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登夏州城楼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译文

⑴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⑵寒城猎猎戍旗风:《乾隆宁夏府志》和《朔方道志》均作“寒声猎猎戍旗风”,此从《全唐诗》本。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戊军之旗。

⑶危楼:高楼。

⑷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河:一本作“川”。

⑸千古魂魄晋英雄:是指在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也就是夏州),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晋英雄即指此。]“晋”:一本作“汉”。

⑹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

⑺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⑻儒冠:古代把读书人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这句说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

⑼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这句说能用长戟和强弓去作战。

注释

⑴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⑵寒城猎猎戍旗风:《乾隆宁夏府志》和《朔方道志》均作“寒声猎猎戍旗风”,此从《全唐诗》本。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戊军之旗。

⑶危楼:高楼。

⑷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河:一本作“川”。

⑸千古魂魄晋英雄:是指在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也就是夏州),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晋英雄即指此。]“晋”:一本作“汉”。

⑹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

⑺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⑻儒冠:古代把读书人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这句说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

⑼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这句说能用长戟和强弓去作战。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乾隆宁夏府志》与《朔方道志》亦收录此诗。罗隐是个十试不第的读书人,但据说是因为人很丑才屡试不中,因此郁郁不得志。罗隐由于科考屡屡失败,曾经起过投笔从戎之心,于是在登夏州城楼时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吊古伤今,慷慨激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末七律的独特成就。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评曰:“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此诗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沉郁有味,有无穷牢愁见于言外。由登楼兴叹,逼出结联投笔从戎之意。然亦非抒其壮志,而是发其余悲。虽“棱棱有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却不免衰飒,终是晚唐风调。

诗人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51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有硕其牲,登呈大房。

肃展以飨,庶几迪尝。

匪腯是告,我民其康。

保艾尔后,垂休无疆。

登览之胜,随寓有感。

野烧之观,不石俱惨。

逞志一快,忘彼物情。

是以老氏恶夫佳兵。

观乎观乎,彼以为观而予以为惩。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

瞻之洋洋,神其宁正。

酌彼金疊,惟清且旨。

登献惟三,于嘻成礼。

昌时须默默,清彻名澄。

总弃总无能。

轩好景,便依登。

赵州茶味好,悟晓如冰。

云友与霞朋。

分别得,正升腾。

合祀丘泽,登侑祖宗。

顾諟惟粗,灵承惟恭。

有岩皇备,有庄帝容。

监于克诚,肃肃雍雍。

天合重华,内治昭融。

承承继继,保估恩隆。

时从阜陵,登袝太宫。

燕我后人,福禄来崇。

大哉乾元,既极形容。

坤元德至,实兴比隆。

实册闰登,勒崇垂鸿。

相我缛备,肃肃雍雍。

海上名山谁作邻,数峰高起自为群。

林明夜见水底日,浪动暮疑岩下云。

渺渺乾坤何处辨,迢迢齐楚此中分。

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十四改。

君不登郎省,还应上谏坡。

才高殊未识,岁晚幸无他。

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

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欲舞腰身柳一窠,小梅催拍大梅歌。

舞余片片梨花落,争奈当涂风物何。

莫_春光花下游。

便须准备落花愁。

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

将扰扰,付悠悠。

,此生於世百无忧。

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

一匮为功极九层,康庄犹自剑棱棱。

舟回北渚经年泊,门接东山尽日登。

万国已闻传玉玺,百官犹望启金縢.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

披云登断岭。

芦花朴朴雪连天,枫叶槮槮日满山。

似识游人非俗客。

远峰呈露玉孱颜。

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

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

我昔扁舟纵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

幽寻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

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敻与沧洲连。

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

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

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

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

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

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

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度淮海。

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

晴天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

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

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东风几回碧。

乾位既正,坤斯顺承。

日丽于天,日斯朔月。

惟帝受命,惟帝业登。

黼扆尊临,典册是行。

德盛乎水。

玄冥纪节。

阴降阳腾。

气凝象閟。

司智莅坎。

驾铁衣玄。

祈寒拆地。

晷度回天。

悠悠四海。

骏奔奉职。

祚我无疆。

永隆民极。

善贾笑蚕渔。

巧宦贱农牧。

远养遍关市。

深利穷海陆。

乘轺实金羁。

当垆信珠服。

居无逸身伎。

安得坐粱肉。

徒承属生幸。

政缓吏平睦。

春畦及耘艺。

秋场早芟筑。

泽阅既繁高。

山营又登熟。

抱锸垄上餐。

结茅野中宿。

空识己尚淳。

宁知俗翻覆。

百岁时。

盈数已登肌肉单。

四支百节还相患。

目若浊镜口垂涎。

呼吸嚬蹙反侧难。

茵褥滋味不复安。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

节物变柳,光风转蕙。

瑶席降神,朱弦飨帝。

诚备祝嘏,礼殚珪币。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桃花两边种来久,流水一通何时有。

垂条落蕊暗春风,夹岸芳菲至山口。

岁岁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为厚。

时有仙鸟来衔花,曾无世人此携手。

可怜不知若为名,君往从之多所更。

古驿荒桥平路尽,崩湍怪石小溪行。

相见维舟登览处,红堤绿岸宛然成。

多君此去从仙隐,令人晚节悔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