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瑶草:仙草。汉东方朔《东方大中集 ·与友人书》云:“不可使尘网名鞍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⑶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洞中居民,生活恬静而安逸,俨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⑷枝:一作“花”。
⑸“我欲”三句:元李治《敬斋古今红》卷八:“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蜕。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坡语也。”
⑹“红露”句:化用唐代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句。
⑺倚:依。一作“欹”。
⑻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⑼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知章)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⑾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⑿“醉舞”二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本页内容由佚名上传,版权归原作者佚名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此词为黄庭坚春行纪游之作。黄庭坚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以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水措施,后来又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诗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
天上宝玉琴,星徽点瑟瑟。
仙人手摩拂,变化通灵术。
忽随琴声起,委蜕如蝉质。
飞翔下绿云,风翅含寒碧。
人间清昼长,游览喜自得。
见我瓶中花,群游过帘额。
高戏乱疏幌,低舞侵堕帻。
却疑午梦酣,身是濠梁客。
栩栩出虚庭,兴阑有归色。
应闻调絃声,惊去无欻迹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春来久无雨,都作艳阳天。
天公素念民事,其忍秽良田。
鞭起九渊浓睡,散作两间膏泽,生意发天然。
听得老农语,大有是今年。
玉堂深,金阙近,乱云烟。
乾坤放眼无际,何物不鲜妍。
休把圣功收敛,要使人心满慰,万事此为先。
我老归农好,宜买潞河船。
欲觅存心法,当自尽心求。
此心尽处,豁地知性与天侔。
行尽武陵溪路,忽见桃源洞口,渔子舍渔舟。
输与逃秦侣,绝境几春秋。
举全体,既尽得,要敛收。
勿忘勿助之际,玄牝一丝头。
君看天高地下,中有鸢飞鱼跃,妙用正周流。
可与知者道,莫语俗人休。
湘水照秋碧,衡岳际天高。
绣衣玉节、清晓欢颂拥旌旄。
本是紫庭梁栋,暂借云台耳目,驿传小游遨。
五_与三楚,醲爱胜春醪。
扫_枪,苏耄倪,载弓橐。
远民流恋、须信寰海待甄陶。
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
岁岁秋月底,沈醉紫檀槽。
过了中秋后,今夜月方佳。
看来前夜圆满,才自阙些些。
扫尽乌云黑雾,放出青霄碧落,恰似我情怀。
把酒自斟酌,脱略到形骸。
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
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
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不是旋安排。
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霁云卷尽,依旧银汉截天流。
长记芗林堂上,静对小山丛桂,尊俎许从游。
遥想此时兴,不减上南楼。
引玉觞,看金饼,水云头。
醉听哦响,宁羡王粲赋荆州。
此夕翻成愁绝,未斫广寒丹桂,犹衣敝貂裘。
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
与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谁怨。
全仗帝为媒。
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
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
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
更取堂名淇绿。
要把北山万竹。
一日倚云栽。
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
当年玉女何事,未摆世间缘,要把平夷心事,散作吉祥种子,春暖玉生烟。
回首生处所,更欲与周旋。
自归来,生处所,已三年。
山头白鹤候我,应讶久留连。
已作秋风归梦,忽递春风消息,吹我著泸川。
安得且归去,绵上饱耕眠。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
顾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余生。
若见江南苍鸟可,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自注铜瓶,作梅花供,尊前数枝。
说边头旧话,人生消得,几番行役,问我何之。
小队红旗,黄金大印,直待封侯知几时。
杯行处,且淋漓一醉,明日东西。
如椽健笔鸾飞。
还为写春风陌上词。
便平生豪气,销靡酒里,依然此乐,儿辈争知。
霜重貂裘,夜寒如水,饮到月斜犹未归。
仙山路,有笙簧度曲,声到琴丝。