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xī kàn huáng jú yŭ jūn bié,jīn tīng xuán chán wŏ què huí。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wŭ yè sōu liú zhĕn qián jué,yī nián yán zhuàng jìng zhōng lái。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mă sī biān căo quán máo dòng,diāo miàn qīng yún shuì yăn kāi。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tiān dì sù qīng kān sì wàng,wèi jūn fú bìng shàng gāo tái。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赏析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姑洗微二奏]猗欤那欤,生养斯民。

家给人足,时底熙纯。

祗严明福,于荐苾芬。

粢盛岂洁,神乃有闻。

秋风高,秋叶脱。

乱走衲僧,天涯海角。

枯槁形骸惟见,彫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羽檄连旬月,边尘换岁阴。

捉弄衿忧见肘,补肉忍剜心。

天远鸿飞急,林疏燕恨深。

直钭归往地,都作杀胡林。

合因斩关,铸印乘轩。

始当果断,终得嗣天。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

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觉性中,圆无不融。

闻时富贵,见后贫穷。

穷则变,变则通,草鞋狞似虎,拄杖活如龙。

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

漱齿冰溪远,闻蝉雪屋深。

炎精孕秀储气详,荔枝结实魁群芳。

我有犹子客南服,千里眷念情不忘。

星驰走寄一千颗,伏暑火炽劳取将。

筠篮初开气芬溢,稍觉四座浮清香。

骊珠璨烂光夺目,琱盘饤饾罗满堂。

先庙未献不敢嗅,色味虽鲜那敢赏。

少须祀毕分送似,宾友拉至纷攫攘。

降囊初剥拆霞缕,玉脸旋堂绽流天浆。

手持奈此水晶粒,地积更诧云锦裳。

海乡因记少日好,绕树食{左口右稻去禾}高价偿。

婆娑碧绿拥平野,丹苞縠皱晖朝阳。

初惊星火争燿熠,久讶彩凤争翱翔。

薰风吹开碧云叶,绿水宛类翻頳鲂。

只今老大将底用,食此感激意故长。

君不见方红陈紫列绀缃,三十二品裁中郎。

丁香核小味甘洁,何似钗头十八娘。

天生美实限南北,长安路远价愈强。

只今生食享至味,不数家渍监蒸方。

又不见宣靖文物全盛时,贡输不减开先唐。

輶车从横绣衣使,海内骚动封纸黄。

妙品人家那可得,置以走辙加浮航。

似闻供上祗纤悉,往往尽入公侯王。

骊山往事不古监,艮岳驯致烽烟狂。

祗今故老尚能说,空使悲愤萦肝肠。

书生不负医国手,赋成何日奏明光。

不如且唤呈姬辈,笑擘轻红入醉乡。

礼莫违。

乐具举。

延藩辟。

朝帝所。

执桓蒲。

列齐莒。

垂衮毳。

纷容与。

升有仪。

降有序。

齐簪绂。

忘笑语。

始矜严。

终酣醑。

山横路若绝,转楫逢平川。

川中水木幽,高下兼良田。

沟塍堕微溜,桑柘含疏烟。

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

騃犊卧新fO,野禽争折莲。

试招搔首翁,共语残阳边。

今来九州内,未得皆恬然。

贼阵始吉语,狂波又凶年。

吾翁欲何道,守此常安眠。

笑我掉头去,芦中闻刺船。

余知隐地术,可以齐真仙。

终当从之游,庶复全于天。

渊默湛存,道超见闻。

真照本有,妙尽新勋。

虚谷之神兮大千界满,明月之影兮百亿身分。

无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飞鸟行云。

得之有据,用之不勤。

季春斩暄,鸟啼花笑。

恒沙数见闻觉知,悉毕了了。

一笠一蓑堪倚靠。

波光曲岸垂钩钓。

**浮卮自频告。

高吟笑。

尽教人道渔家傲。

独弄无弦琴一操。

个中始觉知音少。

江月盈山空相照。

谁登晃。

蟾宫唯我亲曾到。

深闻浅悟,浅闻深悟。

只知贪程,不觉蹉路。

见闻觉知,行住坐卧。

眨上眉毛,早已蹉过。

赤脚唱山歌,路上无人知。

在眼曰见,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豁开则东西南北,把住则毫发不存。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余昔年辞免使北。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予与子由入京时,北使已问所在。

后余馆伴,北使屡诵三苏文。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问君王乞镜湖。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时犹子迟侍行。

前年君去时,覆水坳堂中。

三年君不归,昨夜风雨惊破屋,不知生蛟龙。

壮士耻隐忍,拔剑刺溃痈。

三杯然诺许君死,鱼腹置匕首,直入吴王宫。

{护下乙}镡历火飞,吐气成长虹。

义名如皦日,英气凌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