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赏析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安排。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影摇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与此同义。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可是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点。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说情深。词中写情,通常是和景结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侧重。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笔将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且看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的。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不可能不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此篇一大特色。

  最后是意境深。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诗人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2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癸卯到人间,本是非凡兔。

因为玲珑*下来,马氏住。

愿再修行做。

复遇害风仙,传得深深趣。

黄鹤洞中仙道成,马风去。

直指蓬莱路。

梦外沈沈夜渐长,飘灯庭院雨丝凉。

重帷自下郁金堂。

烛有愁心犹费泪,香如人意故回肠。

零星往事耐思量。

杖藜徐步。

过小桥,逍遥游南浦。

韶华暗改,俄然又翠红疏。

东郊雨霁,何处绵蛮黄鹂语。

见云山掩映,烟溪外,斜阳暮。

晚凉趁,竹风清香度。

这闲里光阴向谁诉。

尘寰百岁能几许。

似浮沤出没,迷者难悟。

归去来,田园恐荒芜。

东篱畔,坦荡笑傲琴书。

青松影里,茅檐下,保养残躯。

一任世间物态,翻腾催今古。

争如我,懒散生涯贫与素。

兴时歌,因时眠,狂时舞。

把万事纷纷总不顾。

从他人笑真愚鲁。

伴清风皓月,幽隐蓬

花里传觞飞羽过。

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

素手转罗酥作颗。

鹅溪雪绢云腴堕。

七盏能醒千日卧。

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醉色轻松留不可。

清风停待些时过。

不雨不晴秋气味。

酒病秋怀,不做醒忪地。

初换夹衣围翠被。

蔷薇水润衙香腻。

旋折秋英餐露蕊。

金缕虬团,更试康王水。

幽梦不来寻小睡。

无言划尽屏山翠。

钉鞋踏破祥符路。

似白鹭、纷纷去。

试盝幞头谁与度。

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时辰报尽天将暮。

把笔胡填备员句。

试问闲愁知几许。

两条脂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

庭院。

春浅。

重门深掩。

寂寞东风。

睡浓。

起来绣*花影重。

娇慵。

宿妆凝澹红。

待把眉山临镜画。

还又罢。

却放翠帘下。

画楼间。

楼外山。

倚阑。

只愁相见难。

绿鬓都无白发侵。

醉时拈笔越精神。

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

回急雪,遏行云。

近时歌舞旧时情。

君侯要识谁轻重,看取金杯几许深。

剪剪西风催碧树。

乱菊残荷,节物惊秋暮。

绿叶红苞迎晓露。

锦屏绣幄围芳圃。

尘世鸾骖那肯驻。

尚忆层城,仙苑飞琼侣。

能共牡丹争几许。

惜花对景聊为主。

庭院春深,和风翠阴。

桃花簇锦,柳线摇金。

无卢灵云徒说悟,一生埋没祖师心。

这豆娘儿,短头折脚。

弄弄鬼精魂,搀先一著。

看日庞公监本獃,深深好与一坑埋。

深深沉沉,心不见心。

理亡出没,妙超古今。

锦机丝度密无缝,玉澗玉流寒有音。

友约寒山拾得子,拍手一笑舒胸襟。

气韵能清,眉目似笑。

深深入大道之环,默默守群机之要。

闹里随缘,虚中分照。

用作家之钳鎚,与本分之草料。

千毳相从兮,俱求参饱。

鼻直口四方,眉低眼三角。

默默句难传,深深谁转脚。

入挂树之壶,天地能阔;

得烂柯之棋,黑白未错。

如今更不囊藏,到处随宜著落。

波纹碧皱。

曲水清明后。

折得疏梅香满袖。

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

金钗换酒消愁。

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帘幕东风寒料峭。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

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

罗帏不觉纱窗晓。

每到花开春已暮。

况是人生,难得长欢聚。

一日一游能几度。

看看背我堂堂去。

蝶乱蜂忙红粉妒。

醉眼吟情,且与花为主。

雪怨云愁无问处。

芳心待向谁分付。

倦客平生行处,坠鞭京洛,解佩潇湘。

此夕何年,来赋宋玉高唐。

绣帘开、香尘乍起,莲步稳、银烛分行。

暗端相。

燕羞莺妒,蝶绕蜂忙。

难忘。

芳樽频劝,峭寒新退,玉漏犹长。

几许幽情,只愁歌罢月侵廊。

欲归时、司空笑问,微近处、丞相嗔狂。

断人肠。

假饶相送,上马何妨。

缕金翠羽。

妆成才见眉妩。

倦倚绣帘,看舞风絮。

愁几许。

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

向层城苑路。

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

旧游伴侣。

还到曾来处。

门掩风和雨。

梁间燕语。

问那人在否。

苦恨重帘消息阻。

十二阑干,曲曲迷尘雾。

几日青禽频寄语,镜中颜色浑非故。

别後关河秋又暮。

枕障熏炉,都是相思处。

归梦欲随明月去,高楼夜夜风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