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诗人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8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点检笙歌多酿酒。

不放东风,独自迷杨柳。

院院翠阴停永昼。

曲栏隋处堪垂手。

昨日解酲今夕又。

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门外马嘶从去后。

乱红不管花消瘦。

杏靥桃腮俱有B276。

常避孤芳,独斗红深浅。

犯雪凌霜芳意展。

玉容似带春寒怨。

分得数枝来小院。

依倚铜瓶,标致能清远。

淡月帘栊疏影转。

骚人为尔柔肠断。

世变无情风挟雨。

长夜漫漫,何日开晴午。

白发萧疏惊岁序。

儿嬉漫说重重午。

粒啄偷生如抟黍。

过计何须,负郭多南亩。

曾著宫衣沾雨露。

如今掩袂悲湘浦。

十里绮罗香不断。

日下船篷人未起。

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

江上残花能有几。

风催雨促成容易。

湖海客心千万里。

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

相次桃花三月水。

菱歌谁伴西湖醉。

天净姮娥初整驾。

桂魄蟾辉,来趁清和夜。

费尽丹青无计画。

纤纤侧向疏桐挂。

人在扶疏桐影下。

耳畔轻轻,细说家常话。

年少难留应不借。

未歌先咽歌还罢。

春入花梢红欲半。

水外绿杨,掩映笙歌院。

霁日迟迟风扇暖。

天光上下青浮岸。

归去画楼烟暝晚。

步拾梅英,点缀宫妆面。

美目碧长眉翠浅。

消魂正值回头看。

足力穷时山已晦。

却上轻舟,急棹穿沙背。

云影渐随风力退。

一川月白寒光碎。

唤客主人陶谢辈。

拂石移尊,不管游人醉。

罗绮丛中无此会。

只疑身在烟霞外。

执手长亭无一语。

泪眼汪汪,滴下阳关句。

牵马欲行还复住。

春风吹断梨花雨。

海角三千千叠路。

归侍玉皇,那复回头顾。

旌旆已因风月驻。

何妨醉过清明去。

檐溜潺潺朝复暮。

燕子衔泥,穿幕来还去。

素锦青袍知有处。

花光草色迷汀渚。

春不负人人自负。

君看流觞,只恁良宵度。

厌浥小桃如泣诉。

东风莫漫飘红雨。

十五日已前明似镜,十五日已后黑如漆。

正当十五日,莺迁乔木频频语,蝶恋芳丛对对飞。

雁落寒沙秋恻恻。

明月芦花,共是江南客。

骑鹤楼高边羽急。

柔情不尽淮山碧。

世路只催双鬓白。

菰菜莼羹,正自令人忆。

归梦不知江水隔。

烟帆飞过平如席。

江接寒溪家已近。

想见秋琰,松菊荒三径。

目送吴山秋色尽。

星星却入双蓬鬓。

凫短鹤长真个定。

勋业来迟,不用频看镜。

懒出问人人不问。

绿尊倒尽横书枕。

曾向水边云外见。

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

檀口半开金袅线。

端相消得纶巾岸。

点缀南枝红旋旋。

准拟杯盘,日向花前宴。

飞雪飘飘云不卷。

何人览镜凭阑看。

今岁寻芳春已误。

一粒丹砂,不到来禽树。

满意红芳春也妒。

长条簇满珍禽羽。

花道无情应有素。

似惜金尊,一醉珠帘暮。

春自还来花自故。

北固山前波浪远。

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

促酒溅金催小宴。

灯摇蜡焰香风软。

落日烟霞晴满眼。

欲仗丹青,巧笔彤牙管。

解写伊川山色浅。

谁能画得江天晚。

绿水波平花烂漫。

照影红妆,步转垂杨岸。

别后深情将为断。

相逢添得人留恋。

絮软丝轻无系绊。

烟惹风迎,并入春心乱。

和泪语娇声又颤。

行行尽远犹回面。

寒意勒花春未足。

只有东风,不管春拘束。

杨柳满城吹又绿。

可人青眼还相属。

小叶星星眠未熟。

看尽行人,唱彻阳关曲。

心事一春何计续。

芳条未展眉先蹙。

寒雨霏霏江上路。

不见书邮,病目空凝注。

沙觜尽头飞白鹭。

篙师指似人来处。

自笑自怜还自语。

钝滞如君,只合归田去。

竹屋数间环B04B亩。

个中自有无穷趣。

紫燕双飞深院静。

簟枕纱厨,睡起娇如病。

一线碧烟萦藻井。

小鬟茶进龙香饼。

拂拭菱花看宝镜。

玉指纤纤,捻唾撩云鬓。

闲折海榴过翠径。

雪猫戏扑风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