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棫朴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péng péng yù [pò,piáo,pŭ,pō,pú],xīn zhī yŏu zhī。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jì jì pì wáng,zuŏ yòu qù zhī。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jì jì pì wáng,zuŏ yòu fèng zhāng。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fèng zhāng é é,máo shì yōu yí。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pì bĭ jīng zhōu,zhēng tú jí zhī。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zhōu wáng yú mài,liù shī jí zhī。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zhuō bĭ yún hàn,wèi zhāng yú tiān。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zhōu wáng shòu kăo,xiá bù zuò rén?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zhuī [zhuó,zuó] qí zhāng,jīn yù qí xiāng。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miăn miăn wŏ wáng,gāng jì sì fāng。

译文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

⑴芃(péng)芃:植物茂盛貌。棫(yù)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⑵槱(yǒu):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⑶济(jǐ)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辟(bì)王:君王。

⑷趣(qū):趋向,归向。

⑸奉:通“捧”。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

⑹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⑺髦士:俊士,优秀之士。攸:所。宜:适合。

⑻淠(pì):船行貌。泾:泾河。

⑼烝徒:众人。楫之:举桨划船。

⑽于迈:于征,出征。

⑾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⑿倬(zhuō):广大。云汉:银河。

⒀章:文章,文彩。
⒁倏:长寿。

⒂遐:通“何”。作人:培育、造就人。

⒃追(duī):通“雕”。追琢,即雕琢。

⒄相:内质,质地。
⒅勉勉:勤勉不已。

⒆纲纪:治理,管理。

赏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奉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背景

此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静以应繁,冲以待喧。

骐骥之姿,千里之奔。

云梦之量,八九之吞。

斲轮之工兮拟谁授克家之学,抱瓮之朴兮将自灌丈人之园。

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

江南有僧名z6光,紫毫一管能颠狂。

人家好壁试挥拂,瞬目已流三五行。

摘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

又如夏禹锁淮神,波底出来手正拔。

又如朱亥锤晋鄙,袖中抬起腕欲脱。

有时软萦盈,一穗秋云曳空阔。

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枿。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

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颠。

上人致功应不下,其奈飘飘沧海边。

可中一入天子国,络素裁缣洒毫墨。

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

非默而默,不言而言。

凿混沌朴,决崑崙源。

万像总持句,诸尘三昧门。

法法心心成佛事,华华叶叶受春恩。

魏主用死力,构彼铜雀台。

当时台上瓦,百澄为一坯。

烧成比坚玉,翠甲横崔嵬。

西陵既归后,此地日以摧。

后历曲午朝,群雄力相豗。

兹台既已倾,此瓦只自堆。

岁久岸谷变,埋没深蒿莱。

初谁得耕人,刳之研松煤。

其于是密且润,端歙真可咍。

彦升所有者,一一皆珍材。

自言欲购时,经岁无一枚。

琴纹与锡花,此乃如琼瑰。

前日秘阁下,重匣手自开。

示我者佳绝,恰用一朴裁。

形模甚古野,用可资怪魁。

归来作诗乞,愿致无迟回。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

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

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

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

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

予小子戆朴,必不能济夫子欲。

嗟自惭承夫子而不失予兮,传古道甚分明。

予且广孤目遐赍于天壤兮,庶得外尽万物变化之幽情。

然后惭愧而来归兮,大息吾躬于夫子之亭。

朴住虚无撮住空。

岂分南北与西东。

丹砂只在笑谈中。

性命不由天地管,一声珍重别山侗。

羽轮飚驾赴蓬宫。

有泉在山,爰注为壑。

膏火自煎,一室之烛。

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

可以为车,可以为宫。

有泉在山,爰注为渊。

膏火之烛,维以自煎。

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栎。

可以为薪,可以为杙。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

王言如丝,谁敢不听。

忽有人问鄮山,只向他道,风门海口,当风抵浪,也须是个人始得。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

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

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

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

惠以南山好松板,翦伐毁就皆丸丸。

我今朴斩遂有日,居处可望奄冗宽。

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

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吝风俗悭。

皆使如公眼青白,古人风义当复还。

吾闻渊明谢主人,冥报止谓因盘餐。

公今饭我德何啻。

渊明诗来犹可攀。

兄主两山,无顷刻暇。

踆踆走俗,类古普化。

人始不识,睢盱猜讶。

徐察情真,有朴无诈。

翕然同声,真本色者。

未几废宇,耽耽大厦。

昔瓶无粟,今廪多稼。

松弯易地,筋力已谢。

犹命肩舆,日谒百舍。

车殆马烦,途远将夜。

一身破甑,万事飘瓦。

追惟何及,抚事悲吒。

飞书别我,历举昔话。

云何良友,天不少借。

一香永诀,老泪盈把。

久与林壑居,所见皆众穉。

岂无寿千年,未有此柏异。

壮而尝参天,晚乃但仆地。

定非风雨摧,殆是斤斧弃。

其本则离披,其末则倒植。

其枯如残卉,而蔚有新意。

其靡如弱植,而凛有高致。

将前复却行,宜右忽东次。

骧龙或俯顾。

遁虎或回眙。

陨石或猛起,飞翚或颠坠。

山立或磬折,尸寝或拳跽。

断支或强附,横陈或巽避。

绸缪情不狎,颓堕力未瘁。

朴畧自光怪,挺持匪标置。

终焉人伪尽,独以天巧遂。

吾闻古有道,纯朴去故智。

与世每如此,全身亦几是。

疑将问岁月,缺弗见载记。

谁言导江时,手植特嬉戏。

世人那得识,会有神禹至。

花里春风未觉时。

美人呵蕊缀横枝。

隔帘飞过蜜蜂儿。

书寄岭头封不到,影浮杯面误人吹。

寂寥惟有夜寒知。

洗眼乾坤正,回头日月新。

百年垂半日,千载中兴辰。

凤下辉堪揽,河清颂好陈。

真逢击壤乐,犹欲叩阍申。

忆昨衣冠祸,将舒刀锯嗔。

风云资腐质,霜露落饕唇。

兰狖三宫拟,桐封五等频。

倾储窃弓玉,空厩赐麒麟。

金虎通严寝,城狐列要津。

貔貅符悉绾,鹰隼翅虚振。

对簿陈公老,收赀萧傅贫。

忠肝涂赤石,义骨莽黄尘。

独座生令喜,诸生死效颦。

山河青海并,俎豆素王邻。

不愧曹嵩假,宁忧王莽真。

遣弓安霡业,凭几密丝纶。

光夏传家吉,从商及弟亲。

三灵呵玺绂,九庙集吟呻。

呼吸皇图巩,张弛祖德遵。

威弧入手劲,衢酌匠心匀。

艾捷三年效,丛收七日神。

天恩正稠叠,霆断不逡巡。

豕肆然灯腹,翚经衣宝身。

剥肤消积甲,按月辇亡珍。

一洗宫庭孽,惟余旃厦寅。

山龙蠲泽国,简蠹课严宸。

花静崆峒昼,云遥雒水春。

乙书延伟论,甲第伫勋臣。

幽魄含彪炳,明姿出暧堙。

望云同梦寐,吟泽破酸辛。

饭瓮家家备,酺觞个个醇。

黄龙神雀降,丹甑白环臻。

斯世皆醰粹,吾兄尚隐沦。

西川豪杰士,南国放流人。

拔薤威谁匹,吟花语绝伦。

偷金逢怨口,酌水别遗民。

强项违廷简,冥心惬野莼。

声非《五噫》激,文似《九歌》驯。

黼黻皇猷烂,丹青帝德纯。

如无青史采,定下紫泥询。

朴簌终相倚,浮华蚤见甄。

飘零伤物役,衰谢困躬畇。

鉏止公畦棱,行穷墅渎滨。

扣舷随泛泛,持翳入蓁蓁。

筒洒时牵鲫,竿投夜揭。

龟巢知足雨,鸟食卜盈囷。

小赋夸乌柿,遐瞻陟白絺。

时清襜里隐,主圣务光踆。

壤室琴声满,绳枢辙迹湮。

因歌太平曲,停酒拭乌巾。

斯文当两都,江夏世无双。

叔度初不言,汉庭望风降。

中间眇人物,潜伏老崆谾。

本朝开典礼,棫朴作株桩。

世父盛文藻,如陆海潘江。

三战士皆北,韔弓锦韬杠。

白衣受传诏,短命终萤窗。

梦升卧南阳,耆旧无两庞。

空鑱欧阳铭,松风悲陇泷。

四海群从间,尔来颇琤淙。

主簿吾宗秀,其能任为邦。

躯干虽眇小,勇沉鼎可扛。

择师别陈许,取友观羿逄。

折腰佐髯令,邑讼销吠尨。

时邀府中饮,下箔蜡烧釭。

红裳笑千金,清夜酒百缸。

同僚有恶少,嘲谑语乱哤。

君但隐几笑,诸老叹敦厖。

况乃工朱墨,气和信甚矼。

持此应时须,十年拥麾幢。

相逢常鞅掌,衙鼓趋(上鼔下夅)。

簿书败清谈,汗颜吏枞枞。

临分何以赠,要我赋兰茳。

黄华虽众笑,白雪不同腔。

野人甘芹味,敢馈厌羊羫。

顾子百短拙,饱腹戆胮肛。

惟思解官去,一丘事耕(右鬯下換ハ夊。

君当取富贵,钟鼓罗击撞。

伏藏鼪鼯径,犹想足音跫。

古寺坏壁存菩提,又有达磨苍龙如。

我来问讯若旧积,宇宙中间真蘧庐。

朋侪邂逅谁亲疏,秋风相对一笑醵。

杯行草草复徐徐,山僧野朴谈古初。

谓元城老当此居,浩叹不足歌继之。

满庭灿灿木鞭蕖,疑是莱柏邓栟榈。

人多病俗不可医,天欲废疲乏还从渠。

儒生腹大能几围,但教盛酒勿盛书。

渠渠新学,徐卿始作。

伊谁克完,季子仲宽。

维此新学,始亦甚隘。

爰斤爰构,以就于大。

其大维何,有门言言。

有堂轩轩,有庑骞鞬。

有阶平平,高墉连连。

凿池溅溅,树木芊芊。

凡民之俊,其来如云。

小心鞠躬,不軿以勤。

维昔玄圣,训言斯明。

百工居肆,匪肆不成。

嗟嗟尔俊,亦既知止。

岂徒诵言,厥有微旨。

其旨维何,曰仁与义。

明明仁义,不远甚迩。

尔求其方,先我孝悌。

维此孝悌,为仁之始。

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昔为棫朴,今则楩槠。

昔为碔砆,今焉璠玙。

是蓄是储,邦家之需。

嗟嗟尔俊,克就兹美。

谁其始之,徐氏父子。

徐氏父子,可谓曰贤。

我歌我诗,刻于学宫。

以告后人,以永其传。

但持冰洁心,不识风霜冷。

任是怀礼容,无人顾形影。

知君久积池塘梦,遣我方思变动来。

操执若同颜叔子,今宵宁免泪盈腮。

棫朴芃旱麓边,为薪为槱合禋天。

山墙野店茅灰里,热弄须臾亦可怜。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

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

廷尉年来犴狱清,更凭藻鉴惠诸生。

新奇往往多闻罢,朴鲁区区亦意成。

已见规橅通造化,会看勋业正钧衡。

先生小试澄清手,天下颙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