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小院重帘燕飞碍。

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

熟睡起来,宿酲微带。

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

笑摘双杏子,连枝戴。

赏析

这首词是写暮春时候少妇的生活与心情的。首先点明词中女主人公所处的时节是暮春。所处的环境是有重帘的小院。寒食过后不久,街头巷尾已开始叫卖牡丹,显示出暮春特点。春天最活跃的燕子飞来飞去。只是由于重重帘幕的障碍,才没有飞入小院深处,“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正是这少妇心境悠闲,观察细致所得的景象。这里还没有写出这女子的感受,直到“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才从侧面流露出她的心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昨夜的风雨使“小径红稀”(晏殊《踏莎行》)。花是春的象征。风雨无情,将花摧残殆尽,所剩无几。少妇不能不触目惊心,惊呼“只有一分春在。”九分春色都被雨打风吹去,她怎能不为之惋惜呢!“惜春常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但这位女主人公惜春而不伤春,更不怨春,而是“今朝犹自得,阴晴快。”她的情绪没有因暮春时节风雨春残、群芳纷谢的冷落氛围所感染,而是阴也快,睛也快。上片末二句是全词情调转向愁苦还是转向乐观的分水岭。

  下片写少妇睡起梳妆的举止动态。熟睡起来,昨夜的酒醉还未全解。两颊还微带着昨宵中酒的红晕。昨夜微醉的倦意也还没有完全消除。倦态娇姿,惹人怜爱。正是由于少妇宿酲未解,四肢酥软,娇慵无力,懒于下床打水盥洗,才“不惜罗襟揾眉黛,”顺手扯过罗衣擦去昨夜画眉的残余翠黛。作者描摹少妇的心理、动态,十分细腻、逼真。直到太阳渐渐升高,她的宿酲渐解,倦态渐消,慢慢恢复了平时的活力,这才梳妆打扮,淡扫娥眉,薄施粉黛,“看着花阴移改”,顾盼自怜。这起床梳洗过程,也是温庭筠《菩萨蛮》词中少妇“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的另一种表现手法,但都是从女子梳妆的过程、动态来刻画她的神态和心境的,“花阴移改”是日高的补写。太阳渐渐升高,花景渐渐缩短,说明这少妇从睡起到起床,到梳冼完毕,到她有闲暇来看“花阴移改”,时间是相当长久的。因为用了“日高”、“花阴移改”这样的具体形象来描写,所以时间长久就不觉得抽象了

  歇拍,“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杏子成双,暗示词中女主人公内心盼望自己也能成双成对的微妙心理活动。“笑摘”说明她心情乐观、开朗。虽然作者当时是暂时独居,但她相信不久她可以和杏子一样成双成对,杏子成了她美好的愿望、未来幸福的象征物,神余言外,趣味隽永。一个“笑”字十分传神地表现她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这首词中的女主人公是独居闺中的,时间又值暮春,一般写法总是围绕“闺怨”、“春女多思”作文章,写女主人公见落花而流泪,看双燕而伤心;叹青春将逝,感独处无欢,愁苦忧思,情怀凄恻。而这首词却能不落窠臼,尽管写的也是暮春独居的女子,作者却塑造了一个乐观、自信、充满希望的女子形象,具有鲜明的、独特的个性,这是这首词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诗人简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22篇诗文

诗文推荐

身作琵琶,调全宫羽,佳人自然用意。

宝檀槽在雪胸前,倚香脐、横枕琼臂。

组带金钩,背垂红绶,纤指转弦韵细。

愿伊只恁拨梁州,且多时、得在怀里。

空城晓月。

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

前番风霜饱谙矣。

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

程程有好在,应惭愧。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

随分杯筵称家计。

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

待儿官大,做奢遮会。

清山浮碧。

细风丝雨,新愁如织。

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

归期莫数芳辰,误几度、回廊夜色。

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

金粉拂霓裳,凌波微步。

瘦玉亭亭倚秋渚。

澹香高韵,费尽一天清露。

恼人容易被、西风误。

微雨岸花,斜阳汀树。

自惜风流怨迟暮。

珠帘青竹,应有阿溪新句。

断魂谁解与,烟中语。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

柳无言,双眉尽日齐斗。

都缘薄幸赋情浅,许多时、不成欢偶。

幸自也,总由他,何须负这心口。

令人恨、行坐儿断了更思量,没心求守。

前日相逢,又早见伊仍旧。

却更被温存后。

都忘了、当时僝僽。

便掐撮、九百身心,依前待有。

密竹翦轻绡,华堂初建。

卷上虾须待开宴。

寿期春聚,芍药一番开遍。

砌成锦步帐,笼弦管。

绛节近颁,丹雏重见。

花里双双乍归燕。

重重乐事,凭仗东风拘管。

一时分付与,金荷劝。

犀牛扇子破多时,全暗全明。

问著元来总不知,最为亲切。

无限清风与头角,成群作队。

尽同云雨去难追,鼻绳在我手里。

饯筵绿绕红围处,只这孩儿。

两泪垂垂。

不忍教人遽别离。

别离不作多时计,千日为期。

却恐归时。

人道寻春已较迟。

伴我鹿车鱼釜,从伊裙布钗荆。

年年七月甫三旬,今日生朝资庆。

二女长俱麻绩,三男俱读书声。

吾年五十不多争,好事且宜少等。

翦翦寒花小更垂。

阿琼愁里弄妆迟。

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

老夫无味已多时。

嗟久客。

又见他乡寒食。

流水断桥春寂寂。

孤村烟火息。

白去红飞无迹。

千树总成新碧。

醉里伤春愁似织。

东风欺酒力。

南轩面对芙蓉浦。

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

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

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

与花为主人。

小雨初收蝶做团。

和风轻拂燕泥干。

秋千院落落花寒。

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余欢。

一春心绪倚阑干。

使君欲醉离亭酒。

酒醒离愁转有。

紫禁多时虚右。

苕霅留难久。

一声歌掩双罗袖。

日落乱山春后。

犹有东城烟柳。

青荫长依旧。

醉红宿翠。

髻亸乌云坠。

管是夜来不得睡。

那更今朝早起。

春风满揉腰肢。

阶前小立多时。

恰恨一番雨过,想应湿透鞋儿。

萍蓬行路。

来不多时还遣去。

会有重来。

还把清尊此地开。

隋河杨柳。

见我五年三执手。

红泪多情。

待得重来走马迎。

感皇恩,承天诏,控西南。

大门敞、高对烟岚。

双权再任,过期无代复登三。

晏然军国,事和平,灾割封缄。

年将暮,心归道,搜玄路,访清谈。

降尊宠、谦下无惭。

山人放旷,本来无得有何参。

但能慈忍,戒荒淫

儿女沸欢声,生朝来到。

帘幕中间喷香兽。

京祠新任,好事日边还又。

清闲无个事,君恩厚。

赢得乞食,歌姬一笑。

旧衲云山伴红袖。

逢来弱水,试问神仙何有。

近来饶落托,贪杯酒。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

掩袖凝寒不语。

漫黏酥、枝枝缕缕。

断肠休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

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

多少高阳伴侣。

到如今、沈冥几许。

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