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⑴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北宋都城。
⑵辇(niǎn):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
⑶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宋徽宗常微行临幸其家。后入宫,封瀛国夫人。汴京破,有的记载说她自杀,大多数典籍都说她流落南方。《青泥莲花记》说“有人遇之于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与此诗描写吻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⑷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诗人满怀悲怆的心情,挥笔记下了汴京失守前后的一段史事,成《汴京纪事》诗二十首,这是最后一首。
嗟予好泉石,所至穷幽胜。
年来堕尘埃,复苦炎热盛。
赖有古招提,相去不步仞。
何时供燕游,庶以息喧竞。
山僧结虚亭,潇洒净如镜。
双瀑从天来,景物更幽迥。
栏楯溢波光},清凉殊可凭。
复幸僚友贤,雅与山川称。
得暇倾尊罍,相从尽豪俊。
令尹如子文,去就亡喜愠。
贰邑不负丞,所蓄金玉润。
耿侯固坦夷,赵子亦纯正。
盍簪已足乐,况复有名酝。
酒酣人意适,坐久天宇静。
踏月各言归,清风远相趁。
君诗继踵来,敏捷过于瞬。
中复含妙理,不理写幽兴。
读罢愈惊人,痴坐不知暝。
援笔强续貂,安能继高咏。
元佑人何负,黄郎昔此居。
江山愁思里,风景醉吟馀。
问俗夸遗事,开荒想旧庐。
岩姿自奇怪,欲响故清虚。
鸟语传沽酒,猿吟孔荷锄。
文章喧宇宙。
谈笑狎樵渔。
小德长携杖,地明阙寄书。
生涯竟流落,谤誉久乘除。
士固难逃世,天宁独宁渠。
朝廷重日月,河雒痛丘墟。
事往真云已,神游信所於。
溪名虽发越,林影尚萧疏。
佳致归商略,成规易补苴。
春堤要杨柳,夏渚待芙蕖。
名胜新开府,风流得贰车。
追游方自此,雅尚不愁予。
天际归舟远,江干掺袂初。
明年记狂客,万里报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