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唐人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

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略不能挽之以寸。

巽甫虽安之,如某歉何!

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

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

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

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

吴松江上,莼嫩鱼肥。

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时所作,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是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小序谓: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之际,写这首词为他送行。但从这首送别词中,人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那种浅层次的惜别,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有才干的友人不受重用而怅惘、而自责的感情。

  首句便为不平之鸣。“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水北洛南”意思是说: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只是时代不同了。机遇好了,则人才辈出,机遇不好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

  “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这里是说: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将作官看得很淡薄,个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然而却不是这样!其原因除了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这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则又是对友人的鼓励了。

  这里意思兼及双方,起到了上下层次的递转作用。下面就着写巽甫的高尚志行了。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巽甫常常和自己谈论军事,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这里的“论兵”、“吊古”,既有历史的缅怀,又有现实的感慨。在南宋,扬州是江淮要塞,淮东制置使司当时就是担负南宋东线抗御蒙古重任的。

  这是概括三年间生活。分手之际是:“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意思是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这里还暗中点明巽甫的安贫乐道,虽遭逢不遇,仍不辍吟咏。这又和眼下以词饯行联系起来。以上两层写巽甫才高志远、关切国事、品行高洁。如此人物,令人起敬;如此遭遇,叫人怜惜同情。作者这样写来,其愤时、自责亦在其中。

  上片可说是回顾,下片就是送行了。换头连用两“归”字,表明巽甫态度之坚决,也表明作者对其行动的赞许。不仅如此,“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我也要归去。送人将自己的心也送走了。“正杂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吴中一带一直是士大夫退居的理想所在,苏轼曾向往那里“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的生活,鲈脍莼羹更是古来为人盛称的风味。以上所写为共同向往。“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这里说两家住处是一水相连,退归之后还可以经常相聚。“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长亭路”即分别的地方,在这里折柳相赠以表留恋是古来习俗,也是人情之常,而作者却说:我们分手时不必这样了。为什么呢?这一是因为归去的地方那么好,不必恋恋不舍。二是因为“我亦办征帆非晚归”,离别是短暂的,很快就会重逢。

  下片写送行,主客双方似乎都挺轻松。小序虽说巽甫安之,但“慷慨事功千载期”就如此无成而归,巽甫的心情自是不安,作者的不安在小序及上片已表露甚明。下片如此写,是委婉的劝解。词人将隐退后生活写得惬意,目的是安慰友人,减轻其心理负荷。

  同时,下片的惜别与上片的愤时也是意脉相承的。下片将巽甫归去的态度写得很坚决,也写出自己退归的决心,还写出二人对乡居生活的向往,这正是表露了他们对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总之,全词是围绕惜别也是惜才的中心来展开的。

  这首词的语言质朴,有的地方行以古文句法,显得有些散缓,但很觉有味,这大概是全篇那类似谈话的语调造成的。

诗人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804篇诗文

诗文推荐

鹤冷风亭,鸿迷烟渚,晓来雪意填空。

酿成嘉瑞,端为兆年丰。

况有神娲妙手,调和得、云彩皆同。

楼台上,铺琼缀玉。

随步广寒宫。

天公。

开地轴,八C133混一,莫辨提封。

又须教、归禽狡兽沈踪。

坐见花敷万木,谁知道、春已输工。

三杯酒,西湖父老,相与话时雍。

儒之宫兮千柱眈如,峨冠绮袂兮群而趋。

食焉稻鱼兮隶焉诗书,我侈其成兮绎其初。

诲掖之孔敏兮築兴之不徐,偾於昔焕於今兮繄百年其有待。

企三贤而相攸兮遗躅未沫,匪若人之良茂兮吾将奚赖。

芹波摇日兮槐阴转午,一尘不栖兮重廊邃宇。

执经前兮仪仪而訏訏,君颜舒舒兮而究而语。

有粹其文兮有觌其古,风舞雩兮步趋绳矩。

鄙人留眼兮夫也接前人之武,人今翩鸿兮与南翔。

云气蓬瀛兮观虚皇,膏馥沾被兮淮之乡,君之惠兮乡之人不可忘。

当时养士知何许。

总把降幡去。

汉家王气塞乾坤。

一树盈盈、不为汉家春。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

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崑崙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

槎牙老树得春早,摘索好枝如雪攀。

惜春正是上春时,何处春情可赋诗?

吴王台下斗芳草,苏小门前歌《柳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通泉白遍春。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湘水之清,昆玉之洁。

和气如春,忠心如铁。

储风月之精。

禀松篁之节。

真廊庙楷模,行佛祖途辙。

裴李稣黄总不如,柱石明堂渠迥别。

长铗归乎逾十暑,不著鵕鸃冠。

道是今年胜去年。

特地减清欢。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

瘦骨如柴痛又酸。

儿信问平安。

玉匣聊开镜。

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

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

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

堪能见四邻。

雏莺初转斗尖新。

双蕊花娇掌上身。

总解满斟偏劝客,多生俱是绮罗人。

回波偷顾轻招拍,方响底敲更合?。

豆蔻梢头春欲透,情知巫峡待为云。

东堂西畔有池塘。

使君扉几明窗。

日西人吏散东廊。

蒲苇送轻凉。

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

近池催置琵琶床。

衣带水风香。

一色功回,雷云冻开。

万机俱罢,风月转夜。

空空谷有神,欣欣木有春,而今何处不分身。

伤春那得易为情,世味年来一一更。

驰马弯弓今日事。

儒冠深觉误平生。

帝居在震。

龙德司春。

开元布泽。

含和尚仁。

羣居既散。

岁云阳止。

饬农分地。

民粒惟始。

雕梁绣栱。

丹楹玉墀。

灵威以降。

百福来绥。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柘罗。

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

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

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何人戴目倚钱神,更问吾徒拂甑尘。

醉缬不供诗客眼,弊裘应广文贫。

坐看十日渑为雨,遥想千家桂作薪。

贷子曲身当得句,地炉分施腊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