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nán shān cuī cuī,xióng hú suí suí。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lŭ dào yŏu dàng,qí zĭ yóu guī。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jì yuē guī zhĭ,hé yòu huái zhĭ?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gé jù wŭ liăng,guān ruí shuāng zhĭ。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lŭ dào yŏu dàng,qí zĭ yōng zhĭ。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jì yuē yōng zhĭ,hé yòu cóng zhĭ?

蓺麻如之何?yì má rú zhī hé?

衡从其亩。héng cóng qí mŭ。

取妻如之何?qŭ qī rú zhī hé?

必告父母。bì gào fù mŭ。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jì yuē gào zhĭ,hé yòu [jū,jú] zhĭ?

析薪如之何?xī xīn rú zhī hé?

匪斧不克。fĕi fŭ bù kè。

取妻如之何?qŭ qī rú zhī hé?

匪媒不得。fĕi méi bù dé。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jì yuē dé zhĭ,hé yòu jí zhĭ?

译文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注释

⑴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⑵绥绥(suí):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⑶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⑷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⑸止:语气词,无义。

⑹曷(hé):怎么,为什么;怀:怀念。一说来。

⑺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⑻緌(ruí):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⑼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⑽从:相从。

⑾蓺(yì):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jú):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赏析

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又将齐襄公渴切的思想状态描摹殆尽,让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章末,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影射齐襄公和文姜乱伦的无耻行为时,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联姻,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文姜被嫁给了鲁桓公,但文姜不守妇道,与齐襄公有染,乱伦私通。齐国势大,鲁国势小,懦弱的鲁桓公敢怒不敢言。《左传》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要去齐国,夫人文姜要求同行,鲁桓公只得答应,文姜和齐襄公趁机相会。后来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便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宴款待桓公,趁机将桓公灌醉,然后让公子彭生在驾车送桓公回国的路上扼死了桓公。这件事暴露后,齐国百姓皆以为耻,这首诗便是在此情境下产生的。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南斗七,北斗八。

风来树动,鱼行水浊。

诸人三十年后眼开,莫道南山有口无舌。

南山有众盈筹,总是佛祖冤雠。

一夏资粮尚少,岂容坐视无谋。

长安城里,芳草渡头。

赖有作者,为我希求,要使个个饱饫而优游。

忽然遇维摩居士东指西指,又且如何对酬。

一言才勘破,笑倒老金牛。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

谈子醉,独立睨东风。

未试玉堂挥翰手,只今楚泽钓鱼翁。

万事举杯空。

谋一笑,一笑与君同。

身老南山看射虎,眼高四海送飞鸿。

赤岸晚潮通。

南山云,北山雨,四七二三面相睹,新罗国里曾上堂,大唐国里未打鼓。

苦中乐,乐中苦,谁道黄金如粪土。

当头一句,无过直与。

南山有口,不敢错举,笑破露柱。

推不进前,约不退进。

临济白拈,未是好手。

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筯空将撑虎口。

瞻彼南山,有梌有棠,维叶牂牂。

君子之燕,笾豆洋洋,鼎俎将将。

百羞阜昌,上下乐康,邦家之光。

君子万年,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蔚彼南山,有松其猗。

孰堂而基,孰坏不支。

远莫与识,其斩以狙猿之杙。

是近是度,谓家之无桷。

呜呼松乎,余归此休乎。

有弓莫朝射,有剑莫夜舞。

舞剑空惊半夜鸡,射弓须射南山虎。

当年意气双白虹,三尺宝剑两石弓。

平沙软草马蹄疾,仰面射落南飞鸿。

归来面皱头雪白,鱼皮包剑弓挂壁。

逢君一笑杯酒空,怜我衰颜手无力。

手无力,眼有眵,作歌赠君君莫疑。

英雄老去众所薄,何独区区杨去非。

先生年五十,更名曰去非。

者个是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

进退全机变,从衡振祖风。

都在南山掌握中。

草枯燎发原野业,老罴愤起千军敌。

将军名号巴而思,白羽惯数黄狼肋。

老罴决石如怒猊,将军立马攒霜蹄。

满弓一射正贯脾,马前突立人而啼。

南山白额当道卧,东西之人不敢过。

少年匹马随噪呼,从渠生拔白额须。

刳白额,作饮器,坐令泰山之妇歌好世。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

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

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

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

惠以南山好松板,翦伐毁就皆丸丸。

我今朴斩遂有日,居处可望奄冗宽。

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

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吝风俗悭。

皆使如公眼青白,古人风义当复还。

吾闻渊明谢主人,冥报止谓因盘餐。

公今饭我德何啻。

渊明诗来犹可攀。

百福四象初。

万寿三元始。

拜献惟衮职。

同心协卿士。

北极永无穷。

南山何足拟。

重阳九月九,个个尽知有。

吃了茱萸茶,多是眉头皱。

唯有陶靖节独欢颜,解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巧尽拙出,水到渠成。

举足下足,十字纵横。

三千里外,已被南山换却眼晴。

溪东溪西水牯,四海五湖皇化,俱胝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赵州无拣择,五年分疏不下。

南山忍俊不禁,今日轻酬重价。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东海鲤鱼,鼓腮振鬣。

南山鳖鼻,伸眉吐气。

唯有赵州老儿没意智,拖个破席日里睡。

净慈路见不平,道个苏卢悉利。

恐者老子背地里讨人便宜。

南山之田兮,谁为而芜。

南山之人兮,谁教堕且。

来者何为,而往者谁趾。

草漫靡兮,不种何自。

始吾往兮无耜,吾将归兮客吾止。

要以田兮寄我治,我耕浅兮谷不遂。

耕之深兮石挠吾耒,吾耒挠兮耕嗟难。

雨专水兮日专旱,借不然兮颖以秀。

螟悬心兮螣开口,我虽力兮功何有。

然不可以已兮,时宁我违而我无时负。

鳷鹊楼高晚雪融。

鸳鸯池暖暗潮通。

郁金黄染柳丝风。

油壁不来春草绿,栏干倚遍夕阳红。

江南山色有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