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kāi lián jiàn xīn yuè,biàn jí xià jiē bài。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xì yŭ rén bù wén,bĕi fēng chuī qún dài。

译文

卷起低垂的帘儿,哦,一轮新月, 莹莹洁洁倚在窗外,

急急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庭院呦,悄然无人,独自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

只有微微的寒风,不时地飘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注释

⑴拜新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拜,叩拜。

⑵开帘:撩开门帘。

⑶即:立即。

⑷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赏析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李端的《拜新月》即其一例。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

  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诗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背景

唐代妇女拜新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被称作是一种幽美有趣、极富诗意的风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响到后世。拜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因月与人间婚姻爱恋有关,主管婚姻之神称为“月老”,后来也用“月老”来简称媒人。古代妇女往往用拜月之俗来寄托内心的心愿或哀思。诗人李端不循常人之思路,对月畅诉心灵,企求赐福,如愿以偿,而有诗人独特的构思,不妨可作为是表述:以动表拜月,以神诉衷情,含蓄让人思。

诗人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270篇诗文

诗文推荐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

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E94C。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衰老。

卧龙才雷迅,猛虎便咆哮。

时人只见波涛涌,不知新月出林梢。

西湖十里孤山路。

犹记荷花处。

翠茎红蕊最关情。

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

而今老去丹青底。

醉腻娇相倚。

棹歌声缓采香归。

如梦如酲、新月照涟漪。

暧暧高楼暮。

华烛帐前明。

罗帏雀钗影。

宝瑟凤雏声。

夜花枝上发。

新月雾中生。

谁念当窗牖。

相望外盈盈。

楼外疏星印水,楼头画烛烘帘。

凭高举酒恨厌厌。

征路虚无指点。

酒兴因君开阔,山容向我增添。

一钩新月弄纤纤。

浓雾花房半敛。

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

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

不管签声转漏。

更明朝、棋消永昼。

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

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

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

都把愁怀抖擞。

笑流莺、啼春漫漫瘦。

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昨日小春才得信。

明宵新月初生晕。

又对寿觞斟九酝。

香成阵。

欢声点破梅梢粉。

琪树长青资玉润。

鸳鸯不老眠沙稳。

此去期程知远近。

君休问。

山河有尽情无尽。

江皋兮春早,江上兮芳草。

杂蘼芜兮杜蘅,作丛秀兮欲罗生。

被遥隰兮经长衍,雨中深兮烟中浅。

目眇眇兮增愁,步迟迟兮堪搴。

澧之浦兮湘之滨,思夫君兮送美人。

吴洲曲兮楚乡路,远孤城兮依独戍。

新月能分裛露时,夕阳照见连天处。

问君行迈将何之,淹泊沿洄风日迟。

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一钩新月照西楼。

清夜思悠悠。

那堪更被,征鸿嘹唳,绊惹离愁。

倚栏不语情如醉,都总寄眉头。

从前只为,惜他伶俐,举措风流。

拜新月,拜月下庭除。

欲祝心间事,未语先惨悽。

冰塘浅绿生芳草。

枝上青梅小。

柳眉愁黛为谁开。

似向东君、喜见故人来。

碧桃销恨犹堪爱。

妃子今何在。

风光小院酒尊同。

向晚一钩新月、落花风。

仙肌香润玉生寒。

悄无言。

思绵绵。

无限柔情,分付与春山。

青鸟能传云外信,凭说与,带围宽。

花梢新月几时圆。

再团*。

可是当初,真个两无缘。

极目故人天际远,多少恨,凭阑干。

不出飞猿,皮下有血。

钓鱼放生,死中得活。

讥雪峰用力太过,笑灵云相底未彻。

只知意在钩头,不觉眼中著屑。

阿呵呵,谁辨别。

万顷烟波,一钩新月。

风前玉树王瑲金韵。

碧落佳期近。

疏云影里鹊桥低。

檐外一弯新月、印修眉。

星河渐晓铜壶噎。

又是经年别。

此情莫与玉人知。

引起旧家离恨、泪珠垂。

两岁是六帙,万里客他州。

一眉新月西挂,又报桂花秋。

想见吴中稚子,已办秫田数顷,更种橘千头。

堪笑新亭酒,空效楚人囚。

饭甘粗,衣任恶,卧从湫。

世缘道眼看破,闻早问先畴。

这服清凉散子,多在病坊弗悟,美疢甚时瘳。

膏秣归盘去,无乐亦无忧。

汗褪香红雪莹肌。

装馀静丽雾裁衣。

晚凉新浴倚栏时。

帘卷轻风斜虿发,杯深新月坠蛾眉。

此时风味许谁知。

夹岸隘桃花,花下苍苔如积。

蓦地轻寒一阵,上桃花颜色。

东邻西舍绝经过,新月是相识。

白玉阑干斜倚,作蓬山春夕。

||

上尽玉梯云,还见一番佳节。

惆怅旧时行处,把青青轻折。

倚阑人醉欲黄昏,飞鸟望中灭。

天面碧琉璃上,印弯弯新月。

云外月。

画出一痕清绝。

梅已飘零桃未发。

带湖烟水阔。

汀渚尚留微雪。

不恨酒融歌歇。

老我多情胶漫结。

半醒空自说。

回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批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