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译文

1录事:录事参军的省称,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唐六典》卷二六: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一人。

2鄙夫:杜甫自谦词。行:行将。衰谢:犹衰退。

3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据改。

4才杰立:才气卓立。

5熏然:温和貌。耳目开:耳聪目明。

6鲍叔:此以鲍叔比程录事。

7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

8钟:全诗校:“一作中。”

9修蛇:长蛇。

10垂白:白发下垂。

11告:全诗校:“一作生。”淹晷:滞留时刻。晷,日影。

12突不黔:指灶突不黑,无烹煮以待客。语出《淮南子·修务》:“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13羞以:全诗校:“一作明似。”赒给:救济。

14碧酒:色如碧玉的美酒。玉粒:指米。

15交态:友情的深浅程度。

16世梗:世道梗阻。路涩:路难行。

17泱莽:昏暗不明貌。后土:即大地。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

18君:指程录事。
19戢:收敛。

20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猛禽。

注释

1录事:录事参军的省称,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唐六典》卷二六: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一人。

2鄙夫:杜甫自谦词。行:行将。衰谢:犹衰退。

3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据改。

4才杰立:才气卓立。

5熏然:温和貌。耳目开:耳聪目明。

6鲍叔:此以鲍叔比程录事。

7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

8钟:全诗校:“一作中。”

9修蛇:长蛇。

10垂白:白发下垂。

11告:全诗校:“一作生。”淹晷:滞留时刻。晷,日影。

12突不黔:指灶突不黑,无烹煮以待客。语出《淮南子·修务》:“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13羞以:全诗校:“一作明似。”赒给:救济。

14碧酒:色如碧玉的美酒。玉粒:指米。

15交态:友情的深浅程度。

16世梗:世道梗阻。路涩:路难行。

17泱莽:昏暗不明貌。后土:即大地。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

18君:指程录事。
19戢:收敛。

20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猛禽。

赏析

作品赏析

  原注:程携酒馔相就取别。  鹤注谓乾元元年,在谏省作,据诗云“内愧突不黔”,则非为拾遗时矣,当是天宝十五年春作。《唐六典》: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  鄙夫行衰谢①,抱病昏忘集②。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程侯晚相遇③,与语才杰立④。薰然耳目开⑤,颇觉聪明入。  (首言衰病遇程,精神顿豁。《杜臆》:公非真昏忘,待寻常不经意人,则如是耳。)  ①《东都赋》:“鄙夫寡识。”②《前汉·彭宣传》:数伏疾病昏乱遗忘。《南史·刘显传》:沈约曰:“老夫昏忘,聊记数事,不可至十。”③《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与之语终日。④才杰立,才气卓立也。沈佺期诗:“彼美称才杰。”《徐稚传》:“角立杰出。”⑤薰乃薰炙之意。《韩诗外传》:齐桓公得管仲、隰朋,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  千载得鲍叔①,末契有所及②。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③。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④。告别无淹暑⑤,百忧复相袭。  (此叙交谊相投。下二,惜别之意。意钟青柏,言交情长久。义动蛰蛇,言豪气激发,此正可方鲍叔处。)  ①《史记》: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②陆机《叹逝赋》:“托未契于后生。”③《淮南子》:“封稀修蛇。”《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④《前汉·杜钦传》:纪阳侯书,诚哀老姊垂白。注:自发下垂也。鲍照诗:“垂白对讲书。”⑤陆机诗序:“悼心告别。”  内愧突不黔①,庶羞以賙给②。素丝挈长鱼③,碧酒随玉粒④。途穷见交态⑤,世梗悲路涩⑥。东风吹春冰,泱湃后土湿⑦。  (叙周恤之情。下二,临别时景。) ①《扬子》:“墨突不黔。”②曹植诗:“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③汉人《为焦仲卿妻》诗:“宛转素丝绳。”④社修可曰:《酒谱》: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圜丘,酣玄碧之酒。《战国策》:“粒米如玉。”沈约诗:玉粒晨炊,华烛夜炳。⑤《翟方进传》:“一贵一贱,乃见交态。”⑥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路涩。”⑦谢朓诗:“晨光复泱漭。”  念君惜羽翻,既饱更思戢。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①。  (未则送别丁宁,嘱其归而敛才也。【朱注】上云“与语才杰立”,录事必负才敢为者,然世难方殷,当思敛戢,故又以向禽之鹘戒之。此章前三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惟熊佳梦。

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

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

利市平分沾四坐。

多谢无功。

此事如何到得侬。

云门一曲,腊月二十五。

惊起陕府铁牛,撞倒石霜角虎。

时节既相当,因缘难莽卤。

单于不向南牧马,席萁遍满天山下。

(《咏席萁帘》)却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见《事文类聚》)锦江诗弟子,时寄五花笺。

(以下见《海录碎事》)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

一朝金凤庭前下,当是虚皇诏沈曦。

宣城四面水茫茫,草盖江城竹夹墙。

禁里秋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

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

满座清风天子送。

随车甘雨郡人迎。

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覆雨翻云市道交,公持正论息群嘲。

风高莫送翎毛短,春暖难生土脉搏硗。

攻过每蒙奇药赐,卫生更借好方抄。

一阳来复侵侵泰,善类倾心望拔茅。

紫骝却照春波绿,波上荡舟人似玉。

似相知,羞相逐。

一晌低头犹送目。

鬓云欹,眉黛蹙。

应恨这番匆促。

恼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别久无辞道路难,沿海裘依旧据征鞍。

五湖我已遭风逆,三迳君能犯雪寒。

下榻莫嫌烹瓠叶,倚门正及颂椒盘。

一杯少味仍相送,折得梅花带笑看。

荷花香里藕丝风。

人在水晶宫。

天上桥成喜鹊,云边帆认归鸿。

去天尺五城南杜,趣对柘袍红。

若问安边长策,莫须浪说和戎。

帝假于宫,纱承清祀。

天晖临幄,宸术森峙。

行繇大室,旋赵紫畴。

率礼不过,式旉灵祉。

收得一般潇洒物,龟形人送鹤书来。

觉海元澄,性天廓平。

耳眼空更远,息气细而清。

露寒斗湿,秋淡河横。

丛林底去就,百草头光明。

蛾眉之月兮三千刹海,羊角之风兮九万霄程。

肚皮参饱,肝胆老成。

挥斤容易甚,器受太难生。

为你一斲鼻垩,从教四望人惊。

蝶狂风闹,不到凝香地。

谁见飞琼巧梳洗。

厌孤标冷艳,不入时宜,银烛底,酒沁冰肌未睡。

东君怜索寞,分寄寒齐,闹耐残醒嗅芳蕊。

费西湖东阁,多少诗愁,援彩笔、重与江梅品第。

算肯容、丹杏接仙游,又却要蕊宫,侍香扶醉。

渔父从来性本宽,满船钓得未为欢。

收丝了,望层恋,举头方觉天际晓星残。

风送清香过短墙。

烟笼晚色近修篁。

夕阳楼外角声长。

欲去还留无限思,轻匀淡抹不成妆。

一尊相对月生凉。

千缕柳丝犹嫩,一星榆火初明。

载将新意寿幽人。

红袖持杯劝尽。

老鹤自偏野性,沙鸥难比轻身。

殷勤多谢祝长春。

一笑东风夜静。

黟县小桃川,年来异昔年。

民间何所苦,兵后最堪怜。

石墨湮深井,秋坑斸废田}。

喜闻新令尹,清白有家传。

晓日日童日龙花露稀。

明光已报敞金扉。

三千彩仗翔鸾舞,数百银袍振鹭飞。

开雉扇,正垂衣。

奏篇初得上彤墀。

胪传绕殿天颜喜,先折东风第一枝。

俱为泽国未朱轓守,同是冰听白首郎。

且喜朝廷忧外寄,故从书府辍班扬。

唱彻阳关泪未乾。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