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于荐广牡,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译文

一路行进和睦虔诚,到达此地恭敬祭享。

各国诸侯相助祭祀,天子居中盛美端庄。

赞叹声中献上大雄牲,助我祭祀陈列在庙堂。

伟大先父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孝子安定下方。

人臣贤能如众星拱月,君主英明更举世无双。

安定朝邦能德感天庭,今世盛明更子孙永昌。

安我心赐予年寿绵绵,又助我享受吉福无疆。

求保佑先父灵前长歌,求保佑先母灵前高唱。

注释

⑴有:语助词。雝(yōng)雝:和睦。

⑵肃肃:恭敬。

⑶相:助祭的人。维:是。辟公:诸侯。

⑷穆穆:庄重盛美。

⑸於(wū):赞叹声。荐:进献。广:大。牡:雄性牲口。

⑹相:助。予:周天子自称。肆:陈列。

⑺假:大。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⑻绥:安,用如使动。

⑼宣哲:明智。

⑽后:君主。

⑾燕:安。

⑿克:能。厥:其。

⒀绥:赐。眉寿:长寿。

⒁介:助。繁祉:多福。

⒂右:佑,此指受到保佑。烈考:先父。

⒃文母:有文德的母亲。

赏析

周王室虽然还不能如后世中央集权王朝那样对全国进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毕竟身为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诸侯们还是要对之尽臣下的职责;实质性者如发生兵事时的勤王,礼仪性者如祭祀时的助祭。这首诗的开头写的便是诸侯助祭的情况。

  因后世有肃穆一词,往往容易导致诗中“肃肃”、“穆穆”属同义或近义的误会。其实两词含义用来颇有区别。“肃肃”是说助祭诸侯态度之恭敬,不仅是对祭祀对象——当时周天子的已故祖先,而且是对居祭祀中心地位的周天子本人;“穆穆”则既表周天子祭祀的端庄态度,又表其形态的盛美与威严。这样理解,二词分别用于助祭者(诸侯)、主祭者(天子),方可谓恰如其分。而那些丰盛的祭品(广牡),或为天子自备,或为诸侯所献,在庄严的颂乐声中,由诸侯协助天子陈列供奉。一个祭典,既有丰盛的祭品,又囊括了当时的政治要人,可见其极为隆重。

  《毛诗序》说,《雝》是“禘大祖(即后稷)”,但诗中明言所祭为“皇考”、“烈考”,其说难通。朱熹《诗集传》认为“皇考”指文王,“孝子”是武王,其说近是。以武王之威德功勋,召诸侯或诸侯主动来助祭,不仅不难,而且势在必然。不过,这种有诸侯相助祭祀皇考的典仪虽然始自武王,武王之后也会沿用,如成王祭武王、康王祭成王都会采用《雝》所描写的诸侯助祭形式。这种形式,既表现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权威,也表现诸侯的臣服,成为周王室政权巩固的标志。周王室自然乐于定期显示这一标志。至于后来周王室力量衰落,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乃至诸侯纷纷萌生觊觎九鼎之心,恐怕这种标志的显示便难乎为继了。

  “假哉皇考”以下八句,是祈求已故父王保佑之辞,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宣哲维人,文武维后”,即臣贤君明,有此条件,自可国定邦安,政权巩固,使先人之灵放心无虞。二是“克昌厥后”,这与《烈文》、《天作》中的“子孙保之”意义相似,对照钟鼎文中频频出现的“子子孙孙永保用”及后世秦始皇的希望其后代“万世而为君”,读者不能不对上古(后世亦同)国君强烈追求己姓政权的绵延留下深刻印象。与这一点相比,“燕及皇天”(即使是虔诚的)和“眉寿”、“繁祉”只能是陪衬而已。

  这首诗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说“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但“文母”的陪衬地位也很明显,这又是父系社会的必然现象。以这样内容的两句结尾是周颂中唯一之例,透露出《雝》是祭祀后撤去祭品的乐歌的信息,并为诸多《诗经》注疏、研究者所公认。按理说,每一祭典都有撤去祭品这一程序,撤祭诗不会仅此一首,既然现在《诗经》只收录了《雝》,可见《诗经》的整理删定者(旧说为孔子)认为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思乐泮水,承流辟雍。

思皇多士,贲然来从。

雝雝济济,四方攸同。

登于天府,维王是崇。

秉德翼翼,赤相肃雝。

疏幂三举,诚意益恭。

光蠲黼绣,和流笙镛。

子孙众多,福禄来从。

佩玉锵锵,其来雝雝。

陟降孔时,步武有容。

恪兹祀事,神罔时恫。

绥我邦家,福禄来崇。

思皇多士,扬于王庭。

钟鼓乐之,肃雝和鸣。

威备抑抑,既安且宁。

天子万寿,永观厥成。

多病淹残岁,初寒卧直庐。

朝廷务清静,铃索少文书。

向学今为盛,优贤古莫如。

靓深严禁署,闲宴乐群居。

赐马联金络,清尘侍玉舆。

诗论三代盛,献纳万机余。

号令存宽大,文章复古初。

笑谈挥翰墨,俄顷列琼琚。

夜漏销宫烛,春晖上玉除。

歌诗唐李杜,言语汉严徐。

自顾追时彦,多◇不鄙予。

无盐烦刻画,寒谷借吹嘘。

朋友飞雝鹭,君臣在藻鱼。

贪荣同卫鹤,取笑类黔驴。

皎皎心虽在,萧萧发已疏。

未知论报效,安得遂樵渔。

云破西山出,江横画阁虚。

余生叹劳止,搔首念归欤。

引绶夸民吏,椎牛会里闾。

一麾终得请,此计岂踌。

璇杓西揭将指乾,商飙万里清无边。

亭亭东岘耸苍玉,双溪露净银河鲜。

天应敛此山川气,九秋蕴作人间瑞。

当年宝婺所宝何,今日我公廊庙器。

秘殿吾伊坟典光,粲然礼乐隆周王。

满怀献纳琅玕露,笔底璠璵金匮香。

晚节黄花清上苑,雝雝宗祀仪将蒇。

星辰直上复声隆,看踵台司调玉铉。

抱琴江皋客影单,四年指下不成弹。

瓠巴一曲西风递,请听双溪之水声潺潺。

舂崖漱石鸣湍玉,带月泠泠下溪曲。

须臾岘首片云生,雨杂寒泉座飞瀑。

山清波明公与溪山一样清,康宁千龄遥祝寿山福海之高深。

水平湖兮溶溶,雁鸣秋兮雝雝,气相求兮声相应,渺万里兮葭葺丛。

晴云淡兮天宇清,行不乱兮字纵横。

伊美人兮心和平,韵埙篪兮锦乡文。

湖光澹兮酒温卮,鉴湖影兮烛须眉纵百坡兮何聚散,如此水兮湼不缁。

彼弋人兮奚慕,何南北兮定处。

嫋嫋兮秋风,潇潇兮夜雨。

飞鸣兮向阳,何心兮稻粱。

望层空兮接羽,友鸿鹄高翔。

敕尔瞽。

率尔众工。

奏尔悲诵。

肃肃雝雝。

无怠无凶。

雝雝阳鸟,其居朔方。

朅来江南,雪霜备尝。

意不耐暑,虑尔早亡。

乃安水土,羽毛无伤。

仰羡鵷雏,俯趋鹜行。

负影隻立,何如还乡。

秋风日高,稻粱已黄。

且谋一饱,忽思翱翔。

羽肃肃,鸣雝雝,江南江北秋思同。

秋思中人无避处,风酸月泠江流去。

雁奴亦良苦,群雁不我冯。

夜深炬火灭复明,举网拼尽芦花翎。

崧高二王德,丰水数世仁。

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

陵州不尽用,雝国非全神。

厥美钟在季。

鲁殿岿然存。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

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

自公镇西南,威声憺胡虏。

弃地遄归疆,余民亦安土。

便当度双剑,建大将旗鼓。

进贤黜不衷,讨贰诛失伍。

增屯御骄卒,募耕实边圄。

堂堂当道卧,一勇销百侮。

原公排群议,释我分外虑。

上流屹长城,却归辅明主。

威神在天,来格于诚。

既载清酤,有闻无声。

相予熙事,时赖宗英。

肃肃雝雝,允协思成。

兄弟谗阋。

侮人百里。

兵在其颈。

佐雝者尝焉。

佐斗者伤焉。

祸不好不能为祸。

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雝雝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作乐合祖,笋簴在庭。

众奏具举,肃雝和鸣。

神灵来格,庶几是听。

皦绎以终,永观厥成。

交于神明,内民为贵。

外致其文,亦效精意。

嘉玉既陈,将以量币。

肃肃雝雝,惟帝之对。

雝雝玉佩,清酤惟良。

粢盛具列,有飶其香。

怀其徽范,德洽无疆。

于兹燕止,降福穰穰。

杏山高高压群山,山灵发秀生凤鸾。

便应骞腾梧桐表,胡为回翔枳棘閒。

谁知异物非凡翼,志在远大须培植。

固非燕雀所能知,正恐鸿鹄亦未识。

去年桂子香中晴,五彩颺下民欢迎。

雝雝仁气才鼓荡,今春已趣云霄程。

清水一壶留矮屋,顺风万里送行色。

内将搅辉仪周行,外将和鸣福万国。

老夫耄矣阻攀行,一诗寄意无他肠。

愿言双旌导前路,飞致凤花开处是桐乡。

蓬莱空夜月,琪树不秋风。

霜畦老芝(左瓜右瓜),烟阙多麟龙。

灵龟不知岁,孤云杳无踪。

白鹤忽归来,紫鸾鸣雝雝。

谁种蟠桃核,花开崑崙峰。

一曲舞胎仙,瑶池讌已终。

手持三尺霜,浩气渺太空。

坐断壶山景,杖头风月浓。

玉皇知何时,锡诏下霄濛。

玉膏满瓯雪,刀圭一粒红。

赠子谒仙行,金鸡呼晓钟。

唤起老飞廉,羊角舞巽宫。

为君吹梦魂,横飞过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