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chéng jiān jìng zè jīng pèi chóu,dú lì piāo miăo zhī fēi lóu。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xiá chè yún mái lóng hŭ wò,jiāng qīng rì bào yuán tuó yóu。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fú sāng xī zhī duì duàn shí,ruò shuĭ dōng yĭng suí cháng liú。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zhàng lí tàn shì zhĕ shuí zĭ,qì xuè bèng kōng huí bái tóu。

译文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注释

⑴余英时《唐诗选》:城依山建筑(《上白帝城》所谓“城峻随天壁”),沿坡向上筑到山顶,过了山顶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处,“城尖”就是山尖。城尖两边的城头走道是倾仄(斜)的。旌旆:旌旗,旆(音佩),本义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仇兆鳌注: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险也。旌斾愁,亦见杜甫《送韦评事》诗:“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斾愁。”

⑵萧涤非注: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访古学诗万里行》:白帝城旧址在奉节县治以东十里,瞿塘峡口北岸的白帝山山腰上,是汉代公孙述所建,因山势而修,周围七里,用石块砌成的城墙旧迹,至今仍多处可见。这里山势起伏,山为红砂石,树木稀疏。杜甫当年在《白帝城最高楼》一诗中描写的“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就是写的这里。

⑶坼(chè),裂缝。霾(mái),指云色昏暗。龙虎卧,形容峡坼云霾。

⑷日抱:指日照。鼋(yuán):大鳖;鼍(tuó):鳄鱼。这句可与“江光隐见鼋鼍窟”(玉台观)参看。萧注:二句写登楼所见近景,是实景。上句写山,下句写水。龙虎,形容山峡突兀盘踞之状,峡静,故曰睡。鼋鼍,形容江流湍急闪烁之状,水动,故曰游。日抱,日照江面如环抱。都是摹写登高临深时所见的一种迷离恍惚之景的。

⑸扶桑,见《说文》:“扶桑,神木,日所出也”。断石,指峡坼。

⑹弱水,见《山海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其水不胜鸿毛。长流,即第四句里的“江”。这一联可能化用了曹植诗句“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游仙诗》)。楼高即可望远。五六句是从空间的广度来极写楼之“最高”。朱注:峡之高,可望挟桑西向,江之远,可接弱水东来。吴见思:二句远景,言举天地之大,尽在目前。

⑺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谁子:哪一个。

⑻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赏析

白帝城危耸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之上,背负峭壁,前临大江,占据高峻山势,为三峡入口处著名胜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咏白帝城作品颇多,此为其中之一。

  “城尖经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起句突出“白帝城最高楼”之高:城高路险,城头遍插旗帜,而旗帜亦愁城楼高险,则人愁不言而喻。白帝城楼高耸于此缥缈之际,凌空若飞,诗人驻立楼前,极目四望,胸襟益开。其立足之高,视野之阔,使得全诗在未展开之前已笼罩于一种雄奇壮丽的气势之中。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这一联是写楼头所见:忽而江峡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又如鼋鼍怡然嬉游,阴晴气象殊异,而动人之处各不相让,两句并举,将楼头观景的倏忽万变写得活龙活现。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此处是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峡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此前的诗人用此二典,一般是“东观扶桑曜,西卧弱水流”(曹植)的写法,而杜诗反向用之,是紧扣诗题,极力渲染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极言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诗人的目光又从愈见虚渺的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但毕竟执着难遣,惟有泪洒天半。诗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归所,写此诗时离安史之乱平息不过三四年,朝野间百废待兴,国恨、乡愁,平生叹喟,郁积于胸,只有回首归去,让这地老天荒的萧瑟苍凉之感逐渐淡化消释于心罢了。

  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其情绪勃郁,声调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传统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严谨,首联叙写楼高,二联摹写近景,三联拟想远境,末联感慨身世,起、承、转、合,诗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评“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迸空写楼高,落想尤奇。”

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从云安迁居夔州,开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进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白帝城在夔州东面,坐落于山头上,面临长江,杜甫初到夔州,登楼眺望,感慨无限,作《白帝城最楼》。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白藏应节,天高气清。

岁功既阜,庶类收成。

万方静谧,九土和平。

馨香是荐,受祚聪明。

溪光荡入万峰晴,十二桥衔打桨声。

到倚高楼花满眼,白波翻海接霄明。

旁淤洲渚鸦巢照,裂幅云霞雁字横。

冷抱孤芳荐杯酒,有灵词客鉴余情。

(庵中设浙东西词人木主)

花好处,不趁绿衣郎。

缟袂立斜阳。

面皮儿上因谁白,骨头儿里几多香。

尽饶他,心似铁,也须忙。

甚唤得、雪来白倒雪。

更唤得、月来香杀月。

谁立马,更窥墙。

将军止渴山南畔,相公调鼎殿东厢。

忒高才,经济地,战争场。

神在秋方。

帝居西皓。

允兹金德。

裁成万宝。

鸿来雀化。

参见火斜。

幕无玄鸟。

菊有黄华。

载列笙磬。

式陈彝俎。

灵罔常怀。

惟德是与。

高楼可岧嶢,一柱西北隅。

横当子午道,峻直参井墟。

曲琼卷飞霞,俨俨仙人居。

上通三重阶,下荫十二衢。

傍楼玉箫女,织翠纷华裾。

仙人雇之笑,授以青琅书。

遡言欲从之,媒拙而于理疎。

丹梯目成久,须凭大垂手。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

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暧暧高楼暮。

华烛帐前明。

罗帏雀钗影。

宝瑟凤雏声。

夜花枝上发。

新月雾中生。

谁念当窗牖。

相望外盈盈。

易水严装发。

休回首、故人别酒,帝城高阙。

九曲黄河迎马首,淼淼龙宫堆雪。

说不尽、天涯明月。

君去故侯瓜可种,向西风、莫短冲冠发。

人世事,总毫末。

长州鹿走苏台折。

叹年少、当歌不醉,此非俊物。

试到吴东门下问,可有吹箫人杰?

有亦被、怒潮磨灭。

来夜天街无酒伴,怕离鸿、叫得枫成血。

亦归耳,住何益。

商阴肃杀。

万宝咸已遒。

劳哉望岁。

场功冀可收。

庾岭春归,溪格早知。

雪破寒英,一点半点,月横疏影,三枝两枝。

未放高楼吹笛,且听茆舍吟诗。

十分潇洒,一段清奇。

将谓黄梅消息绝,暗香犹有好风吹。

嘉树离披。

榆关命宾鸟。

夜月如霜。

金风方袅袅。

微雨过,深院芰荷中。

香冉冉,绣重重。

玉人共倚阑干角,月华犹在小池东。

入人怀,吹鬓影,可怜风。

分散去、轻如云与梦,剩下了、许多风与月,侵枕簟,冷帘栊。

副能小睡还惊觉,略成轻醉早醒忪。

仗行云,将此恨,到眉峰。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

七十古来稀。

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

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

也莫向、柳边孤负月。

闲过了,总成痴。

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

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君家高楼临汉水,落日悲风白云起。

门垂杨柳千万株,长条直拂洪波里。

我来系舟古杨下,秋深岸束蒹葭靡。

此时归思正郁陶,偶尔逢君行且止。

邀我置酒开绮筵,庖子击肥兼割鲜。

海榴新擘宝房碎,湘橘旋摘金子圆。

翠袖成行献歌舞,授色知心次第前。

堂中食客多且贤,宝刀锦带光接联。

持觞递进劝我酒,四座为寿俱万年。

平原十日饮未足,白首酣歌凌紫烟。

自矜膂力莫与我,侠气翩翩尤擅武。

角弓十斛左右张,蛇矛丈八盘旋舞。

枥上生驹六驳姿,猛士如林不敢骑。

控鬛鸣鞭一跃上,疾驰缓步众称宜。

男儿身手有如此,壮节奇功皆可为。

君不见道阻天寒行旅苦,水有毒蛟山有虎。

请君杀蛟兼射虎,恶少纷纷安足数。

孤村冬杪,有景真堪画。

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

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

高楼月,倒景入阑干。

人眠绮窗影,月在青云端。

相攀不可得,空成帘幕寒。

一树寒梅傍小溪。

夜来陡觉绽南枝。

冷艳冰姿金蕊浅。

堪羡。

凝明因与雪霜期。

折赠美人临宝鉴。

云脸。

鬓边斜插最相宜。

凭仗高楼频祝付。

说与。

马融羌管且停吹。

起楼侵碧汉。

初日照红妆。

弦心艳卓女。

曲误动周郎。

并歌时转黛。

息舞暂分香。

挂缨银烛下。

莫笑玉钗长。

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更自有书万卷,著甚麽来由。

月采混鱼目,霜口涴蝇头。

相山中,侯醉境,将诗流。

情知薄命,天样勋业也须收。

辟逻世间万事,推放那边一壁,百尺卧高楼。

日月草头露,天地水中沤。

春向晚,斜日在高楼。

幽花愁脉脉,轻絮去悠悠。

冉冉三更雨,萧萧通夜愁。

春已暮,把酒送春归。

花落鸣禽散,草长游客稀。

去年堂上燕,故故傍人飞。

春竟去,白发感生平。

流水去不断,夕阳犹有情。

旧时桃李月,悄悄向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