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①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②河,黄河。
③凭,靠。危,高。
④萧萧,风声。

⑤危槛:高高的栏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予顷从穰下,移莅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阳,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诗人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2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黎杖横膝,衲衣拥肩。

默为佛事,情忘世缘。

家风空扫四壁。

活计冷坐三椽。

见闻声色外相讨,破晓青山啼杜鹃。

知之一字,众祸之门。

杀人放火,活捉生擒。

不是今日枢要,亦非上古典刑。

与贼过梯了也,攻墙割壁何人。

青山扪虱坐,黄鸟侠书眠。

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衣粗布衣齕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缲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半夜劈破太空,太阳正照白书。

掩却万象生铁一团,二俱列下别有商量。

南海观音菩萨,端坐水月道场。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复见天地心,举世皆知有。

山意冲寒欲放梅,岸容待腊将舒柳。

惟有拄杖子,黑粼皴,元依旧。

受霜冻不枯,遇阳和不秀。

壁角落头,块然拙守。

终日谈玄口不开,喷泉嚏也成狮子吼。

晴烟漠漠日晖晖。

天际远山低。

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

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

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筑垒愁城书一纸。

雁雁儿将不起。

好去西风里。

到家分付眉颦底。

落日阑干羞独倚。

十里江山万里。

容易成憔悴。

惟归来是归来是。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买褚得薛不落节。

绕江生杜若,满地长辛夷。

剪草涂脂抹粉新壁,褰藤缚旧篱。

瓦瓶春貯酒,土灶夜蒸藜。

独步归来晚,东皋雨一犁。

骎骎尘土久方还,直道谋身力愈难。

靖节每嗟婴世网,漫郎何意出人间。

风惊骇浪潜鳞伏,竹隐湾矶翠羽閒。

好去杖藜穿蜡屐,伴云随月弄潺湲

浮世即浮家,书车与钓车。

梦中行熟境,尘外立生涯。

篱落千丝柳,池塘两部蛙。

儿曹问家事,{左禾右罢}隔田花。

林下路,水边亭。

凉吹水面散馀酲。

小藤床、随意横。

暗记得、旧时经。

翠荷闹雨做秋声。

恁时节、不怕听。

水鷁风帆,两眉只解相思皱。

悄然难受。

教我怎唧?。

待得书来,不管归时瘦。

娇痴後。

是事撋就。

只这难依口。

五杂组,旗亭客。

往复还,城南陌。

不得已,天涯谪。

八月初,何处热。

出门荒草离披,四壁寒蛩凄切。

衲僧家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四大海。

声色纯真,只得一橛。

明如镜,黑如漆。

四七二三,多虚少实。

灵山拄杖,且拈告壁。

幼作淳熙版籍民,老逢景定改元新。

残年且尽杯中物,他日谁浇柏下人。

长镵谷中忙斸雪,小车花外遍寻春。

吾评子美饥寒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