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焦山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赏析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铁瓮”,指镇江古城,是三国孙权所建,十分坚固,当时号称铁瓮城。“金焦”,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现已淤连南岸),西东相对,十分雄伟。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题诗道:“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铁瓮”、“金焦”为镇江古来形势最突出之处,写得概括、有力。“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江流东注,风卷涛惊,又加强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连水,水连天,“孤云”、“孤帆”更衬出了江天的浩渺,而“来去”、“上下”又见出了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神思的飞越。此句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想是从李白诗句变化而来。“远岫忽明晦”,“忽”写出了朝光明灭给人刹那间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兴奋,真是“好景画难描”啊。

  下片写景从形势写起,江,天,远山,由近而远,层次分明。览景时,人们往往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如果说上片是“视通万里”,那么下片就是“思接千载”了。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此由近到远写镇江的攻守征战。隋灭陈时,隋大将贺若弼最先在这里突破陈的江防,继克金陵。南朝宋曾凭借长江天堑在这里抗击北魏军队,“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从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孙权曾以京口(吴时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城)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门户,对抗曹魏。这九个字极省净地表现出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场面壮烈的战争?镇江,她在南北对峙的历朝历代战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击蒙古的江淮重镇,而自己就任职在这块“古来征战地”!“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作者从历史的遐想中清醒过来,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万千了。作者对历史无限追忆,“天下英雄谁敌手”,能在这里一展宏图,多好!可是,面对现实,官小权轻,难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时写的另一首《水调歌头》所言:“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这就是他此时的心情。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鸥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将作者的心也带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他的想象、他的愿望:我怎样也能象鸥鹭一样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呢!切不可从此句认为作者有避世之哀。这只是他失意时的慰解之词,他怎能轻易抛弃自己的壮志呢?

  这首词由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组成,层层生发,一气呵成,显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净、圆熟的语言,创造了一个高远、清新的意境,表现了豪迈、开朗的胸襟。读起来爽口惬心,发人意兴。因此,可以说吴潜是晚宋一个重要的词人。

诗人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52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应三元,先五日,庆生申。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

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

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

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

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

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

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

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

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记当年,哧腐鼠,叹冥鸿。

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

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相遇会心友,目击契金兰。

登天游雾莫逆,鸡黍不相干。

常记岩岩亭下,俯瞰茫茫沧海,挥尘笑谈间。

霞卷镇阳北,云隐鹤山颜。

岁华迁,人事革,忽盟寒。

芒鞋藜杖犹在,唯忆扣玄关。

但愿心圆如月,表里虚凝澄澈,密密运枢环。

一点迥无别,千里共同看。

今日雪飞六出,明夜月圆三五,梅腊正传芳。

恰值生申节,共献椒觞。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

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

百二山河空壮。

底事中原尘涨。

丧乱几时休。

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

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

老去英雄不见。

惟与渔樵为伴。

回首得无忧。

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寄语山阿子,何日出幽篁。

兰衣蕙带,为我独立万寻冈。

头上青天荡荡,足下白云霭,和气自悠扬。

一阵东风至,灵雨过南塘。

招山鬼,吊河伯,俟东皇。

朱宫紫阙、何事宛在水中央。

长望龙辀雷驾,凭仗箫钟交鼓,宾日出扶桑。

我乃援北斗,子亦射天狼。

万里湖南,江山历历,皆吾旧游。

看飞凫仙子,张帆直上,周郎赤壁,鹦鹉汀洲。

吸尽西江,醉中横笛,人在岳阳楼上头。

波涛静,泛洞庭青草,重整兰舟。

长沙会府风流。

有万户娉婷帘玉钩。

恨楚城春晚,岸花樯燕,还将客送,不与人留。

且唤阳城,更招元结,摩抚之余歌咏休。

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

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

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

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

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

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

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

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君莫厌行役,易尔此非难。

人情无已、久阴忧潦霁忧干。

借得庭轩一榻,忘却征涂炎暑,小驻氵龠龙团。

世路任渠险,襟抱五湖宽。

叹平生,环辙迹,已苍颜。

梅花雪片万里、奚又絷南冠。

应是江山好处,犹待推排老眼,天未许休官。

莫忆故园竹,日日报平安。

缔好恨不早,觌面雅相知。

璿星楼上,一见天产此英奇。

功在淮梁砥柱,政蔼汉扶襦衤夸,仅借寇恂期。

懊恼剑花冷,手欲鲙鲸鲵。

濡须坞,咽喉地,腹心谁。

公其揽辔凭轼,勋业笑谈为。

贯索旄头息焰,斗极泰阶动色,归佐太平基。

客有问仆者,只说在渔矶。

颢气遍寰宇,风露逼衣裘。

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

人道当年今日,海上骑鲸仙客,乘兴下瀛州。

雅志在扶世,来佐紫宸游。

庙堂上,须早计,要嘉谋。

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

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

待得蟠桃熟,相约访浮丘。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阳。

壶中别有天地,转觉日增长。

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相望。

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将。

玉生烟,兰竞秀,彩成行,翁无他智,只把一念答苍苍。

今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庄。

要数义方训,不说窦家郎。

左手紫螯蟹,右手绿螺杯。

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

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

举酒属吾子,此兴正崔嵬。

夜何其,秋老矣,盍归来。

试问先生归否,茅屋欲生苔。

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吾意两悠哉。

寄语雪溪外,鸥鹭莫惊猜。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_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_仙。

雁落村间_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

只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_。

于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琼树挂初日,珠箔卷清霜。

夜来溪上微雨,佳节过重阳。

共庆当年此际,曾见天麟协梦,华阀挂蓬桑。

人作鲁侯祝,俾尔寿而臧。

保疲瘵,旌德善,致吉祥。

会看报政,朝夕芝检趣徵黄。

不藉灵丹九转,不用蟠桃三窃,源远自流长。

愿借沧溟富,斟酌荐瑶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