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骆谷晚望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译文

  辽阔的秦川沃野千里,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一般穿越三秦。这美丽的风景画是我在归乡途中一望所见的。这次不如不回来啊,怀着这种屈辱的心情回家,仿佛那山岭上的花草都枝枝使人断肠。

注释

⑴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

⑵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渭:一作“柳”。

⑶还家;一作“还乡”。

⑷“公子”二句: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谷长四百余里,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诗人晚望于此,有感而吟此诗。此为缘景遣怀诗。这类诗率多景为宾,情为主,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它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内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丽,越反衬心情的凄婉,细读自见堂奥。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川,平川。“秦川”,指秦岭以北古秦地,即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大平原。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残阳如血,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展现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如画”二字把莽莽苍苍的辽阔秦川描绘得斜阳掩映,沃野千里,平畴闪光,丛林生辉。这是广袤的大景。“如丝”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东流渭水状写得长河落日,浮光耀金,万丈白练,飘浮三秦。这是绵长的远景。大景与远景交错,山光与水色竞美,蔚为壮观。然而这些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句中特着“去国还家”四字,隐隐透露了诗人是失官还乡,因而被壮丽河山所激发的豪情,一刹那间又被愁怀淹没了。下两句便将此情毫不掩饰地抒写出来。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说王孙出游,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韩琮反其意而用之,借“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对于遭逐沦落的诗人,这种心境是可以理解的。《汉乐府·陇头歌》之二所写“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正可移来为韩琮写照。韩琮的诗情正是由此歌生发。他虽面临如画如丝的秦川渭水,心里只觉得“岭花多是断肠枝”了。据历史记载,韩琮被石载顺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不能不倍增其断肠之慨。

  “莫来好”是与“断肠枝”相因果的。本来“岭花”并无所谓“断肠枝”,只因作者成为断肠人,“岭花”才幻成了“断肠枝”。断肠人对断肠枝,自然不如莫来好了。

  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回肠荡气,原因在诗家惯用的以乐景写哀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人眉宇;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令人读来自入彀中。试一口诵心维,景乎,情乎,乐乎,悲乎,似都浑然莫辨了。其点化契机,仍然是“莫来好”三字所导入的一种闲愁美,哀伤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以美感。在特定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更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此诗得之。

背景

韩琮于唐宣宗时出任湖南观察使,因秉公不苟,不徇私情,公元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朝廷对此事采取了纵容的态度。韩琮因而失官,此后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时之作。

诗人简介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26篇诗文

诗文推荐

逢贼得命,更望复子。

陟彼崔嵬,岂不怀归。

英英白云,跂予望之。

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

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

笔传洙泗之正印,琴弹单父之遗音。

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

门前车马气骎骎,黄叶飞翻秋正深。

风雨对床连夜语,江山异地欲分襟。

忆昔联名唱行殿,一日声华九垓遍。

自知无用甘林泉,君亦何为尚州县。

君今未用叹滞留,丈夫勋业要晚收。

信臣千载循吏传,密令当年褒德侯。

高才所莅无全牛,民自不冤吏早休。

倘免诛求急星火,行看寇盗尽锄耰。

光铺晓曦。

云影拂霜低。

空阔飞鸿过,两三行、向天际。

晴景乍升,晃疏棂,蜂翅迷。

密障红炉暖,香缕飘烟细。

超然坐久,幽径试寻寒梅。

酥点竹间稀。

正疏蓓吐南枝。

微阳动细蕊。

任斜日、沈淡晖。

惨惨寒成。

晚知皓雪欲垂垂。

农来政本,食乃民天。

苾芬明祀,藨蔉良田。

陈兹量币,望彼岂年。

茂介福祉,来钦吉蠲。

一径叉分,三亭鼎峙,小园别是清幽。

曲阑低槛,春色四时留。

怪石参差卧虎,长松偃蹇拿虬。

携筇晚,风来万里,冷撼一天秋。

优游。

销永昼,琴尊左右,宾主风流。

且偷闲,不妨身在南州。

故国归帆隐隐,西崑往事悠悠。

都休问,金钗十二,满酌听轻讴。

仕宦遍四方,每出归愈贫,寒暑更质衣,笑倒邻里人。

今年作史官,坐糜太仓陈;

无如思归何,日夜望绝麟。

区区牛马走,龊龊虮虱臣,恩深老不报,肝胆空轮囷。

我生事幽诗刊,尘埃良独难。

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屼。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

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

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

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水声濯午暑,岚气生晚寒。

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

看云更搘筇,披风少凭栏。

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

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晚色寒清入四檐。

梧桐冷碧到疏帘。

小花未了烛花偏。

瑶瓮孛堆春这里,锦屏屈曲梦谁边。

熏笼香暖索衣添。

回首河堤望。

眷眷嗟离绝。

谁言旧国人。

到在他乡别。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江山侍行迈,长幼出嚣尘。

握手想千古,此心能几人。

风光满长陌,草色傍征轮。

日夕望荆楚,莺鸣芳杜新。

渔烟月下浅,花屿水中春。

点翰遥相忆,含情向白蘋.

惟山有镇,雄于其方。

东孰为雄,于沂之疆。

祀事有时,爰举旧章。

我望匪遥,蔗几燕乡。

晚云烘日枝南北。

一杯未尽梅花曲。

城郭小春回。

暗香开未开。

留连吾欲醉。

醉眼红尘外。

多少老心情。

景清人亦清。

春入江梅破晚寒。

冻枝惊鹊语声乾。

离愁满抱人谁问,病耳初闻心也宽。

风细细,露珊珊。

可堪驿使道漫漫。

斜梢待得人来後,簪向乌云仔细看。

真大道,滋味不相饶。

明月光中腾莹莹,清风飚上出么么。

从此见芝苗。

无狭阔,又岂有迢辽。

圆现圆成成自在,一能一得复逍遥。

方显见彰

长记劳君送远。

柳烟重、桃花波暖。

花外溪城望不见。

古槐边,故人稀,秋鬓晚。

我有凌霄伴。

在何处、山寒云乱。

何不随君弄清浅。

见伊时,话阳春,山数点。

月魄哉生望已几,豪华未厌老相随。

放疏世故开黄卷,销心尘心对紫芝,急雨知寒催叶落,断云乘晚截山低。

小槽早作酬春计,又是梅花结蕊时。

薄晚烟林淡翠微,江边秋月已明晖。

纵远抱,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

日日闲看燕子飞。

旧巢新垒画帘低。

玉历今朝推戊已,住衔泥。

先自春光留不住,那堪更著子规啼。

一阵晚香吹不断,落花溪。

朱栏控带青璧烟,碧峰浮出丹枫颠。

东方铃铎西方磬,轻霞淡照横江天。

南厓高,北厓俯,群峰奔走如龙虎。

千寻巨石连空来,断处曾经巨灵斧。

天池阔,汤谷长,秋虹万里横苍茫。

渔舟尾挂金连环,鸳鸯飞出蒹葭霜。

浔阳潮有无,白帝在何处?

回望吴天雁,南翔又西翥。

孤帆远映青空来,绿树横分半江去。

重沙复岸束复张,鲸鳄横斜失依据。

海月缘沙生,珠子随潮来。

残阳尚悬壁,素魄先临台。

仙家瑶草九月寒,远公石上三花开。

燕子矶头饮牛客,偶来莫使世人猜。

青山对酒谁为主,惟有箫声晚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