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⑴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⑵寒城猎猎戍旗风:《乾隆宁夏府志》和《朔方道志》均作“寒声猎猎戍旗风”,此从《全唐诗》本。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戊军之旗。
⑶危楼:高楼。
⑷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河:一本作“川”。
⑸千古魂魄晋英雄:是指在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也就是夏州),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晋英雄即指此。]“晋”:一本作“汉”。
⑹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
⑺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⑻儒冠:古代把读书人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这句说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
⑼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这句说能用长戟和强弓去作战。
⑴夏州:即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北魏置夏州,唐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⑵寒城猎猎戍旗风:《乾隆宁夏府志》和《朔方道志》均作“寒声猎猎戍旗风”,此从《全唐诗》本。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戊军之旗。
⑶危楼:高楼。
⑷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河:一本作“川”。
⑸千古魂魄晋英雄:是指在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也就是夏州),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晋英雄即指此。]“晋”:一本作“汉”。
⑹离心:别离之情。边马:边塞地区的马。
⑺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⑻儒冠:古代把读书人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这句说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
⑼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这句说能用长戟和强弓去作战。
此诗载于《全唐诗》,《乾隆宁夏府志》与《朔方道志》亦收录此诗。罗隐是个十试不第的读书人,但据说是因为人很丑才屡试不中,因此郁郁不得志。罗隐由于科考屡屡失败,曾经起过投笔从戎之心,于是在登夏州城楼时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吊古伤今,慷慨激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末七律的独特成就。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评曰:“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此诗颈联“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沉郁有味,有无穷牢愁见于言外。由登楼兴叹,逼出结联投笔从戎之意。然亦非抒其壮志,而是发其余悲。虽“棱棱有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却不免衰飒,终是晚唐风调。
君不见古来五关虎豹守,入仕艰难无不有。
兴能一札秋槐黄,芒鞋布裙天下走。
攀援龙鳞万万手,咳唾骊珠万万口。
蓬莱无路弱水隔,七上十上空白首。
邂逅登名岂不偶,选坑沉沦十八九。
光范三书徒尔忙,子公一纸焉所取。
书生身体纵著翅,飞声未办廷臣右。
还知气至天地春,花者必花柳必柳。
中庸末章八引诗,三诗首言士所为。
衣锦尚絅潜虽伏,屋漏不高天听卑。
至隐至微至显见,鬼神森列何中欺。
斗间有气射古剑,石上无根生瑞芝。
快雨乍晴虹霓起,蛰虫欲振雷霆驰。
静中根本动中发,暗处精神明处知。
禊帖昔秘永禅师,不过纸上王羲之。
御史萧翼百计取,公等乃有胸中奇。
胸中奇者五色笔,可以补天可活国。
宗彝作绘袞作火,可但能书梵王译。
此之所宝玉非石,求而不藏卞和泣。
良贾韫匵什其袭,藏而不求价倍百。
公等翰墨今第一,谁云识字不得力。
借径文艺以致身,勋名政要无心得。
九万里迅扶摇风,今日朝廷贞观同。
联翩房杜肩王魏,试人常何草封事。
玉笛钿车当日事,东涂西抹都曾。
等闲曲子压和凝曲子相公。
纵游非草草,已醉强惺惺。
今向三家村送老,身如罢讲吴僧。
高楼百尺不须登。
半炉烧叶火,一盏勘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