,未许哜胾薄野蔌。

从今葱韭艺一区,便可朝餐食无肉。

君不见宝马雕鞍纨绔儿,匏壶之体充甘肥。

一生饱死同蝤蛴,夷齐至今民称之。

有匪碧岩使,长珮奏琅球。

门前初暑才涨,一室淡于秋。

帘卷峨眉烟雨,袖挟西川风露,满眼绿阴稠。

人物眇然甚,得似此风流。

此何时,公犹滞,剑南州。

分明忧在目睫,只恁付悠悠。

未问人谋当否,须信天生贤哲,不只等闲休。

努力崇明德,巨浸要平舟。

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仙都,槐城所领宫观。

卿卿少年去后,心与道人同。

挥尘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钟。

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时槐城方放妾。

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

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

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百福四象初。

万寿三元始。

拜献惟衮职。

同心协卿士。

北极永无穷。

南山何足拟。

迟饭甑炊红。

青翦蔬丛。

鸡声邻里狎田翁。

兵后故人能有几,岁晚江空。

谁信淡交中。

依旧情浓。

白头青眼转惺忪。

相见莫教轻别去,负月孤风。

不行心处,不尽凡心。

若於心处见於凡心,不妨个个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著元裳。

自求本衣,再装元裳。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

何须正当,何坐空床。

正当恁麽,尚在虚旁。

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归信,更堪厚赏。

毕竟舍去,一树花香。

睡起纱窗,问春信、几番风候。

待去做、踏青鞋履,懒拈纤手。

尘满翠微低B676叶,离愁推去来还又。

把菱花、独对泪阑干,羞蓬首。

回鸾字,空怀袖。

金缕曲,无心奏,记碧桃花下,夜参横斗。

六幅罗裙香凝处,痕痕都是尊前酒。

到如今、肠断怕回头,长门柳。

拳来拳应,踢来踢应。

拳踢交参,孰负孰胜。

遥遥头摆尾过牢关,刖足之言谁肯信。

声如鸣玉静边闻,谁信幽人不见君。

花到海棠将寂寞。

绣衣犹把麝香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