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谏迎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chén mŏu yán:fú yĭ fó zhĕ,yí dí zhī yī fă ĕr,zì hòu hàn shí liú rù zhōng guó,shàng gŭ wèi cháng yŏu yĕ。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xī zhĕ huáng dì zài wèi băi nián,nián băi yī shí suì;

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shăo hào zài wèi bā shí nián,nián băi suì;

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zhuān xū zài wèi qī shí jiŭ nián,nián jiŭ shí bā suì;

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dì kù zài wèi qī shí nián,nián băi wŭ suì;

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dì yáo zài wèi jiŭ shí bā nián,nián băi yī shí bā suì;

帝舜及禹,年皆百岁。dì shùn jí yŭ,nián jiē băi suì。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cĭ shí tiān xià tài píng,băi xìng ān lè shòu kăo,rán ér zhōng guó wèi yŏu fó yĕ。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qí hòu [yīn,yān,yĭn] tāng yì nián băi suì,tāng sūn tài wù zài wèi qī shí wŭ nián,wŭ [dīng,zhēng] zài wèi wŭ shí jiŭ nián,shū shĭ bù yán qí nián shòu suŏ jí,tuī qí nián shŭ,gài yì jù bù jiăn băi suì。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zhōu wén wáng nián jiŭ shí qī suì,wŭ wáng nián jiŭ shí sān suì,mù wáng zài wèi băi nián。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cĭ shí fó fă yì wèi rù zhōng guó,fēi yīn shì fó ér zhì rán yĕ。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hàn míng dì shí,shĭ yŏu fó fă,míng dì zài wèi,cái shí bā nián ĕr。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qí hòu luàn wáng xiāng jì,yùn zuò bù cháng。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sòng、qí、liáng、chén、yuán wèi yĭ xià,shì fó jiàn jĭn,nián dài yóu cù。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wéi liáng wŭ dì zài wèi sì shí bā nián,qián hòu sān dù shĕ shēn shī fó,zōng miào zhī [jì,zhài],bù yòng shēng láo,zhòu rì yī shí,zhĭ yú cài guŏ,qí hòu jìng wèi hóu jĭng suŏ bī,è sĭ tái chéng,guó yì xún miè。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shì fó qiú fú,năi gèng dé huò。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yóu cĭ guān zhī,fó bù zú shì,yì kĕ zhī yĭ。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gāo zŭ shĭ shòu suí chán,zé yì chú zhī。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dāng shí qún chén cái shí bù yuăn,bù néng shēn zhī xiān wáng zhī dào,gŭ jīn zhī yí,tuī chăn shèng míng,yĭ jiù sī bì,qí shì [suì,suí] zhĭ,chén cháng hèn yān。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fú wéi ruì shèng wén wŭ huáng dì bì xià,shén shèng yīng wŭ,shŭ qiān băi nián yĭ lái,wèi yŏu lún bĭ。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jí wèi zhī chū,jí bù xŭ dù rén wèi sēng ní dào,yòu bù xŭ [chuàng,chuāng] lì sì guān。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chén cháng yĭ wèi gāo zŭ zhī zhì,bì xíng yú bì xià zhī shŏu,jīn zòng wèi néng jí xíng,qĭ kĕ zì zhī zhuăn lìng shèng yĕ?jīn wén bì xià lìng qún sēng yíng fó gŭ yú fèng xiáng,yù lóu yĭ guān,yú rù dà nèi,yòu lìng zhū sì dì yíng gòng yăng。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chén suī zhì yú,bì zhī bì xià bù huò yú fó,zuò cĭ chóng fèng,yĭ qí fú xiáng yĕ。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zhí yĭ nián fēng rén lè,[xùn,xún] rén zhī xīn,wèi jīng dū shì shù shè guĭ yì zhī guān,xì [wán,wàn] zhī jù ĕr。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ān yŏu shèng míng ruò cĭ,ér kĕn xìn cĭ dĕng shì zāi!rán băi xìng yú míng,yì huò nán xiăo,gŏu jiàn bì xià rú cĭ,jiāng wèi zhēn xīn shì fó,jiē yún:“tiān zĭ dà shèng,yóu yī xīn jìng xìn;

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băi xìng hé rén,qĭ hé gèng xī shēn mìng!”fén dĭng shāo zhĭ,băi shí wèi qún,jiĕ yī sàn qián,zì cháo zhì mù,zhuăn xiāng făng xiào,wéi kŏng hòu shí,lăo shăo bēn bō,qì qí yè cì。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ruò bù jí jiā jìn è,gèng lì zhū sì,bì yŏu duàn [bei,bì,bèi] luán shēn yĭ wèi gòng yăng zhĕ。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shāng fēng bài sú,[chuán,zhuàn] xiào sì fāng,fēi xì shì yĕ。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fū fó bĕn yí dí zhī rén,yŭ zhōng guó yán yŭ bù tōng,yī fú shū zhì;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kŏu bù yán xiān wáng zhī fă yán,shēn bù fú xiān wáng zhī fă fú;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bù zhī jūn chén zhī yì,fù zĭ zhī qíng。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jiă rú qí shēn zhì jīn shàng zài,fèng qí guó mìng,lái cháo jīng shī,bì xià róng ér jiē zhī,bù guò xuān zhèng yī jiàn,lĭ bīn yī shè,cì yī yī xí,wèi ér chū zhī yú jìng,bù lìng huò zhòng yĕ。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kuàng qí shēn sĭ yĭ jiŭ,kū xiŭ zhī gŭ,xiōng huì zhī yú,qĭ yí lìng rù gōng jìn?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kŏng zĭ yuē:“jìng guĭ shén ér yuăn zhī。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gŭ zhī zhū hóu,xíng diào yú qí guó,shàng lìng wū zhù xiān yĭ táo rú fú chú bù xiáng,rán hòu jìn diào。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jīn wú gù qŭ xiŭ huì zhī wù,qīn lín guān zhī,wū zhù bù xiān,táo rú bù yòng,qún chén bù yán qí fēi,yù shĭ bù jŭ qí shī,chén shí chĭ zhī。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qĭ yĭ cĭ gŭ fù zhī yŏu sī,tóu zhū shuĭ huŏ,yŏng jué gēn bĕn,duàn tiān xià zhī yí,jué hòu dài zhī huò。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shĭ tiān xià zhī rén,zhī dà shèng rén zhī suŏ zuò wèi,chū yú xún cháng wàn wàn yĕ。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qĭ bù shèng zāi!qĭ bù kuài zāi!fó rú yŏu líng,néng zuò huò suì,fán yŏu yāng jiù,yí jiā chén shēn,shàng tiān jiàn lín,chén bù yuàn huĭ。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wú [rèn,rén] găn jī kĕn kŭn zhī zhì,jĭn fèng biăo yĭ wén。

臣某诚惶诚恐。chén mŏu chéng huáng chéng kŏng。

背景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郑仁表。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流苏静掩罗屏小。

春梦苦无分晓。

一缕旧情谁表。

暗逐余香袅。

相思谩寄流红杳。

人瘦花枝多少。

郎马未归春老。

空怨王孙草。

年时寿酒。

共喜秋卿新拜后。

寿酒今朝。

道改春闱是昨宵。

官随福转。

一到生辰须一换。

看取明年。

凤诏迎年醉寿筵。

双溪月。

清光偏照双荷叶。

双荷叶。

红心未偶,绿衣偷结。

背风迎雨流珠滑。

轻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

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苏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专制浅蜡色,软玉莹腻无纤瑕。

盘门系缆高桥住,呼僮径访孙华铺。

琱锼红碧任成堆,春膏且问如何去。

乃知剡溪桃花黄,楮君同谱生殊乡。

买来论担不计数,直候东风花草香。

其时霡霂吹微雨,润物无声略胶土。

展开千幅向晓空,渍染都匀始轻杵,捣成一色坚且明。

幽具本岂鑽公卿,要供海内觅句客。

觅句只今谁有名,月湖老仙居胄监。

诗好工夫到平淡,寄分聊当野人芹。

莫弃谏藁恐被焚,便将演纷登北门。

神之来止,风驭云翔。

神之旋归,有迎有时。

歌以送之,声筦锵锵。

何以惠民,岂年穰穰。

云水闲情,松筠雅操,根穷入道真诀。

扫雾驱烟,磨炼志如铁。

慨然不改箪瓢乐,廓愚谷,聪明养素拙。

放胸襟,取兴狂吟,右笔楮面挥彻。

虎龙发怒,盘旋万丈,艳喷词翰,*锦清绝。

静里功夫,神用至灵泄。

如如性月。

光全露,表耀古明今圆若缺。

混希夷一气,纵横八表,真体无别

曼殊问疾老毗耶,不二门开看作家。

珉表粹中谁赏鉴,忘前失后莫咨嗟。

区区抱璞兮楚庭膑士,璨璨报珠兮隋城断蛇。

休点破,绝疵瑕,俗气浑无却较些。

江国东风早,芳菲又、迤逦报寒梅。

正元气孕和,小春归候,数丁千载,喜动三台。

向此际,上天开景运,王国产英材。

想崇岳洞天,暗书苔藓,海山烟雨,空锁楼台。

煌煌天人表,琼林与瑶树,照映庭槐。

中有丽天星斗,惊世风雷。

况朱颜绿发,年光鼎盛,绣裳华衮,人望归来。

好对玳筵满举,眉寿觥罍。

潋滟长波迎鹢首。

雨淡烟轻,过了清明候。

岸草汀花浑似旧。

行人只是添清瘦。

沈水香消罗袂透。

双舻声中,午梦初惊后。

枕上懵腾犹病酒。

卷帘数尽长堤柳。

欲知公这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蚕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

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

秋江漱石半山腹,倚天削铁荒行踪。

造化钟奇矗瑶巇,真灵择胜深珠宫。

朝云未罢暮云起,阴晴竟日长冥蒙。

瑶姬作意送归客,一夜收潦仍回风。

仰看馆御飞楫过,回首已在虚无中。

惟余乌鸦作使者,迎船送船西复东。

丹墀上飒香。

玉殿下趋锵。

逆转珠佩响。

先表绣袿香。

裾开临舞席。

袖拂绕歌堂。

所叹忘怀妾。

见委入罗床。

云軿芝盖,仙路去难攀。

海浪溅三山。

重迎遗像临驰道,远似在人间。

西宫瑶殿指坤元。

璇榜从飞鸾。

移升宝殿从新诏,盛典永流传。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

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

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

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

拥烟花、粉黛缭绕。

开洞府、桃源路窈。

戟外东风吹岸柳。

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

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

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

早隐隐、半空星斗。

看取收灯后。

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

一曲清歌酒一钟。

舞裙摇曳石榴红。

宝筝弦矗冰蚕缕,珠箔香飘水麝风。

娇娅奼,笑迎逢。

合欢罗带两心同。

彩云不觉归来晚,月转觚棱夜气中。

几年无此会,今日喜相从。

——潘述后夏仍多病,前书达几封。

——皎然水华迎暮雨,松吹引疏钟。

——皎然出谷随初月,寻僧说五峰。

——潘述

水花浸鬓根,荷叶践衫色。

西城王老子,豪健不可得。

客从日没来,鹑衣遍黄埃。

银杯未羽化,公余烦一开。

山猿供嘉果,书萤惊蜡炬。

能持白玉箫,为作苍鸾语。

凉飚助清奏,雨脚挥残暑。

台边舞凤拍云来,潭底吟龙撇波去。

君不见宁王当日争门迎,三十六宫学新声。

玉人今夜教何处,二十四桥空月明。

西城烟景何疏索,王子宦情殊不恶。

有田日种黄金茅,叵奈蠹虫摇齿脚。

少年英气无覉络,浩唱高弹神自若。

春风走马入花林,红日垂头困瑶阁。

老去腰支便矍铄,座人那肯妨诙谑。

飞觞得似少年时,西窗几度灯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