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送客之江宁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定却 一作:味可)

译文

春江流水,你载着友人的小舟远去赴任,你不要迟滞;友人你乘舟南下,途经徐州,你可观赏到那里漫天飞扬的柳絮。

江宁城中,朱雀桥畔,你可以静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乌衣巷中,你可以探访旧时王谢大家。

城里乡下皆无多少事,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悠闲;打开门窗,就可看见对面苍翠的青山。

江宁城中,朝霞红艳满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双飞,一派恬然。

吴地才子,风流倜傥,平易近人,与之相遇,自是高谈阔论,相见恨晚,岁月也因之日日变新。

从来北方夸赞羊酪味美,其实江南的莼羹才更加可人。

注释

⑴之:前往。江宁:县名,治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贯穿全境。

⑵春流:即春天的水流。赊:延缓。

⑶徐州:此指古南徐州,与江宁同属润州。

⑷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上,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淮水:水名,其纵贯今南京市部分称秦淮河。

⑸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东晋时王谢等望族亦居此。王家:即王导家。

⑹闾:原指里巷里的门,此处代指城市。井:田地,此处代指乡下。

⑺石头城:古城名,故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

⑻瓦棺寺:亦名瓦官寺,在故金陵凤凰台。寺有瓦官阁,高二十五丈。

⑼吴士:江宁古属吴国,故称当地读书人为吴士。风流:即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⑽此:一作“北”。羊酪: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

⑾莼(chún)羹(gēng):用莼菜烹制的羹。定却人:一作“味可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诗开篇先点明送别时节及客人南下所经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柳花,切题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见友人赴任,春风得意之状。朱雀桥、乌衣巷,皆江宁之名胜,骚人墨客多有咏之。此处诗人写此名胜古迹,乃点题“之江宁”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问王家”,写出了客人的悠闲、得意之状。

  中间四句叙写江宁之山川景色。城里乡里皆无事,可见江宁百姓安居乐业,正好与上文“看淮水”“问王家”意相联。江宁百姓门对青山,这里用了一个复数,言“闭门开户”皆对青山,可见青山之多,无处不在。复着一“翠”字,更见青山之翠。江宁朝霞满天,一个“下”字,满天红霞呼之欲出。而燕子双飞,莺歌燕舞,一派大好风景,烘托着江宁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后四句写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洁。“日应新”,既是言与吴士相逢嘉赏的惬意,同时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后,吴地日日变新,赞其政绩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诗人结尾处又劝慰其不要担心水土不服,江宁之莼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诗洋洋洒洒,语言繁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韩翃的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又说:“比兴深于刘长卿,筋节成于皇甫冉。”这是说韩翃的诗意较为深隐,风格较为矫健。这个评语对此诗也还合适。然而此诗内容较为空疏,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乃应酬之作。

诗人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7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渺渺长汀远壑,萧萧雨叶风枝。

几回临水送将归。

客里暗添憔悴。

门枕数峰滴翠,舟横几度涟漪。

绿秧深处惊于飞。

愈觉田园有味。

_帽垂鞭送客回。

小桥流水一枝梅。

衰病逢春都不记。

谁谓。

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

携手。

与君看到十分开。

少壮相从今雪鬓。

因甚。

流年_恨两相催。

寒侵径叶。

雁风击碎珊瑚屑。

砚凉闲试霜晴贴。

颂菊骚兰,秋事正奇绝。

故人又作江西别。

书楼虚度中秋节。

碧阑倚遍愁谁说。

愁是新愁,月是旧时月。

朝来入峡闷船迟,也有欣然出峡时。

山色亦如人送客,???行倦了自应归。

终日怀归翻送客。

春风祖席。

南城陌。

便莫惜。

离觞频卷白。

动管色。

催行色。

动管色。

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

临水驿。

空山驿。

临水驿。

空山驿。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

梦咫尺。

勤书尺。

梦咫尺。

勤书尺。

君过羊城见菊坡,先生不出意如何。

蜀嘘淮佛人挺乱,京火郊雷天荐瘥。

石介不亲逢庆历,龟山何策救宣和。

狂生忧国头如雪,送客无悰好歌。

晚风酣酣吹柳花,长这送客日欲斜。

春草春波两愁极,云驰千骑谁能遮。

先生要是世所宝,大贝白璧金丹砂。

生当龙墀侍黄繖,不尔凤阁挥白麻。

州麾再把亦何事,但见桃李春家家。

后皇顾远食每旰,一节又付夔与巴。

荒山如石不可凿,要看雨露滋槁芽。

黄金作瓯覆名字,软蒲作输驾轻车。

调和元气须此手,典谟勋列非庭夸。

小夫朽质谢镌削,尺寸不能供负叉。

马群一顾觉差异,便遣万里奔风沙。

阿房变色人未信,勉之霄汉参飞霞。

仆夫在门辄休驾,揆力不足惭蟾蛙。

虽然此意万钧重,自矢报称其未邪。

眼看帆楫不得去,缚以微官成叹嗟。

他时黄闼簪舄,犹幸姓氏尘颊牙。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

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

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

倚花傍月,花底歌声彻。

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

双溪秋月洁。

桂棹何时发。

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

木落楚色深,风高浪花白。

送君飞一叶,鸟逝入空碧。

猗欤白华秀,伤心倚门夕。

不知云涨遥,万里看咫尺。

萧萧青枫岸,去掩江山宅。

离觞有黄花,节物助凄戚。

潇湘入da桂,一路萦水石。

烟萝拂行舟,玉濑锵枕席多君林泉趣,耽玩日成癖。

长啸凌清晖,襟情当雪涤。

登龙屈指内,飞誉甚籍籍。

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鶂。

曰余吞声地,举足伤瓦砾。

见尔一开颜,温明乃珠璧。

春风到云峤,把酒时相忆。

豆蔻花入船,鹧鸪啼送客。

飏天与瘴海,此去备沿历。

珍重春官英,加餐数刀帛。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翠被落红妆,流水腻香,犹共吴越。

十载江枫,冷霜波成缬。

灯院静、凉花乍翦,桂园深、幽香旋折。

醉云吹散,晚树细蝉,时替离歌咽。

长亭曾送客,为偷赋、锦雁留别。

泪接孤城,渺平芜烟阔。

半菱镜、青门重售,采香堤、秋兰共结。

故人憔悴,远梦越来溪畔月。

花半湿。

睡起一窗晴色。

千里江南真咫尺。

醉中归梦直。

前度兰舟送客。

双鲤沈沈消息。

楼外垂杨如此碧。

问春来几日。

幕底从游数月间,孤灯冻饱相叹。

平生得此於人寡,举世如斯知己难。

舍我遽轻千里别,祝君惟有一分宽。

杨花正怯春归去,忍向南关送客看。

当平世而概想斋坛之国士,因送客而遂及阳关之旧知。

盖拊髀之思,在上弗替。

故淳熙之士夫,亦不敢一日而忘可将之奇。

斯帖之传,固未易例以近世之诗也。

相并细腰身。

时样宫妆一样新。

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

入寒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

血色轻罗碎摺裙。

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

暗折双花借小春。

忆长安,三月时,上苑遍是花枝。

青门几场送客,曲水竟日题诗。

骏马金鞭无数,良辰美景追随。

送客归来灯火尽。

西楼淡月凉生晕。

明日潮来无定准。

潮来稳。

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

南风为解佳人愠。

莫学时流轻久困。

频寄问。

钱塘江上须忠信。

始余于官舍营东轩,彭城曹君焕子文,自浮光访余于高安,道过黄冈,家兄子瞻以诗送之曰:“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抖薮旧尘埃。

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

”君过庐山,见圆通知慎禅师,出诗示之。

师尝与余通书,见之欣然。

明日谓君:“昨见黄州诗,通夕不寐,以一偈继之,曰:‘东轩长老未相逢,却见黄州一信通。

何用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吾野人,不能数为书,君为我诵之而已。

”君既至,未暇及此。

客有自庐山至者,曰:“慎师送客出门,还入丈室燕坐而寂。

”君乃具道其事。

余感之,作二绝。

其一以答子瞻,其二以答慎也。

东轩正似虚空样,何处人家笼解盛。

纵使盛来无著处,雪堂自有老师兄。

〈子瞻新筑东坡雪堂。

〉檐头挑得黄州笼,行过圆通一笑开。

却到山前人已寂,亦无一物可担回。

君马黄,我马白,漠漠柳花飞送客。

我马跑风欲人立,紫丝袍贴黄金勒。

轻衫一骑后者谁,黄初平家寄书信。

泥香两车饷外孙,人与霜蹄俱梦境。

呜呼人间儿戏亦前定,奈何夫人不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