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天平山中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

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②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③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④枇(pí)杷(pá):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⑤徐行:慢慢地走。

⑥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赏析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背景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元末,为避乱世,诗人曾隐居于故乡,这首诗便是诗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诗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330篇诗文

诗文推荐

西垣寂寞今已久,三贤文章凤池手。

朝来不复峦山中,后至傥谁居客右。

华堂刻石映今古,秀句连章动星斗。

鸰原棣萼俱相望,龙吟虎啸生辉光。

就中贡父我故乡,况有小阮争翱翔,翩翩亦试中书堂。

青衣虫,平生读书孝与忠,天子赐第蓬莱宫。

东归执笔琼台阙,劝进天平犯天戎。

青衣虫,献策海岛计亦穷,刘家军师邮汝容。

青衣虫,悔不为白头蠹老死文字中。

年光虚度。

能得几多消散处。

莫恨归迟。

得见新词不自持。

山中酒里。

笑语喧哗知有弟。

此意谁如。

世事纷纷一任渠。

前驱十里旌旗红,后骑蹀躞如游龙。

绮窗阿阁最深处,归来燕坐围香风。

不如理掾吴夫子,岸帻高吟酒一中。

高少山头渭水边,耕云钓月老林泉。

巢由不生沮溺死,鱼虾麋鹿俱忘年。

不如理掾吴夫子,安閒寄傲庭西偏。

富贵诚可乐,幽栖端足尚。

牵黄复出上蔡门,李斯悔杀为秦相。

介推有母须求禄,不应决意归绵上。

吴夫子,听我歌。

当朝剑佩冠峨峨,趋营未免伤天和。

古来隐者亦已多,洁身乱伦如彼何。

君今非仕亦非隐,京尘不染白玉珂。

青衫从事今十载,万事忘怀真实在。

但令堂上笑平反,岂计庭前罗翠黛。

是中不减山中乐,底用青鞋游物外。

吴夫子,吾所敬。

兼隐名斋足相称,谁其尸之勾漏令。

山樵夏斩樗栎枝,受昼日炙兼风吹。

天寒岁晚见功用,春透肝鬲连腰肢。

一室暖香胜桦烛,破衲纫缝针线续。

床头翁子新篘成,翁媪分虀小筵席。

山家此乐无厌时,何须玉笋扶金卮。

我亦平生知此味,今年此味奇更奇。

山中低厂编错薪,不知山外飞氛尘。

一尘一窝榾柮老稚均,此时痛快出苦辛。

山中上元节,天上野云收。

豁开广寒殿,清光射斗牛。

姮娥与灯正,耿耿相应酬。

一点难瞒处,灯球挂树头。

笼中看走马,林下恣闲游。

吹灭旧纸撚,泼翻投子油。

暗中有路明如日,露柱相逢笑不休。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蚯蚓食土壤,蚩蚩何所为。

蜩蝉饮用露,蜕上高高枝。

卑高慕其仙,飘飖安可追,倘令智相及,无羡亦无悲

五阴山中,魔强法弱。

战之不胜,休拟议著。

宝剑全提,莫问生杀。

奋不顾身,星飞火撒。

有功者赏,无功者罚。

奏捷淮堧,勒功燕石,鼓吹凯旋。

正归班玉笋,花袍方卸,彩衣亟著,忠孝双全。

清德独高,皇心简注,燕寝凝香朱两幡。

君王问,录屏风姓字,趣对金銮。

平山。

蹑履緌冠。

竞来庆嘉平五日间。

是炎刘昴宿,光至再现,绛人甲子,四百新颁。

碧麦称觞,玉枝等算,长对梅花开岁寒。

春回也,报调羹时候,梅子微酸。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

时止则止行则行,可久则久速则速。

时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禅衲争归众魔伏。

平时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属。

我归师去人谓何,毋乃欲善其身独。

巾瓶到处即为家,何必江湖苦驰逐。

若还飞锡出门去,此一瓣香谁与续。

得住且住则为佳,敬以此为上人祝。

清啸西峰月,记曾经飘飘霞佩,御风飞度。

知道仙家蟠桃宴,此夕洞关无阻。

看多少往来鹤驭。

分得九霞春色醉,听玉笙、清奏云深处。

好天上,神仙府。

俗尘笑我山中侣。

叹匆匆归后,依旧松烟萝雨。

万事一闲都了却,说甚官为柱史。

尽拚得此生韦布。

齐粟一盂安岁晚,课儿童、闲诵梅花赋。

这些福,老天与。

塔拥平山银瓮小。

老衲殷勤,说与游人道。

劫火残灰填翠沼。

断阶花隐双龙爪。

藤压荒篱蟠桧老。

井塌青苔,满地棘针草。

**悲风生木杪。

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

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

我昔扁舟纵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

幽寻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

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敻与沧洲连。

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

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

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

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

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

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

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度淮海。

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

晴天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

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

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东风几回碧。

明月到花影,把酒对香红。

此情飘洒,但觉清景满帘栊。

人被好花相恼,花亦知人幽韵,佳处本同风。

挥手谢尘纲,举袂步蟾宫。

秋已半,幽涧侧,乱山中。

故人过我,终夕乘兴可千钟。

赖有曲江才子,坐上平章花月,不管老英雄。

心事将何寄,醉语又匆匆。

白沙浥夜雨,苍松弄朝日。

清风满行路,駸駸能上能下蹄疾。

溪声静如漱,岚翠浓欲滴。

我岂山中僧,前身饱游历。

君不来,山中底事堪嫌猜。

积雨愁人不可道,至今声迹何寥哉。

竹风微动揽衣起,使我一日肠九回。

君不来,门前日日添苍苔。

平山老柳。

寄多少胜游,春愁诗瘦。

万叠翠屏,一抹江烟浑如旧。

晴空栏槛今何有。

寂寞文章身后。

唤回奇事,青油上客,放怀樽酒。

知不。

全淮万里,羽书静,草绿长亭津堠。

小队出郊,花底赓酬闲时候。

和薰筹幕垂春昼。

坐看蓉池波皱。

主宾同会风云,盛名可久。

云冥冥,雷阗阗。

横玉转,流珠乾。

灵龟入我梦,谓君当旋。

既穷海壖之炎天,当饮山中之流泉。

山中行,移步放教轻。

无别意,恐他幽鸟惊。

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北斗南星位不殊,白浪滔天平地起。

拟不拟,止不止,箇箇无裩长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