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

曾是彊御?

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

曾是在服?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彊御多怼。

流言以对。

寇攘式内。

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

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

既衍尔止。

靡明靡晦。

式号式呼。

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

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注释

(1)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2)辟(bì):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邪僻。
(5)烝:众。

(6)谌(chén):诚信。

(7)鲜(xiǎn):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rǔ):汝。

(10)曾是:怎么这样。彊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括。

(12)服:任。

(13)滔:通“慆”,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努力。

(15)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

(16)怼(duì):怨恨。

(17)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

(18)侯:于是。作、祝:诅咒。

(19)届:尽。究:穷。

(20)炰烋(páo xiào):同“咆哮”。

(21)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

(22)陪:指辅佐之臣。

(23)湎(miǎn):沉湎,沉迷。

(24)从:听从。式:任用。

(25)愆(qiān):过错。止:容止。

(26)式:语助词。

(27)蜩(tiáo):蝉。螗:又叫蝘,一种蝉。

(28)丧:败亡。

(29)由行:学老样。

(30)奰(bì):愤怒。

(31)覃:延及。鬼方:指远方。

(32)时:善。

(33)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

(34)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

(35)本:根。拨:败。

(36)后:君主。

赏析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 ·王粲》诗和唐太宗李世民《赐萧瑀》诗中有“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诸句,“板荡”连用。《板》、《荡》本是《诗经·大雅》中的诗篇,在后世被屡屡连在一起用以代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这原因当然与两诗的内容有关。

  《板》诗是刺周厉王无道之作,赏析另见他文,而《荡》诗也是刺厉王之作。《毛诗序》云:“《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然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三家诗无异义。朱熹《诗序辨说》云:“苏氏(苏辙)曰,《荡》之名篇以首句有‘荡荡上帝’耳。《序》说云云,非本义也。”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此“宋儒异说不可从”,极是。也有人怀疑此诗为武王载文王木主伐殷纣,借遵文王声讨纣罪的檄文,与《尚书》的《泰誓》、《牧誓》诸篇类似,只是有韵罢了。这也如陈子展所说“此想当然耳,实未有据”。兹从《毛诗序》之说。

  诗共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开篇即揭出“荡”字,作为全篇的纲领。“荡荡上帝”,用的是呼告语气:败坏法度的上帝啊!下面第三句“疾威上帝”也是呼告体,而“疾威”二字则是“荡”的具体表现,是全诗纲领的实化,以下各章就围绕着“疾威”做文章。应当注意的是,全篇八章中,惟这一章起头不用“文王曰咨”。对此,孔颖达疏解释说:“上帝者,天之别名,天无所坏,不得与‘荡荡’共文,故知上帝以托君王,言其不敢斥王,故托之于上帝也。其实称帝亦斥王。此下诸章皆言‘文王曰咨’,此独不然者,欲以‘荡荡’之言为下章总目,且见实非殷商之事,故于章首不言文王,以起发其意也。”他的意见诚然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一章以后各章,都是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第二章连用四个“曾是(怎么那样)”,极有气势,谴责的力度很大。姚际恒《诗经通论》评曰:“‘曾是’字,怪之之词,如见。”可谓一语破的。孙鑛则对这四句的体式特别有所会心,说:“明是‘彊御在位,掊克在服’,乃分作四句,各唤以‘曾是’字,以肆其态。然四句两意双叠,固是一种调法。”(陈子展《诗经直解》引)他的细致分析,虽是评点八股文的手段,却也很有眼光。第三章在第二章明斥纣王暗责厉王重用贪暴之臣后,指出这样做的恶果必然是贤良遭摒,祸乱横生。第四章剌王刚愎自用,恣意妄为,内无美德,外无良臣,必将招致国之大难。“不明尔德”、“尔德不明”,颠倒其词反覆诉说,“无……无”句式的两次重叠,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使语势更为沉重,《大雅》语言的艺术性往往就在这样的体式中反映出来。第五章刺王纵酒败德。史载商纣王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周初鉴于商纣好酒淫乐造成的危害,曾下过禁酒令,这就是《尚书》中的《酒诰》。然而,前车之覆,后车不鉴,厉王根本没有接受历史教训,作者对此怎能不痛心疾首。“俾昼作夜”一句,慨乎言之,令人想起唐李白《乌栖曲》“东方渐高(皜)奈乐何”讽刺宫廷宴饮狂欢的名句。第六章痛陈前面所说纣王各种败德乱政的行为导致国内形势一片混乱,借古喻今,指出对厉王的怨怒已向外蔓延至荒远之国。从章法上说,它既上接第四、五章,又承应第三章,说明祸患由国内而及国外,局面已是十分危险紧急了。第七章作者对殷纣王的错误再从另一面申说,以作总结。前面借指斥殷纣王告诫厉王不该重用恶人、小人,这儿责备他不用“旧”,这个“旧”应该既指旧章程也指善于把握旧章程的老臣,所以“殷不用旧”与第四章的“无背无侧”、“无陪无卿”是一脉相承的。而“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型)”,是说王既不能重用熟悉旧章程的“老成人”,那就该自己好好掌握这行之有效的先王之道,但他自己的德行又不足以使他做到这一点,因此国家“大命以倾”的灾难必然降临,这也是与第四章“不明尔德”、“尔德不明”一脉相承的。作者这种借殷商之亡而发出的警告决不是危言耸听,没过多久,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被赶出镐京,过了十三年,他在彘地凄凉死去。厉王在那时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最后一章,借谚语“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告戒历王应当亡羊补牢,不要大祸临头还瞢腾不觉。这在旁人看来自然是很有说服力的,可惜厉王却不会听取。诗的末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出于《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鉴)于有殷。”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两句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有如晨钟暮鼓,可以振聋发聩。只是厉王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或许他也明白这道理,但却绝不会感觉到自己所作所为实与殷纣、夏桀无异。知行背离,这大约也是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的一个原因。

  清钱澄之《田间诗学》云:“托为文王叹纣之词。言出于祖先,虽不肖子孙不敢以为非也;过指夫前代,虽至暴之主不得以为谤也。其斯为言之无罪,而听之足以戒乎?”陆奎勋《陆堂诗学》云:“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初无一语显斥厉王,结撰之奇,在《雅》诗亦不多觏。”魏源《诗序集义》云:“幽(王)厉(王)之恶莫大于用小人。幽王所用皆佞幸,柔恶之人;厉王所用皆彊御掊克,刚恶之人。四章‘炰烋”、‘敛怨’,刺荣公(厉王宠信的臣子)专利于内,‘掊克”之臣也;六章‘内奰外覃’,刺虢公长父(也是厉王宠信的臣子)主兵于外,‘彊御’之臣也。厉恶类纣,故屡托殷商以陈刺。”诸人的分析当可以使读者对作者遭时之乱、处境之危、构思之巧、结撰之奇加深体会。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八德水,清且美。

荡精神,浸牙齿。

乱云根,众峰里。

掬与斟,随器尔。

逍遥里外混诸天,澹荡其中四叙间。

拂拭尘埃明印月,遍駈神神鬼鏁骊山。

装添出没何奇异,秘隐藏真未是闲。

但好消详清景内,勿生疑虑动机关。

岸压邮亭,路欹华表,堤树旧色依依。

红索新晴,翠阴寒食,天涯倦客重归。

叹废绿平烟带苑,幽渚尘香荡晚,当时燕子,无言对立斜晖。

追念吟风赏月,十载事,梦惹绿杨丝。

画船为市,夭妆艳水,日落云沈,人换春移。

谁更与、苔根洗石,菊井招魂,漫省连车载酒,立马临花,犹认蔫红傍路枝。

歌断宴阑,荣华露草,冷落山丘,到此徘徊,细雨西城,羊昙醉后花飞。

雪中佳士集,同倚寺楼看。

晁荡迷沧海。

空明迫广寒。

重城和气浃,万井语声欢。

瑞接三冬白,忧宽一寸丹。

渔船寻剡曲,战马渡桑乾。

天意俱悭与,无氈分冷官。

秋风驾洪涛,灵槎中荡摇。

恍如乘船天上坐,帝青九万无纤毫。

黄姑织女长相见,归来空记当时面。

至今海与银河通,何因再得相从容。

字则不识,宗说俱通。

如风吹水,如日行空。

破荡箕裘是此翁。

淤水飞成雨,焦田灌作秋。

江潮双趼底,伏蜡肩头。

虾螺知何罪,蛟龙自不忧。

吴儿有高廪,正荡采菱舟。

江渚春风澹荡时,斜阳芳草鹧鸪飞。

莼菜滑,白鱼肥。

浮家泛宅不曾归。

[太簇为徽]八卦相荡,一气散施。

隆炽恢台,职神声之。

肃肃飚御,神咏于天。

于昭神休,天子万年。

欢声叶气蔼乾坤,荣观于贰极尊。

天予聪明属文子,人推勇智实荡汤孙。

百寮银笔松椿祝,三殿瑶觞雨露恩。

久托重晖无以报,芜音常是愧雷门。

孤生危苦,播荡风雨。

岁不我与,誓将寻斧。

刳心达节,万籁中发。

黄锺同律,伟哉造物。

向神前发愿,烧香做咒。

断了去、娼家吃酒。

果子钱早是遭他毒手。

更一个、瓶儿渗漏。

才斟两盏三盏,早斟不勾。

又添和、薄漓半斗。

奴哥有我,奴哥道有。

有我时、当面荡酒。

碧雾轻笼两凤,寒烟淡拂双鸦。

为谁流睇不归家。

错认门前过马。

有意偷回笑眼,无言强整衣纱。

刘郎一见武陵花。

从此春心荡也。

利剑不刺鼠,大钓不联鲕。

天昏白日沉,剑决浮云披。

地荡海水摇,钓引九鲸縻。

固其用不常,安得易用为。

当其未效间,是亦铅与铍。

吾非小丈夫,胸中少翘奇。

少年嗜勇黠,跨压百雄低。

两眼皆豚羊,一腹千麃罴。

使气睨群辈,问今当我谁。

四海有守兵,谓予皆耻之。

左手将醢戎,右手期锄夷。

书足记姓名,剑亦弃不治。

不愿当世是,不羞群曹嗤。

曰富贵在我,又何有年时。

块视勒山功,芥拾封侯龟。

一日忽自悟,吾岂虔强儿。

旧闻有六经,条理两可师。

无不至圣人,有学中自隳。

勿遂谓不及,吾由未尝追。

好勇不好道,吾将自诛非,浩乎如有年,茫乎其若思。

望禾如未获,专乎如有期。

夜或不记寝,昼或忘其饥。

不以儒自劫,不以庸自卑。

树而不可拔,山而不可移。

拒之不使杂,磨之不容疵。

孰为古之圣,孰为今之推。

孰远不可到,孰高不可訾。

置易功其难,力险肆自夷。

上自太古先,跂轩而望羲。

下至三代来,尧舜禹汤姬。

周公汲汲劳,仲尼皇皇疲。

轲况比踵游,雄俞磨肩驰。

或示我使向,或导我使随。

或凿我未开,或完我已亏。

或退而我引,或坠而我提。

或辅而我夹,或颠而我支。

或砭我赘疣,或膏我疮痍。

浴我挍我垢,酝我酿我醨。

计昔以较今,悮是而恨迷。

固知於圣贤,实辱再造私。

道远致力多,功大收效迟。

今而所存者,财一毛於皮。

苟曰成不成,我有罪未知。

如夫用不用,敢系天为辞。

若寒馁贫贱,此於我何居。

若夸毁誉訾,此其如予奚。

王君异学者,见我加嗟咨。

叙其念惜心,投以引勉诗。

语爱则然尔,独理似或遗。

辄自讼由来,强答非所宜。

结束分朋相间错,立在殿庭还不弱。

锦绣为袍供奉仪,流星电转争挥霍。

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

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

添兴况,堪可爱,香尘坠里无妨碍。

月杖怀挟击云门,引聚风光何意态。

令人骇目潜窥睹,杂剧教坊罗袂举。

銮铃珂佩白玉鞍,恣纵奔驰汗如雨。

笑中语,審听旨,速排丝竹调宫徵。

高高树影柳疏阴,头筹先得称心喜。

画鼓红旗双对凤,笛发龙吟能送断。

年少来来善乘骑,因依所习且随众。

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余态。

后庭春在。

折取残红戴。

小小兰舟,荡桨东风快。

和愁载。

缠绵难解。

不似罗裙带。

寒乡只顾春来早,暖日暄风尽荡摩。

王老师,足意气,是是非非荡情谓。

倚天照雪烂光芒,扫尽攙抢千万里。

荡红流水无声,暮烟细草黏天远。

低回倦蝶,往来忙燕,芳期顿懒。

绿雾迷墙,翠虬腾架,雪明香暖。

笑依依欲挽,春风教住,还疑是,相逢晚。

不似梅妆瘦减。

占人间、丰神萧散。

攀条弄蕊,天涯犹记,曲阑小院。

老去情怀,酒边风味,有时重见。

对枕帏空想,东床旧梦,带将离恨。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